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铁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可能离不开这个人

日本制铁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可能离不开这个人
2025年01月14日 13:03 观察者网

距离卸任只有一周多的时间了,拜登又给特朗普挖了个大坑。

1月12日,日本制铁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宣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已同意将日铁放弃收购美钢的最后期限延长至6月18日。这意味着,这个棘手的收购案最终还是要在特朗普任内得到解决。

面对拜登的“网开一面”,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激动地在一份声明表示:“我们很高兴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将拜登总统行政命令中有关双方永久放弃交易的要求延长至2025年6月18日……我们期待着完成这笔交易,这将为美国钢铁业和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最美好的未来。”

从拖延不决到明确拒绝,再到将美国总统告上法庭,面对收购案的一波三折,日媒和日本制铁将此次受阻归结为“卷入了美国的政治旋涡”。主导收购谈判的日本制铁副会长兼副总裁森高弘放话:“如果可以做选择,当然不会挑在选举年实施收购。这次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不能错失这个机会”。

翻译一下就是:虽然我们知道在大选年进行收购的风险很大,但借此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实在是太诱人,所以我们决定赌一把。

涉及到跨国公司的收购本来就不是简单的商业问题,牵扯到一个国家核心支柱产业,评估潜在的政治风险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明知风险巨大的情况下,日本制铁强推收购美国钢铁的计划,本就是一场胜率极底的豪赌,更何况,这场赌局的庄家不是别人正是美国政府。

如此之大的风险,人人都知道,难道日本制铁会不知道,还是说揣着明白装糊涂?

按理说,吃一堑,长一智,可被现实一盆冷水从年头浇到年尾,浇了个透心凉的日本制铁在得到收购被拒的消息后,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依旧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企业的命运,就像国运,既然赌了,那就得赌到底!

日本制铁 卫报

按照日本制铁的逻辑,这次收购受阻,是因为美国总统的判断被一些“奸人”所误,而这些人里面包括工会主席和收购的竞争对手克利夫兰-克利夫斯。他们沆瀣一气,为了阻止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以自己手上的工会选票为筹码,跟拜登串通,诱使他叫停了此次跨国收购。

日本制铁认为,克利夫兰-克利夫斯之所以从中作梗,是因为该企业的生存策略是要么跟美国钢铁合并,要么就削弱美国钢铁。既然自己的A计划合并走不通,那么就只好走B计划,阻止美国钢铁在日本制铁的帮助下做大做强。为此,克利夫兰-克利夫斯不惜通过某些下作手段来达成这一目的,如反复对日本制铁进行有组织的中伤和传播虚假信息。

由于拜登下令中止收购的依据是“基于国家安全保障”,这在审判中是没有办法追究是非对错的,因此日本制铁需要把诉讼的重心转移到“拜登此举根本不是因为国家安全保障,而是为了选票,和工会主席、竞争对手搞了利益输送”。起诉工会主席和竞争对手的诉讼是民事诉讼,可以公开获取相关信息。日本制铁的“作战”方针是,靠打民事官司获取的证据,如对方披露的电子邮件和聊天记录,来走行政诉讼去告拜登。

简而言之,日本制铁要告美国总统和工会主席拜登私下串通!

美国总统和工会主席私下串是人尽皆知的事,对此,深受特朗普喜爱的美国前总统里根最有发言权。这暴露了日本制铁到现在没有掌握任何直接或决定性的证据指向“有明确利益输送”这一论证,只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权宜之计。

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关于联合起诉的声明 日本制铁官网

只是拜登的任期还剩下一周多,日本制铁根本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把诉讼的流程走完。到时候就会被拖成拿前朝的状子告本朝的官,论玩转美国国内司法当被告,新上任的特朗普比拜登的经验可谓是只多不少。

一如既往的,日本制铁方面再一次展现出了他们的迷之自信。森高弘表示如果特朗普反对,他将“去谈一谈”,并强调:“此项目与特朗普吸引外资的方针极为接近”。因为特朗普是商人,所以会更好谈判。有日本制铁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举例,丰田当年也曾被特朗普刁难,但丰田后来把投资的钱给够,特朗普也就对丰田网开一面了。

这个森高弘是个什么水平呢?11月5日特朗普当选,11月7日森高弘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现政府的审查正在悄悄推进,没有政治性”,对年内完成收购显示出自信。

然而,丰田和日本制铁的情况完全不同。上个世纪美日贸易战开始,丰田就在美国本土建厂,第一个工厂位于肯塔基州的乔治敦‌。这个工厂于1988年建成投产,至今仍是丰田汽车在美最大的工厂之一。如此长远的投入,不是今天才想进入美国市场的日本制铁可以比的。

2017年丰田宣布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肯塔基州、密苏里州、田纳西州和西弗吉尼亚州5大工厂投资100亿美元以升级工厂。去年,还传出丰田正在北卡罗来纳州建设一座耗资139亿美元的电池工厂。丰田是自己掏钱,在美国人的地上建工厂,给美国本地人创造就业机会,是特朗普最看中的“世界赚钱美国花”。而日本制铁的做派却是跑到美国来收购美国本土企业,给美国人当大股东。日本制铁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来投资美国,却连一个新厂都不给建,眼前现成的好样板——丰田、三星、台积电,日铁是哪个都不学。

更何况美国人又不都是傻子,日本人心里那点儿借机打入美国国内垄断了几十年的钢铁产业的小九九怎么可能不知道。虽然日媒一个劲儿地吹风说日美同盟多重要,日本制铁此次收购是救美国钢铁于水火之中,双方联手好一起对抗中国的钢铁产业。

但美国本土的媒体对此并不买账。有媒体在报道中直言不讳地点破了美国政府的另外一重担心,但关于这点,日媒是习惯性的一笔带过了——日本制铁拓展海外市场的计划中不只有美国,还有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都更低廉的印度。美国政府方面担心日本制铁在未来会着重扩充其在印的产能,此时美国钢铁已经到手,日本制铁也已获得进入美国市场的入场券,资本天然逐利,之前许下的“保产能、保工人养老金”的承诺又有多少约束力呢?

美国钢铁位于宾夕法尼亚的工厂 美联社

由此可见,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日本制铁对美国钢铁的收购都是困难重重;然而,诡异的是,这些挫折在日本制铁看来都无足轻重。说是自欺欺人,未免有些太过肤浅,归根到底,这种偏执的“赌上一切”的作为很可能源于某种成功的路径依赖,而这很可能与日本制铁在进入21世纪后一系列的“神操作”和现任掌门人桥本英二的光辉事迹有所关联。

日本制铁在上世纪70-80年代曾一度混得风生水起,之后便进入了一段低谷期。直到千禧年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用钢需求的激增,才又一次获得了发展。此时的日本制铁开始逐渐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有合作,也会有竞争。2012年,日本制铁向浦项钢铁开炮,起诉浦项、浦项日本公司法人和原日本制铁员工,非法窃取了日本制铁的“取向电磁钢板”的技术。这项技术并不是由日本人发明,日本制铁最早也是在1953年向美国轧机公司购买的技术专利,在后来的几十年间对其改进,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生产技术。早在1993年,日本制铁就怀疑浦项钢铁偷用了自己的技术,但苦于没有任何证据,浦项也声称这是自主研发的技术,和日本制铁无关。

直到2007年,浦项钢铁的这项技术被泄露给另外一家在韩国的外国公司,彼时的韩国舆论将其视为泄露国家机密的重大事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这位泄密的浦项员工坚决不承认自己泄露的是“国家机密”,也就是浦项自己的技术,而是辩解自己泄露的技术是日本制铁的。

日本制铁根据2008年公开的判决书找到了一名前日本制铁员工的名字,据此对浦项钢铁发起了侵权诉讼。在起诉状上,日本制铁指责浦项此举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新日本制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要求韩方支付986亿日元的赔偿金及停止销售该高性能钢板。

双方前前后后折腾了三年多,官司从韩国地方法院打到美国商务部,谁也拿不出决定性证据,谁赢不了谁,最后不想在这上面再多花时间和金钱的双方达成和解,浦项向日本制铁支付了300亿日元和解金,这一数字距日本制铁狮子大开口开出的近千亿赔偿款,存在一定的差距。

浦项钢铁 法新社

此次技术纠纷案的和解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背景,彼时的日本制铁和浦项在全球钢铁危机时期正在寻求加强合作,在东南亚整合钢铁资源,双方在过去一直保持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位浦项的高级官员表示:“浦项一直在寻求一个可解决的机制,以达到不破坏浦项和日本制铁此前一直保持的良好关系。”

日本制铁摆出撕破脸皮的架势,让对双方合作仍抱有希冀的浦项钢铁吃瘪认怂,此一役可谓是大获全胜。几年后,日本制铁故技重施,只不过这一次瞄准的对象不是浦项钢铁,而是中国宝钢。

2021年,日本制铁称宝山钢铁公司侵犯了其电磁钢板专利权。他们称此前已经多次通知对方,要求停止擅自使用该专利的行为,但都石沉大海,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决定起诉宝钢。

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日本制铁此次告上法庭的除了中国宝钢外,还有两家日本企业,一家是丰田,另一家是三井。

考虑到有浦项的前车之鉴,攻击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算是日本制铁的老手艺了,但把自己的客商也拉下水,这就让人很难绷得住。要知道,丰田可是日本制铁生产的电工钢的最大买主。

在2021年之前,日本制铁的收益连年下滑,眼看就要亏的连裤子都不剩。此时的日本制铁做出了一个决定——开源节流。节流,自然是砍掉一些效益不好的钢厂,关掉几座产能不善的高炉;而开源,日本制铁做的更加简单粗暴,不是去拓展新的客户群体,而是统一给老客户们涨价。2021年度上半年日本制铁提出大幅涨价2万日元,涨幅相当于总价的约3成,涨价幅度创半年数据新高。

丰田当然不是冤大头,双方的价格谈判由此陷入僵局。按照惯例,日本制铁每年会与丰田针对钢板价格进行两次“高端谈判”。虽是私底下进行的,但考虑到双方在业界的地位,谈判确定的价格会影响整个汽车行业。日本制铁本身是日本国内的钢铁龙头,他不退让,其他企业也无可奈何。最终凭借这一波涨价,日本制铁迎来了财务上的复苏,2021财年(截至2022年3月)的合并净利润预期将达到5200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

日本制铁和丰田毕竟是多年合作的老伙伴,有龃龉归有龃龉,但没彻底谈崩,合作还得继续。然而,日本制铁此时却打起了别的心思,因为他们发现丰田正在从宝钢购买电工钢。

嫌我贵?那你凭什么从别的地方买?日本制铁理直气壮地找到丰田,要求对方停止使用来自宝钢的电工钢,理由和多年前起诉浦项制铁时如出一辙——那是我们的技术,他们在侵权。丰田当然没搭理,恼羞成怒的日本制铁便把宝钢连带着丰田、三井一起告上了法庭。

丰田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厂 丰田官网

为什么说这次日本制铁的侵权起诉是往日重现呢?因为日本制铁这次开出的赔偿金是一家200亿日元。说不定日本制铁把这串数字打进发布会通稿里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很慷慨,毕竟十年前他要的可是这个价的五倍。

尽管日本制铁表面上说的好听,它的目的很单纯,要停止宝钢的侵权,但私下里的盘算完全是把竞争对手踢出日本市场。一旦诉讼成功,日本制铁的主张得到日本国内法律的支持,那么所有在日本销售的日产汽车都不能使用来自中国钢厂的电工钢。

面对日本制铁的咄咄逼人,宝钢表现得极其克制,既然你说这涉及侵权,而大家都有各自的说法,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坐下来交流对比一下彼此的技术,看看到底是不是有这回事。然而,日本制铁的态度却是充耳不闻,主打一个已读不回。

《日经新闻》透露过一个细节,在日本制铁起诉丰田之前,丰田曾打电话请求“能不能再考虑一下”,但日本制铁铁了心要一条路走到黑——其实也没走多久,因为在2023年日本制铁就放弃了对丰田和三井的索赔。而对宝钢的起诉,也陷在的泥潭里,完全推进不下去。

主持推进这一事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日本制铁的当家桥本英二。甚至起诉丰田的这招都是他想出来的。按照桥本英二的说法,日本制铁和丰田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因此完全不用担心,但对于宝钢,他的态度是“不能放过”。

桥本英二在上世纪70-80年代入职日本制铁,一开始主要参与国内汽车用钢这块的工作,后来因为说话太直或者说喜欢顶撞上司而被派去打理海外的业务;恰好撞上2000年后日本制铁大力拓展海外版图,而他干得不错,因此受到重用,屡屡提升最后当上了董事,主管造船用钢的业务。

1月7日,桥本英二举行记者会宣布,关于禁止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命令,已经起诉美国总统拜登等 共同社

此时,桥本英二的某种喜欢下注的毛病出现端倪,因为和今治造船“走的太近”,结果惹毛了三菱重工。此事闹得太大,他被再次贬回海外运营,发配南美常驻巴西。

然而,幸运女神再一次眷顾了处于人生低谷的桥本英二。

正当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时,桥本英二在巴西围绕权益法适用公司 ujiminas 的经营主导权,与对立的阿根廷合资方以绝不退让的姿态进行了交涉,最终达成了包含本公司主张的和解。

对于这次交锋,桥本英二曾在日媒采访里得意洋洋地说道,为向对方极限施压,表达自己的强硬态度,他每天开会前都会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写满英文的脏话,只为向对方传达一个信息——与之前奉行消极主义的日本制铁不同,他绝对不会妥协。他把每一场谈判都变成了争吵,最后,迫使对方接受了一开始遭到拒绝的日本制铁的主张,达成了和解。

这段经历使桥本英二成为了某种企业内“公认”的海外销售专家,此后一路高升坐上了掌门人的宝座。因为用这种“绝不妥协”的方式赢过一次,所以也能赢第二次、第三次。大概就是抱着这样的念头,桥本英二在执掌日本制铁后,一直都在采用强硬的手腕,激进的推进他认为的任何对日本制铁有益的发展方针。

走马上任之初,桥本英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要如何应用在巴西经营的经验。对此,桥本英二表示“因为彼此的角色分工不明确,也没有高层人事的规则。现在我们互相反省,制定了新的规则,经营状况正在迅速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至于其他外国媒体如何报道这家巴西公司江河日下,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021年在桥本英二大力推行涨价的背景下,日本制铁终于实现了盈利增长,整个盈利曲线出现了一个漂亮的V。桥本英二当然将其作为自己的功劳,在NHK的采访中夸夸其谈,声称自己绝对不能动摇要推动改革的决心——虽然这里的改革指的是对丰田涨价。

毫无疑问,桥本英二的个人强硬做派对这次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所遭遇的巨大挫折是要负一定责任的。他将自己在同阿根廷企业处理巴西钢厂所有权时表现强硬所获得巨大收益,当成了一种可以被泛化的经验,完全没有考虑到不同国家企业的背景不同,对待同样的一种态度的反应也不会相同。因此接连错估了中国宝钢和美国政府在面对日本制铁强硬表态时可能采取的行动。

桥本英二曾透露,在日本制铁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他完全没有参考任何人的意见,“进行这种大的结构改革般都要成立一个委员会。这次我没有成立委员会。因为当大家讨论目标的时候,如果人数太多,目标就会分散。”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制铁真是一家“原汁原味”的日本公司。因此,有理由相信,不撞南墙不回头,日本制铁哪怕是做样子也得把起诉美国政府和拜登的戏演完全套。只是不知道,收购失败,这5.85亿美元的违约金如果要掏,算不算桥本英二的锅。日本人熟悉的道歉流程,会不会又在大小屏幕里上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