赵建民:两岸关系已出现三大巨变

赵建民:两岸关系已出现三大巨变
2024年06月15日 09:38 观察者网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两岸智库论坛6月14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两岸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两岸融合发展与台湾机遇”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赵建民在会上作了主旨演讲,阐述了两岸关系出现的三大巨变,并就如何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观察者网获授权整理、刊载演讲全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赵建民所长在作演讲(图/观察者网)

【演讲/赵建民,整理/观察者网】

看过去几十年来两岸关系的演变,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都会有很深刻的感受。

经过几十年共同的努力,两岸在许多方面都出现非常惊人的成就。比如说,台湾经济体量并不算大,可是两岸贸易额去年将近2700亿美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台湾获得1300多亿美元的顺差。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人员的交流难免被减,而在两岸交流最繁密的时候,彼此来往的人员交流达到近1000万人次。

可是,这些规模巨大的经贸、人员交流,好像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成果,反而大家现在心灵似乎更遥远了,各方面的发展也出现一些瓶颈。

·两岸关系出现三大巨变

就我个人感觉,近些年来两岸之间出现若干问题,而在关系方面,基本上有三个巨大的转变。

第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两岸之间风向的变化。

过去我们都说“两岸和平红利”,我记得2011年还提到过“两岸和平协议”,那时候我还在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服务,那都十几年前了;而现在,在两岸之间,在大陆、台湾内部,连谈“两岸和平”这四个字都很困难,这真的是令人情何以堪。

过去经贸是两岸关系最大的“枢纽”,我们希望也相信它能流动,让整个两岸关系带动它向前发展。可是现在,好像大家并没有深切地感受到经贸的红利。我们经常提醒政府,说两岸经贸、大陆市场及我们在大陆的投资,对台湾而言经贸利益巨大,会让很多人受惠或受害。虽然如此,但是比如说最近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又有134项项目的关税减让中止了,台湾方面似乎也感受不到这样的一个经贸红利中止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它是一定会带来影响的。

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制度不一样,台湾在经济发展、政治多元化方面起步较早,可是中国大陆体量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浑厚。两岸交流,一开始大家都可以彼此欣赏,看到对方的丰厚文化底蕴,更是可以看到对方进步的地方。可是现在,两岸的民意比较敌对,两岸的小网红们经常在网络上互相吐槽彼此,比较少有机会真正地去体验对方各方面发展如何。

与此同时,感觉两岸现在对彼此都有内部防范,对两岸交流的防范力度似乎也都相对大点。台湾方面通过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比如“国安五法”的修订,而大陆法律里也有自己的相关规定。

总体上感觉,两岸之间的风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更不要说政治方面的干扰。

雨天的台北101大楼(资料图/新华社)

第二个巨大的转变,就是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

美国过去在两岸关系里扮演一个相对持平的角色,它不希望任何一方做出比较激烈的动作,因此在两岸和平里边维持一定的立场。而现在,因为地缘政治冲突的变化,美国方面看起来更支持台湾“抗中”,这就使得三角关系或者说两岸和平的基本动力受到很大的侵蚀。

同时,美国在新的地缘政治对抗里,希望跟中国大陆在某些方面进行产业脱钩——不是全面脱钩,而是某些方面,如高科技领域。这也使得台湾在两岸经贸跟美国之间出现一些重大的拉扯现象。

第三个转变更明显,就是两岸实力的转变。

两岸实力的转变,使得台湾方面积极规划两岸交流的信心大不如前,更多政治人物看起来更多思考的是怎样自我防御,而不是如以前那般积极地规划促进两岸交流互惠的政策。

·几点建议

在这三个不利的转变的背景下,我个人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两岸政治现阶段很难找到共同交集,可是也不能持续地等待下去,因此一定要找到其他的办法来减少政治的冲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跟马英九先生在北京见面,我觉得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另一条道路,也就是说,政治上在一段时间内允许两岸制度沿着不同的路径发展,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连接方面,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跟马英九先生会面期间提出“四个坚定”,从四个方面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我特别欣赏他提到,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我觉得把握好这核心的内容,很多政治问题就可以暂时搁在一旁。

很多人关注台湾修订历史,担心现在很多台湾人都称自己是“台湾人”,而不再称“中国人”。我希望大家能知道,很多台湾人称自己为“台湾人”,有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不一定就是主张“台独”。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在台湾出生、成长,他觉得自己是台湾人,就像福建人说自己是福建人一样,这跟主张“台独”可不是一回事,大家一定要把这点分清楚。

我们的历史有很多典故,像我去年去湖北荆州,情绪非常激昂。所以,我认为两岸在民族文化、历史连接方面还可以做很多努力。

再就是,过去台湾人喜欢到大陆,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到日本、韩国,对日本的饮食文化、韩国的K-pop等流行文化很感兴趣。现在中国大陆的电影电视拍得非常好,我觉得中国大陆的历史剧全球无双,台湾民众目前对中国大陆的一些软实力项目,如抖音、小红书、“科目三”、电视剧《繁花》等都有一些共鸣,但是这些基本上还是比较局限的,我觉得大陆的软实力没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日前,大陆演员胡歌访问台湾

两岸在这方面可以深入合作,台湾虽然现在电影电视总体不如大陆,可是台湾跟东南亚、欧美、日韩的流行文化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大陆完全可以跟台湾合作,把中国大陆的软实力通过台湾的窗口扩散出去。

最后要讲的是,对于来大陆的台湾人,过去大陆做了很多实事,尤其是提供了国民化的待遇,可是我觉得很多政策没有做到台湾内部去。怎么样让台湾人愿意从事两岸情感的连接,我觉得这是大陆未来可以考虑的对台工作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