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杨蓉】
倍受关注的日本制铁公司(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美钢)案,本月23日将迎来美国政府的最终审查结果。当地时间22日,美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维·伯里特(David Burritt)投书《纽约时报》,在呼吁政府“作出正确决定”,同意这项收购的同时,也不忘扯上中国作为噱头。
“中国希望这笔交易失败,不要让这种情况发生。”伯里特的文章以此为题,试图论证让日铁收购美钢,不仅能推动美国钢铁业乃至制造业的复兴,还能深化美国与“最强大盟友之一”日本的关系,加强美国的全球地位,并“更好打击”所谓“中国钢铁供应过剩”情况。
伯里特表示,美钢作为曾经象征美国工业和经济实力的“标志性企业”,他能理解为何其被一家日本企业收购会激发如此强烈的情感。但他表示,在缅怀历史的同时,美国民众也应面对现实,“美钢早已不再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时代的行业领军者”。
“如今,我们只是美国第三大钢铁制造商,全球排名第24位……我们的主要客户是汽车公司和家电制造商,而不是曾经代表我们核心业务的军工和基础设施行业。”伯里特写道。
3月20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美国钢铁CLAIRTON焦炭厂的外观 视觉中国
伯里特称,让日铁收购美钢,是对美钢本身以及美国都“最有利”的选择,也是保持美钢完整性的“唯一选择”。
据他说,日铁已经拿出了“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保护美钢的“美国血脉”,包括保留其名称和位于匹兹堡的总部,保证美国人在公司董事会占多数,以及投资近30亿美元保障美国工人的9000多个岗位。
伯里特说,被收购后的美钢不会进口半成品钢材,并会在将来重新启用一些已经关闭或即将关闭的美国境内钢铁厂,以保证美钢的产品继续在美国开采、冶炼和制造。此外,日铁还答应在对外贸易中保护美钢的“最大利益”,不因自身立场影响美钢的“贸易计划”。
“这才是我们的员工和国家应得的未来。”伯里特称,“那些钢铁工会领导层和拜登政府声称要保护工厂设施和工作岗位,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阻止这笔交易才会导致工厂和岗位减少,几乎终结匹兹堡作为‘钢铁之城’的百余年历史,并剥夺美国钢铁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变得更强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伯里特悉数的各项承诺中,那句“不因自身立场影响美钢贸易计划”,其实是暗指美国政府此前提出的所谓“中国忧虑”。
路透社9月披露,负责审查收购案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致函日铁和美钢,宣称中国钢铁以“不公平的方式”获得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在日本公司的领导下,美钢不太可能寻求推动向外国钢铁进口商征收关税,将导致美国国内钢铁产能下降,并给美国带来“国家安全风险”。
只不过,这张“中国牌”的打法似乎颇为万能。按照伯里特的说法,允许日铁收购,才是抵御所谓“中国钢铁供应过剩”的正确决定。
“我们的中国竞争对手正和我们一样关注这项交易,他们希望交易失败。”伯里特称,日铁将为美钢带来必要的资本和技术改进,使其以更有效率、更环保的方式生产钢铁,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奠定基础,最终“中国对全球钢铁生产的主导地位将被削弱”。
值此之际,日铁收购美钢风波已经延续近一年。去年12月,日铁宣布计划斥资2万亿日元(149亿美元)收购美钢,但遭到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人士强烈反对。今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明确反对该收购案;共和党前总统特朗普也明确表示,若胜选将阻止该交易。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说,USW主要担心,日铁今后可能放弃美钢设在总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工会成员工厂,转而优先考虑启用后者在美国南部的非工会成员工厂。USW是北美最大产业工会,拥有120多万名会员,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不少分析认为,拜登政府是出于迎合选民,以“国安”为由阻挠收购。
据悉,CFIUS的最终审查结果有很多种可能,包括批准这项交易,但要求日铁采取措施解决美方“国家安全忧虑”,也可能建议总统阻止这项交易,还可能延长审查期限。按照一名知情人士的说法,审查之所以被延长至美国大选之后,就是为了审查小组有更多时间了解该交易的影响,并与各方进行接触。
此事据称已在拜登政府内部引发分歧。英国《金融时报》12月11日披露,美国国防部、财政部、国务院都得出结论,认为日铁收购不构成“国安风险”。不过,报道称,拜登的反对态度非常坚决。观察人士认为,拜登不太可能改变立场的一大原因是,他清楚特朗普会阻止交易,即使自己批准了,也会被后者推翻。
这桩收购案也罕见成为美日盟友之间的“不和”——如果交易告吹,日铁要支付美钢5.65亿美元的“分手费”。日本首相石破茂11月致信拜登,敦促他不要破坏两国最近为加强关系所做的努力。日本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表示,白宫阻止这笔收购的举动“将为未来留下隐患,并将对日美之间的信任产生不良影响”。
至于美方近来大肆炒作的中国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8月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中国制造享誉全球,靠的是持续研发投入和比较优势,而不是靠补贴进行倾销,更不是靠保护实现垄断。我们以自身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保障了全球产供链稳定,也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每当自身陷于困局,美国一些人士和媒体就把别国当作转嫁矛盾的‘替罪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事实很清楚,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搞歧视性补贴,连续阻挠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法官遴选,动辄对别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美方的这些做法才是引发全球对新一轮贸易战的最大担忧。”
林剑说,保护主义带不来“一家独赢”的幻象,只会失去合作共赢的机遇。过去,中国经济与世界发展深度交融,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开放合作的大道上,中国永远是世界的机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