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我想起聂荣臻元帅在战火中救助日本孤儿……

梅新育:我想起聂荣臻元帅在战火中救助日本孤儿……
2024年06月28日 12:37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梅新育

前言:

苏州“6·24”持刀伤人案,苏州市民胡友平挺身而出,阻止犯罪分子袭击日本平民母子而受重伤,最终于26日因伤重不幸离世;她的行为展现了中国人性之光,向她的见义勇为精神致敬。苏州市已认定其见义勇为行为,正按程序追授其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理所当然。

由于案件涉及到日本人,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些讨论,让笔者想起一篇写作于2022年但一直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章,现就一些数据和事实进行更新补充后发表出来,仅代表个人意见。

希望我们这个伟大国家能够永葆理性、道义的光荣。

正文:

毫无疑问,在充满屈辱血泪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日本是给中国带来最大伤害的国家之一,全面侵华战争更是一度将中国最富庶的半壁江山淹没在尸山血海之中。抗日战争又是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它唤醒、动员了整个中华民族,在酷烈的生死决斗中锤炼锻打出一支坚强的领导力量,为古老中国的新生奠定了基础;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依靠自我奋斗实现了绝地反弹,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下行的国运,为我们国家、为我们民族留下了永久的光荣。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我们的苦难与光荣,在台湾、历史、领土、军备等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对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不轨图谋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对某些日本企业和个人的某些不诚信行为我们必须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置,对给侵华日军粉饰洗地、顶礼膜拜等“精日”行为应该严肃处罚;我们同样必须明确:我们要应对的不是历史上的敌人,而是现实和潜在的对手。无论历史回忆如何令我们痛苦,我们也必须牢记,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来看,从二战结束至今,日本本质上是美国军事占领下的战败国,而不是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有能力令我国蒙受毁灭性打击的不是日本,而是另有他国;而一个国家需要防备的不是历史上侵犯过自己的国家,而是现实有能力也有动机侵害自己的国家。

1945年日本投降(油画)

我们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沉浸在历史之中无法自拔,而是为了开辟未来;我们牢记历史不是为了排斥与日本相关的一切,而是要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先烈们牺牲、奉献、担当,是为了开创一个繁荣昌盛自由的祖国,而不是为了剥夺我们本国人民本该享有的自由;纪念抗战,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断增强本国综合国力,提升本国国力相对于历史、现实和潜在对手的优势。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些反日思潮与行动已经深陷非理性泥潭,尽管许多人确实满怀朴素的民族感情,但这些思潮与行动折射出来的并不是对中国国家根本利益、中日国力对比、国际环境等等的了解与冷静理智判断,不是作为综合国力已经大幅超越日本的战胜国国民的自信,而是非理性的愤怒、冲动,是对日本一些实力的盲目高估,甚至是面对日本的缺乏自信。从早些年间出现的打砸日本品牌商品事件,到一些正常的中日经贸合作项目遭到狂风骤雨般舆论暴力围攻,到数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围攻和禁止和服、甚至围攻到了汉服头上,仅仅因为一个普通人穿件和服就发动网暴人身威胁,莫不如此。

所有这些非理性思潮与行动,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生死存亡关头至关重要的动员组织能力,也不是增进我们的利益与实力、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更不是增添我们的光荣,而是从根基上损害我们社会的凝聚力,是对我们利益的损害,甚至是对先辈抗战胜利的玷污。

打砸日本品牌商品的荒谬,已经被社会所公认,在此毋庸赘言;把原本正常的中日经贸合作项目、乃至国内商贸项目人为政治化上纲上线,这样做除了给中国营商环境增添不确定政治性风险、抬高成本、进而增强经济资源弃中国而去的动机之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万商云集,方是大国兴旺气象,而不是相反。

即使在平常时期,正常的日本投资、对日贸易和其它形式的经贸合作,日本人才来华施展才干,这些都有利于为我们创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增强我们的国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千方百计企图推动外部市场与中国“脱钩”之时,我们强调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强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尤其应该加大力度保持、发展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一切外国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而不是在盲目冲动之下,助力国际反华势力的“脱钩”图谋,亲手做成他们想做而原本做不到的事情。

须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宣布取消对华全面贸易禁运之后,日本就迅速跃居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并长期保持这一地位,现在仍然是我们名列前茅的贸易伙伴:

2020年中国对日货物贸易21956亿元;2021年日本是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东盟、欧盟、美国,对日贸易额24020亿元,同比增长9.4%;2022年对日贸易23831亿元,同比微降0.7%,但对日本出口增长7.7%;2023年对日贸易22385亿元。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领域,2019、202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分别为37.2093亿美元、33.7448亿美元,是我们第五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仅次于香港特区、新加坡、韩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同时,中日经贸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