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日本能用急性通胀治好慢性通缩的病吗?

以毒攻毒?日本能用急性通胀治好慢性通缩的病吗?
2024年02月19日 21:00 观察者网

【文/渡边努】

“讨厌涨价”和“价格冻结惯例”

我给日本消费者贴上了“讨厌涨价”的标签。这里不是字面所理解的好恶问题,而是像前面所说的,看到这个店涨价就会到其他店购物。对于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而言,绝不意味着他们喜欢涨价,谁都不喜欢商品涨价,但是他们并不会逃离涨价的商店,而是不得不接受高价继续在该店购物,这与日本消费者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日本消费者讨厌涨价并不是因为本来就有这样的国民性,而是偏低的通货膨胀预期,如果要问为什么日本通胀预期如此之低,是由于日本长期以来的物价上涨率一直处在0%左右。

日本人发现,很多商品今天的价签与昨天的完全相同,据此就可以推断,明天的价签还应该与今天一样。前文提及,日本的价格冻结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在那个特殊时期,价格冻结是可以理解的。而在那之后,一直重复着今天的价签与昨天的相同,不涨价意识也就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不仅是日本的消费者讨厌涨价,日本企业(生产企业和流通业者)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旦价格上涨,消费者就会逃到其他商店,日本企业熟知这一点,因此,即使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也不愿意提高产品价格。最终形成了“渡边图”上汇集在 0% 附近耸立的异常凸起立柱,也就是企业的“价格冻结惯例”。

资料图/路透社

植根于日本的社会“范式”

消费者“讨厌涨价”与企业“价格冻结惯例”同时存在,对于生活在日本的人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社会的理所当然在经济学上称为“社会范式”(social norm)。换句话说,范式是指社会人所共有的一种“行情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默认”(default,计算机等的各种设置的出始状态),这样也许更好理解。本书将理所当然地认为物价和工资就应该冻结的现象称为日本“工资物价范式”。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范式。日本社会认为物价和工资的冻结是理所当然的,这在美国却完全行不通;日本赤诚乳业面向儿童的传统优势冰激凌品牌“咯吱咯吱君”涨价事件,使我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2016年咯吱咯吱君这一款冰激凌涨价时,电视广告中播出了当时社长向顾客道歉的镜头。该视频在网络上浏览量超过200万次,很受消费者欢迎。据说由于这个插曲,该冰激凌品牌在涨价后销售额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但是这一连串的事件,在美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2016年,日本冰激凌品牌“咯吱咯吱君”25年来首涨价,社长携员工道歉。图自人民网

《纽约时报》用一个整版篇幅刊登了这个道歉事件。冰激凌原材料价格上升引发产品涨价,社长必须就此向顾客道歉,这被揶揄为日本社会的扭曲。的确,在美国若将原材料价格上升负担转嫁到产品价格上是非常自然的,如果不转嫁的话反而会追究管理者的职责。

长期生活在日本的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往往也会以为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我自身同样。但是从全球范围看,日本所形成的工资物价范式是非常另类的,通货膨胀排在全球的最后一位就是典型象征。我们有必要自觉地意识到这 一点。

变化的迹象和两个场景

失败的范式改革

首先意识到日本范式存在问题并试图进行改革的政要,我想就是安倍晋三首相,当然我并没有向安倍本人直接确认过。安倍上任之后推出了金融、财政和经济结构一揽子改革计划,可以明显视为试图改变日本国民的思维范式(mind set)。

一揽子计划的核心就是,日本银行出台划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发出强烈信号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会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划时代的货币宽松政策,的确如政策所愿带来了日元大幅度贬值,但是当政策效果波及物价上涨时,日本国民开始怨声载道,这是由于价格上涨了而工资没有提高。时任官房长官的菅义伟考虑国民怨言发表了讲话,强调继续日元贬值不符合日本的经济利益,不久日本银行也做出了相同表态。2015年6月,日元停止贬值,再次转向升值。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日本物价工资范式中,物价不变这一习以为常的范式被划时代的货币宽松打破了,工资不涨这一范式却在顽固持续而没有改变。如前所述,消费者可以忍受价格不变状态下的工资冻结,企业也可以承受不提高工资条件下的价格冻结,日本的工资物价范式就是建立在这种绝妙均衡基础上的。如果其中的物价冻结轰然倒塌,而工资冻结却屹立不倒,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强烈抵制,结果范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当海外通货膨胀在2021年波及日本时,日本的工资物价范式再次露出了破绽,并迎来了新局面。首先是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提高了,并开始修正讨厌涨价的心理感受,企业的价格冻结惯例也有了改变。下面运用数据说明到底出现了哪些新情况。

令人吃惊的调查结果

前文介绍了2021年8月的问卷调查结果,这是我所在的研究室每年开展的例行通货膨胀预期调查。2022年5月黄金周休假之前,我们准备好了面向5国消费者的问卷,并上传网络,计划利用连休假期回收问卷。先行收集了美国及欧洲消费者的问卷,连休结束前也收集了日本近60%的问卷,并试着进行了阶段性统计工作。

美国及欧洲的调查结果正像所预计的那样,通胀预期受当时高通胀的影响非常大。最令人吃惊的是日本的数字,出现了完全不同于2021年8月的调查结果。实际上,在表示低通胀预期和厌恶涨价程度上,长期以来日本的问卷结果基本相同,不管是2021年,或者之前一年,甚至再前一年。因此,我预想2022年一定也会出现与之前相同的数字,但是当看到结果时,却发现完全变了样。

最初我还怀疑是否与收集问卷的顺序有关,也许是回收问卷不足才出现了结果偏差,但当看到全部的调查问卷数据时,确认结果与以往的调查确实出现了明显不同。

图 4-8 展示的是实际调查结果。日本消费者回答通货膨胀预期“显著上涨”的比例有了很大增长,同时,2021年8月问卷调查中回答占比最高的“几乎不变”比例显著下降。欧美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比以前更高。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相比,日本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提升非常快,几乎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相当。

图 4-9 是有关讨厌涨价心态的调查数据。问卷内容与以前相同,还是:“到经常购物的超市购买商品时,发现价格上涨了10%,你怎么办?”2021年的调研中,57%的日本消费者回答“到其他超市购买”(图 4-7),2022年的回答占比降为44%,回答“价格上涨也在原来的超市购物”的占比为56%,超过了半数(图 4-9)。这已经与欧美国家消费者的选择没有什么差异。说明9个月的时间,日本消费者讨厌涨价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将讨厌涨价问卷与预期通货膨胀问卷结合起来看的话,就是日本的预期通胀率上升了,面对经常购物商店出现商品涨价时,消费者会认为“即使到其他商店,同一商品也会涨价”,这意味着,虽然并不愿意购买高价商品,也不得不继续消费,消费者的行为出现了变化。

日本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为什么会提升

其他调查结果也证实了日本消费者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

日本内阁府每月对约8400个家庭实施“消费动向调查”,其中也有一个选项,就是未来一年预期通货膨胀率走势。从调查结果看,2020年秋季开始提升通胀预期上升现象,到现在已经增加4个百分点。同期实际通货膨胀率上涨3.5%,显示预期通胀率的上涨速度超过了实际通货膨胀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大概很多人看到实际通货膨胀率上涨后预期未来的通胀率还会持续上升。实际上从过去的数据看,普遍存在这一倾向。但这次调查中出现的通胀预期超过实际通胀率的上涨幅度,在日本是史无前例的。

通货膨胀预期为何出现了如此快速的上升?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这次的涨价集中在汽油等能源相关产品以及食品类,这是消费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也是频繁购买经常接触价格标签的商品。消费者厅还调查了日本消费者预测未来物价趋势时主要关注的产品种类,显示主要是能源及食品价格的变动。这也许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留下的心理阴影,能源价格一旦出现变动,人们就会认为,将“坐实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因素是,欧美国家出现的高通货膨胀影响。日本媒体轮番报道欧美国家正在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论欧美国家是因疫情暴发还是俄乌冲突引发了通货膨胀,这些背景同样对日本也都产生影响。因此,经常接触这些报道的日本人就会想象日本也会出现美欧国家那样的通货膨胀。

需要强调的是,在2022年(撰写本书的时点上),日本通货膨胀依然排在主要国家的最后一位,与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尽管如此,日本人却感到要“坐实通货膨胀”,这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病毒给日本带来的“机遇”

当日本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提升、讨厌涨价的心态发生变化时,日本的企业也在考虑改变行动。在此之前企业之所以不涨价,是担心涨价会流失客户,现在不用那么担心客户流失,可能会改变冻结价格的惯例。

实际上,根据2022年6月绘制的“渡边图”,我们发现,物价位于0%附近的产品约为36%,与之前超过40%接近50%的水平相比,变化是很大的。但是若与不存在过度密集的欧美国家相比,虽然有了一些改善,还是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立柱。受消费者态度转变的影响,可以说企业对涨价行为的做法也有了转变。2022年6月赤诚乳业的“咯吱咯吱君”冰激凌发布了涨价信息,这次社长没有道歉。被海外媒体嘲讽的日本,终于要接近一个正常国家了!

归纳起来说,构成日本范式的消费者过低通货膨胀预期、讨厌涨价的心理以及企业冻结价格的惯例,都出现了一些改变迹象。在我看来,安倍内阁努力尝试但没有产生效果的情景正在慢慢实现,虽然还只是一点点变化。

扭曲的日本范式是经济问题,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加以解决,如果这样就好了。但是正像前文所述,遗憾的是,这种尝试没有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一次真正导致范式改变的背景却是新冠疫情暴发,疫情成为日本范式改变的动力源。人类政策完成不了的事情让病毒解决,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不管怎么说,我的想法是无论它是病毒还是什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这次机会。

“日本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地震多发国,过去已经遭遇了多次重大地震,每一次都带来了社会重组”,这是我的共同研究者、地震学和经济学双料科学家狄迪尔·索耐特(Didier Sornette)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校园附近的小餐馆向我说出的假说。日本人为什么选择将国家建在这么不稳定的地面上呢?面对我这一简朴的提问,他做出了上面的答复。所谓“社会重组”,是指构成社会的各种既得利益和社会上所有的“理所当然”被打破后的状况。他想说的是,由于地震这一外生力量,使日本社会可以定期实现重组,这也成为日本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相反,他继续说道,他的母国法国没有那么多的自然灾害,不能依赖外生力量,因此,作为人为机制(或内生性机制),需要大革命那样的社会性大变革事件。对于他的说法我不是完全同意,但日本社会不能完全依靠内生力量打破物价工资相关的“理所当然”,也许依赖病毒这一外生力量实现重组也不是偶然的。

2023年3月日本银行实施的《生活意识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图/nippon.com

九成劳动者认为工资没有提高

那么,日本的工资物价范式问题能够一下子得到解决吗?似乎并非如此简单,前面还有一座必须攀越的高山!

前面说过,日本范式事关物价和工资两个方面,对消费者来说,以物价不涨为前提可以忍受不涨工资,企业以不提高工资为条件可以承受产品不涨价,这种平衡是持续维持范式的根基。现在物价方面出现的问题是,以通货膨胀预期提高为出发点,消费者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的事实,同时,企业也开始将原材料成本上升部分转嫁到制成品价格上。

虽然说消费者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但若不改变工资冻结,这种状况是难以持续的。从根本上解决范式的对策,就是必须放弃“价格工资都不变”的惯例,转向“价格工资都上涨” 的范式。

从问卷数据看,提升工资的前路还很漫长。图4-10是2022年5月对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劳动者进行的预期工资变化问卷调查结果。

除日本以外的4个国家中,回答“上涨”和“稍微上涨”的人数合计超过40%,由于欧美国家不仅出现了价格上涨,还因人手不足而提高了工资,很多人都预期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而在日本,回答“上涨”和“稍微上涨”的人数占比只有10%,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取而代之回答最多的是“不变”,占比达65%。这意味着虽然经历了新冠病毒大流行,日本范式中的“冻结工资”部分依旧没有改变的迹象,回答“稍微下降”和“下降”的人数占比反而超过了20%。这显示日本的工资状况与欧美国家相比处于极其严峻的状态。

岔道口之一 :滞胀到来

基于前面的分析,现在考虑日本范式的未来走势。若将结论提前的话,就是日本正处在一个岔道口,前方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维持现有范式,出现滞胀局面;另一条是转向与欧美国家相同的范式,回归正常国家。

首先,考虑日本物价开始上涨而工资不发生改变的假定条件下会出现什么状况。物价上升而工资不变的话,就是降低实际工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下降会降低购买力,唯有节约才能维持生存。人们的消费下降,消费减少会降低GDP增长。

没有人单纯期望通货膨胀,更大的灾难是物价上涨同时经济恶化。景气恶化被称为停滞,它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时称为滞胀。在正常状况下,经济景气恶化时价格下降,景气好转时物价上升。景气恶化和物价上涨两个最坏状态同时出现时就是滞胀。日本就有陷入这种状况的可能性。

欧美国家也存在滞胀风险。欧美国家的通货膨胀比日本要高得多,虽然从表面上看欧美国家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有提高,但是工资的增速依然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因此实际工资也在下降。与实际工资下降同时出现的是美联储加息,导致实际消费已经萎缩。如果实际工资下降和货币紧缩持续下去,消费低迷状况更加严峻,很有可能陷入滞胀。

尽管如此,欧美在提升工资上涨这点上比日本要好得多。特别是欧洲,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愿望特别强烈,很多国家出现了大罢工,今后可能会提高工资增速。这样的话,也许可以避免欧洲消费的大幅降低。

与欧美国家相同,如果日本陷入比欧美国家更加严重的滞胀,未来将出现什么状况?与过去危机时一样,日本消费者会更加热衷于低价购买,醉心于选择哪怕便宜一丁点儿,质量也略微下降的特价店购买商品。

这样,日本消费者“讨厌涨价”的情绪还会升级,企业也就难于涨价,即使原材料成本上升,也不能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企业还会回到价格冻结的老路上。这样一来,企业就丧失了提升工资的实力,工资冻结比现在还要彻底,或许还可能出现降低工资的现象。

归纳起来说,日本范式是建立在工资和物价同时冻结的绝妙均衡基础上的。日本消费者勉强维持不涨工资是由于价格没有变化,企业设法忍受不涨价是由于工资没有提高。但是出现滞胀场景意味着彻底打破这一均衡。

如果日本是加拉帕戈斯那样的孤岛,或许可以长期维持这种均衡,但是日本不是孤岛,海外的通胀洪水已经流入,正在破坏着这一均衡。

工资物价维持不变的范式本身,就是缺乏活力的,我绝没有对此持肯定态度,然而现在更加棘手的是,连这个“不变范式”未来也难以维持!

岔道口之二:治愈通货紧缩慢性病

现在回顾一下2022年春季欧美国家通货膨胀洪水流入日本之后,日本范式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已经分析了滞胀情景,如果用疾病来形容的话,就是说最新罹患了急性通货膨胀的病,导致已有的通货紧缩慢性病更加严重。常常听说新病导致原有疾病更加严重的情景,实际上,身边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而我认为,这次日本出现的急性通货膨胀,也许带来的不一定都是负面影响,是否会治愈通货紧缩这个慢性病呢?以毒攻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的确有这种可能性。

慢性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下,由此带来消费者讨厌涨价的心理,企业不得不保证产品维持原价。而现在不管怎么说,日本消费者预期通胀率提升了,这是一件大事。正是由于急性通货膨胀流入日本,日本消费者才提升了通胀率预期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自然就可以缓解消费者的厌恶涨价心理,企业也会改变不涨价的惯例。这就是我们所设计的场景。

不过,在当初时点上我们只是猜测是否有可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以为这纯属纸上谈兵。为此,我尽量控制观点传播,只将这个想法分享给大学、同事等很小一部分人,但是2022年5月连休期间进行的5国消费者调查显示,这个场景并非空想。

现实正沿着我所设计的情景路径发展,预期通货膨胀水平已经提高,消费者讨厌涨价的心态也开始改善,日本消费者已经变得与欧美消费者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么,下面该轮到企业的行动。企业能否自信地将成本负担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这是能否结束不涨价惯例的首要障碍。

对于这个问题,正像我所预计的那样,已经出现了改变的迹象。另外的一个障碍是企业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升工资。对于这个问题,企业不仅目前动作迟缓,关于未来工资提升的预期也非常悲观,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唯一与我设计的场景相背离的地方。

难道就因为冻结工资这一难以逾越的门槛而放弃吗?还是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改变日本范式,从长期的通货紧缩慢性病中摆脱出来?今后日本社会走向何方,现在还无法判断,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正面临着几十年不遇的重大选择。

【日】渡边努,《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