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硝烟弥漫,储能行业将召开“防内卷”研讨会

价格战硝烟弥漫,储能行业将召开“防内卷”研讨会
2024年12月26日 10:41 观察者网

据界面新闻报道,12月26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将在北京组织召开新型储能防止行业内卷式竞争闭门研讨会。会议有三大研讨议题。议题一,讨论关于“反内卷式竞争、反低于成本价格竞争”等内容的行业自律公约,以及防止低于成本价中标的措施。议题二,讨论防止“内卷”的相关措施,包括提高准入门槛,规范技术条件,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安全防护水平,约束地方资本冲动投资等。议题三,讨论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2024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光储融合作为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模式,正逐步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企业数量快速攀升。2022年,全国共有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新注册成立,是2021年的5.8倍;而2023年,这一数字甚至攀升到7万家,比2022年又增长了80%以上。无论是光伏、锂电池,还是家电、化工等等各个行业的企业,纷纷跨界涌入储能行业。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新型储能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背后,技术瓶颈、成本偏高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

当前,储能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围绕电力市场交易、容量租赁服务以及政府政策补贴三大支柱来构建。然而,在我国多地的现货市场中,峰谷价差空间很小,且储能电站仅能利用午间低谷和晚间高峰时段进行一次充放电,大大削弱了盈利潜力;在容量租赁方面,租赁合约期限偏短,加之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导致实际租赁费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进一步压缩了储能项目的收益空间;至于政策补贴方面,其虽然为行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但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变动性,使得依赖政策补贴的盈利模式亦显得不够稳固。

在风光发电强制配置储能的政策框架下,新型储能技术始终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其价格形成机制尚有诸多待完善之处,亟待优化以体现其真实价值。而锂电储能系统的“保鲜期短”和重资产属性,亦决定着其难以摆脱低价竞争的命运。

在储能行业内部,各家储能企业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储能电芯的平均价格已经从2023年初的0.9元/Wh下降至目前的0.3元/Wh左右。而当前电芯的成本大约在0.28~0.29元/Wh,这意味着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储能系统方面,造价成本在0.55~0.57元/Wh之间,近期也有部分项目出现了成本倒挂的现象。因此,新型储能行业不得不在高昂的建设成本和狭窄的盈利空间中,寻找生存之道。统计数据显示,171家储能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8%,归母净利润整体同比下降18.35%。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11月,工信部正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文件提出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供需格局,推动国际化发展等具体行动方向。充分意识到行业发展痛点,后续有望推出实质性政策,引导优化供需关系、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督。

如今,行业发起自律讨论叠加国内产业政策,或可进而逐步化解内卷难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