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周将赴中国,预计会激烈磋商”

“他下周将赴中国,预计会激烈磋商”
2024年06月16日 10:38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6月14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的办公室表示,哈贝克将于6月19日开始对韩国和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工作访问,期间将就贸易、气候保护和能源政策等议题举行会谈。

此前,欧盟委员会于当地时间6月12日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4日起生效。

德新社报道称,这将是哈贝克首次访问中国,预计德中双方将在其此访期间展开“激烈磋商”。路透社和法新社称,德国经济部已表示,哈贝克不会直接参与关税谈判,但会在与中方官员的会晤中推动“更公平的贸易条件”,哈贝克将“无法避免地”谈及欧盟加税问题,但他不代表欧盟委员会进行发言和谈判。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资料图)

在6月14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曾提出有关哈贝克访华的问题,发言人林剑当时对该媒体表示,具体情况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

根据法新社曝光的暂定行程安排,哈贝克可能将于当地时间6月21日至23日访问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地。

据报道,在访问韩国和中国期间,哈贝克计划会见两国政界人士和商界代表,以及德国和欧洲企业的成员,而陪同他出访的还有德国商界代表和国会议员。

德国经济部的一名发言人表示,哈贝克此次访华将“无法避免地”谈到近期欧盟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但这名发言人坚称,“哈贝克不代表欧盟委员会进行发言和谈判——这是欧盟委员会自己做的事情”。

在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哈贝克立即呼吁同中国进行谈判,并警告可能出现的贸易冲突升级。他称“关税总是最后且最糟糕的手段”。哈贝克表示,德国是一个贸易和出口导向型国家,需要开放的市场和公平的环境,如果陷入与中国的关税竞赛,相当于把“婴儿跟洗澡水一起倒掉”。

路透社指出,中德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达2540亿欧元,约占德国货物贸易总额的8%。法新社则指出,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德国出口商近年来非常仰赖与中国的贸易,拥有庞大汽车工业的德国,在中国有着大量投资。

上汽集团出口至欧洲的汽车(上汽集团)

此前,德国一直对欧盟的关税计划感到担忧,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Volker Wissing)警告称,关税可能引发“贸易战”,没有人希望与中国打“贸易战”。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地时间6月8日在黑森州吕瑟尔斯海姆出席欧宝汽车公司(OPEL)125周年庆祝活动时,也再度明确传达反对将欧洲汽车市场与外国竞争隔绝之意。

他面对欧宝汽车及其母公司斯泰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的众多员工说:“我们不会对外国公司关闭我们的市场,因为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公司(在国外市场)受到同等对待。你们将公平竞争,即使是与来自中国的新竞争对手。”

彭博社6月14日报道称,德国方面希望阻止欧盟这一汽车关税生效或至少软化关税措施,但德国官员没有证实这一消息。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4日起生效。

据报道,德国政府发言人本周早些时候曾表示,希望在7月初新的临时关税生效之前,能通过谈判找到解决方案。路透社6月14日称,朔尔茨政府正在推动所谓的“友好解决方案”。

“达成友好解决方案是非常可取的,但很明显,中方需要采取认真的行动。”德国政府发言人在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与此同时,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在同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欧盟必须找到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的解决方案。

去年9月,中国电动汽车亮相2023慕尼黑车展,展台前人山人海。(视觉中国)

报道称,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发出的声音尤为重要,早在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以及传出可能加税之初,其主要汽车制造商强烈反对欧盟对华加征关税,担心中方的反制措施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在华业务。

在过去的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近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同时,中国还是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奔驰的最大单一市场。在欧盟宣布对华关税政策后,大众、宝马、奔驰均立即发表声明,强烈反对这一举措。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ueller)也第一时间明确表示:“这一措施(加征关税)进一步增加了全球贸易冲突的风险……现在宣布的措施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害可能大于对欧洲,特别是对德国汽车工业的潜在益处。”

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用较为直观的数据分析预估,今年中国向欧洲出口了约50万辆电动汽车,如果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一数字可能减少四分之一,至37.5万辆,这一缺口的填补可通过欧洲制造商扩大在欧洲的销售量,而不是向世界其它地方出口。然而,对于欧洲消费者而言,供应量的减少可能导致面临更高的价格。

早在今年5月,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äfer)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汽车的未来”峰会(Future of the Car Summit)上就提醒:“(中方针对欧盟)总会有某种报复。”

关于中方会否反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中方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