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化债不应该制约经济增长

余永定:化债不应该制约经济增长
2025年01月07日 10:40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推出《问诊2025中国经济》专题,邀请国内顶尖经济学家,剖析2025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及其背后的机遇。专题的第三篇,我们邀请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深入剖析中国宏观调控十多年来的得失、中央发出实施积极有为宏观政策信号之后的中国经济目标,以及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波。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余永定指出,在充分肯定2024年11月8日三项化债措施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看到,财政部的发布会并未提及为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和“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中央政府需要增发多少国债,也未提及地方政府的显债如何偿还,更未回应“三年疫情是一个全域性的或者全国性的公共安全事件,应该由中央出钱”的呼吁。11月8日的三项化债措施,仅仅是对2018年以来隐债“清零”政策的调整。这种调整虽然回应了当前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现实状况,但对经济增长并无明显的直接刺激作用。

“地方政府的隐债问题,是实行‘四万亿刺激计划’时埋下的隐患。”余永定分析说,一方面,在经济不景气期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投资者不愿意投资。政府只好推出“刺激计划”,冀希望于通过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创造“挤入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又不愿意扩大财政赤字。除少数大型项目外,中央政府不愿意通过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或通过发债为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而是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基础设施投资筹资金。地方政府也有借债发展经济的意愿。中央、地方一拍即合,于是形成大量隐债。

他强调,防止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非常必要的,但化债不应该制约经济增长。“预防道德风险是正确的,但不应该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例如,财政部根据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对综合财力比)数据,将债务风险分为红(债务率>=300%)、橙(200%

余永定指出,这一规定对地方政府发债进行投资和改善民生形成巨大制约。债务率过高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全国各个省份的情况千差万别,多高算是“过高”?另外,“砸锅卖铁”、“谁家孩子谁抱”、“不首先还债就不能搞投资”的提法虽然并非全无道理,但按此种思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必将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从而导致财政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他表示,但也必须看到,相当多地方政府滥建楼堂馆所,在俗不可耐的仿古建筑上浪费了大量资金,某些地区大量冗员充斥政府机构。

他还指出,财政部11月8日的发布会上,对顺周期的调控思想和政策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的同时,如何在防范道德风险、“提质增效”和刺激经济增长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是对政府和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巨大挑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