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子公司或在印度上市,但中国车企“印度投资之路”仍布满荆棘

现代汽车子公司或在印度上市,但中国车企“印度投资之路”仍布满荆棘
2024年06月17日 10:48 观察者网
  • (文/周盛明 编辑/高莘)据路透社 6 月 15 日报道,现代汽车印度子公司于上周六向监管部门申请在印度孟买上市。据报道,该计划可能成为印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上市交易,现代汽车韩国母公司计划出售印度公司的最高 17.5% 的股份。

    此次 IPO 正值印度股市接近历史高点之际,如果上市成功,现代汽车印度子公司将成为继马鲁蒂铃木之后第二家在印度上市的车企。

    现代汽车在当地拥有两家制造厂,并已在印度投资 50 亿美元。现代汽车还承诺,将在未来十年再投资 40 亿美元。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与此同时,印度也是现代汽车全球第三大收入来源。

    现代汽车印度子公司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未提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定价或公司估值的细节,但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现代汽车希望以高达 30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约 25 亿至 30 亿美元。

    现代汽车是印度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马鲁蒂铃木。据报道,此次 IPO 不会发行新股,而是通过所谓的“出售要约”方式,由其韩国母公司出售其全资子公司的一部分股份给散户和其他投资者。

    此次上市被认为将使现代汽车印度子公司在与马鲁蒂铃木、塔塔汽车和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路透社认为,这可以使现代汽车印度子公司未来的融资更容易,而不必依赖其韩国母公司。

    现代汽车表示,计划在印度更专注于“高端化”并销售更昂贵的汽车。此外,现代汽车计划增加其电动车市场份额和充电站数量,目前,现代汽车在这方面落后于印度的塔塔汽车。

    现代汽车印度子公司还表示,计划增加汽车出口,强化其作为出口中心的地位。

    从 2023 年的销量来看,印度已经连续第二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印度此前也推出新的优惠政策以增加对跨国车企的吸引力。

    根据印度商业和工业部 3 月 15 日发表的声明,只要企业承诺投资至少 415 亿卢比(约合 5 亿美元),3 年内开始在本地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即可获得税收优惠。

    声明称,任何定价在 3.5 万美元以上的进口电动汽车在 5 年内将只需缴纳 15% 的关税。不过,每家承诺投资的车企,每年最多只能进口 8000 辆、5 年总计 4 万辆电动车。目前,印度对 4 万美元以下的进口汽车征收70%的高额关税,对 4 万美元以上的汽车课税高达 100%。

    在市场前景和政策优惠的刺激下,现代、宝马、特斯拉等车企都加大了对印度的投资力度。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印度的营商环境令人担忧。

    今年 4 月 7 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上汽 MG 印度公司以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方式,引入 JSW 等印度本土投资者,而上汽 MG 印度全资公司,逐渐转化为中印合资企业。

    这一举动和印度 2020 年颁布的 FDI(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有关。该政策要求,与印度有陆地接壤的国家或该国公民,在投资印度前必须经过印度方面审查。在此影响下,上汽 MG 印度公司从母公司引入资金的计划受阻。

    印度监管部门对中国车企的“戒备”也让比亚迪的投资搁浅。此前,比亚迪计划与总部位于海德拉巴的 Megha 工程公司组建电动汽车合资企业,并计划以 10 亿美元在印合资建厂,长期目标是在印度生产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全系列产品,包括从掀背车到豪车的全部车型。

    但据《印度经济时报》2023 年 7 月的报道,印度监管部门已拒绝了上述两家公司合作建厂的提议。印度商务部、工业和内部贸易促进部(DPIIT)已就该投资提案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在审议过程中,有印度官员提出了“对中国在印投资安全的担忧”,另有官员则称“现有规则不允许此类投资”。

    此外,早在 2020 年,长城汽车就与通用汽车达成协议,计划以 10 亿美元收购通用印度 Talegaon 工厂,但迟迟未通过审批。

    而在印度拥有强大市场份额的小米和 vivo 也在印度遭受各种审查。

    2023 年 12 月,印度执法局(ED)再以“反洗钱调查”为由拘捕多名 vivo 印度公司高管,并指控其逃避在印度纳税。vivo 方面发言人表示“深感震惊”,公司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手段来应对和挑战这些指控。

    在 2022 年初,印度对小米实施了 65.3 亿卢比(约合 5.6 亿人民币)的罚款,理由是小米印度公司偷税漏税。直到 2023 年 10 月,印度政府才正式宣布取消上述罚款,允许小米继续开展业务。

    从目前来看,印度对于外资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印度希望跨国企业能够带来更多的投资、配套工厂以及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印度又不希望将市场拱手让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车企想要在印度立足,就需要和印度本土企业深度绑定,并且接受颇为严格的审查。这就导致中国车企的印度投资之路仍将充满压力和挑战。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