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厂”、裁员,日产还能熬多久?

“关厂”、裁员,日产还能熬多久?
2024年06月26日 13:25 观察者网

镜观台(ID:JINGGUANTAICN)原创

文 | 惠鹏权

在中国自主车企的冲击之下,又一家日系车品牌走上了关厂之路。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产汽车全球总部近日宣布,位于江苏常州的工厂已于6月21日关闭。

这也是日产汽车首次在中国关闭整车工厂。

虽然东风日产辟谣了工厂关闭,称“只是暂停生产”,但这一行为,不仅在汽车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被看成日产在中国市场战略调整的明显信号。

来源/新浪科技官方微博 镜观台截图

回首过往,2018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达到了156.3万辆的巅峰,那时的日产无疑是中国市场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迅猛发展,日产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到了2024年,日产中国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01%,东风日产更是跌出了乘联会发布的厂商销量排行榜单TOP10,这一变化无疑给日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销量的持续下滑,日产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然而,在一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50%的中国市场,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策略的调整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智慧。

对于日产,以及所有车企来说,想要单纯凭借一两款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日产的销量困境

日产,这个曾经与丰田、本田并称为“日系三杰”的汽车巨头,也没能逃脱关厂的命运。

资料显示,常州工厂从2018年起,共耗时700多天、总投资近14亿元才最终打造完成。作为日产在中国最新的工厂,虽然常州工厂投产不足4年,但却是日产乘用车的生产基地。

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关闭常州工厂是为了优化生产,也是应对市场挑战的一部分战略调整。上述发言人口中的“市场挑战”,或是国内激烈的汽车市场“内卷”之下,日产在中国销量的急速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常州工厂主要生产东风日产逍客。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5月,逍客销量为11037辆,在东风日产销量中占比19.71%;2024年1-5月,逍客的累计销量尽管达到了45523辆, 但同比下降高达59.91%。

零售数据显示,2022年逍客销量为15.06万辆,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下滑至11.36万辆。

但销量下滑的不只有逍客这一种车型。据了解,日产在中国市场主要经营日产、英菲尼迪、启辰三大品牌。其中,日产品牌是日产中国主要的销量来源,销量担当的车型包括轩逸、天籁奇骏、逍客、楼兰等。

来源/东风日产官方网站 镜观台截图

在上述车型里,除了因销量下滑直接导致工厂关闭的逍客外,即便是日产卖得最好的轩逸,在2024年1-5月的销量也只有13.58万,同比增速仅有0.7%。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在2024年5月,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其他日产车型,天籁销量只有5560辆、奇骏为2888辆、骐达1736辆,而劲客、艾睿雅的销量更是不过百辆。

主要车型销量的大跌,也直接影响了品牌销量。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5月,日产中国累计销量为28.64万辆,同比下滑1.01%;东风日产则多次跌出了乘联会发布的厂商销量排行榜单TOP10中。

工厂关闭,随之而来的就是裁员。

根据《济南报道》,有内部人士爆料,工厂关闭后,大部分被裁人员会给至少N+1赔偿金额,但也有少部分高层去其他基地或辞职直接走人。只是目前日产汽车和东风日产官方均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不过,另据深科技援引内部消息,预计赔偿方案将不低于“n+3”,部分员工甚至期望达到“n+6”或“n+7”。而具体的赔偿方案预计将在近期公布。

日产“危机”早有端倪

尽管日产汽车位于常州的工厂是最近才宣布关闭的,但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困境却早已成为事实。

事实上,自2018年之后,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便开始下滑,但直到2022年,下滑速度开始大幅增长。

日产官方数据,2020年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为145.6万辆,这一数字在当时看来还算可观。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22年,日产的销量已经大幅下滑至104.5万辆,同比下降了22.1%,跌幅显著。

根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2023年日产全年销量进一步下降至79.3万辆,同比跌幅进一步增大至24.8%,这一跌幅无疑给日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数据来源/日产官方 

来源/镜观台制图

中国市场作为日产汽车全球核心市场之一,其销量的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日产的整体业绩。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日产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024年4月19日,日产汽车对外宣布,由于汽车销量低于预期以及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对成本造成的影响,公司决定将本年度的营业利润预期下调14.5%。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日产正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力求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调整后的预期显示,日产2024财年净利润将达到37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3亿元);全年经营利润预计为5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8亿元);全年销售净额预计为12.6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07亿元)。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道,这些调整不仅是对当前市场状况的直接回应,也是日产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重组和资源优化的一部分。“日产需要在保持成本效益的同时,探索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以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然而,与当下日产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8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成就令人瞩目。

那一年,日产的母公司东风汽车,通过旗下东风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实现了156.3万辆的销售业绩,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成为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但好景不长,全球汽车产业在随后的五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车企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这一变化,无疑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东风汽车在2018年8月8日的公司15周年庆典上发布了雄心勃勃的“东风有限绿色2022计划”,计划到2022年累计引入20款电驱动车型,将销量增加100万辆,达到260万辆。

但至少从当下的现状来看,真正面临转型时,东风汽车似乎并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

日产恐难回巅峰

这一点,从日产高管的言论中也可见一斑。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先生在谈到中国市场的现状时表示,“今年前5月,中国市场的状况依然复杂,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50%。”

他强调,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日产汽车已经在中国市场加速智能化、电驱化转型。

山崎庄平先生进一步指出,“未来,日产汽车将以更加平衡的产品阵容,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对于日产来说,想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毋庸置疑是加大在纯电和混合动力领域的布局。

6月24日,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向媒体回应关厂时就提到,公司将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投资超100亿元加大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研发,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事实上,日产已经在加大对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投入。6月16日,东风日产发布面向未来三年的“新奋斗100”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同时也拓展出口业务,初步出口目标为10万辆。为此在未来三年,东风日产研发投入将超过100亿元。研发人员也将从现有的1600人提升到4000人左右。

此外,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 日产不仅推出了5款基于中国用户需求开发的、搭载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技术的新能源概念车型,其日产Hyper Force纯电动概念车和日产Hyper Punk纯电动概念车也在北京车展首次亮相中国。

来源/镜观台拍摄

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表示,中国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日产汽车需要迅速应对并保持竞争力。“因此,日产汽车在全新战略规划‘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指导下,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了注重均衡并关注重点的战略。”

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

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产凭借单一产品或少数几款产品已经难以迅速占领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市场对日产或是其他车企的要求,早已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包括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响应速度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

“更何况,时至今日,日产并没有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

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说,在这一背景下,日产想要在中国较好地“生存”下去,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步伐的同时,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但即便日产可以在刺刀见红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或也很难再创造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题图来源于东风日产官方网站,镜观台截图。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你会买东风日产车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