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4个方面,四川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丨关注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①

聚焦4个方面,四川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丨关注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①
2024年06月21日 18:08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李丹 摄影 肖雨杨

6月21日15时,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统筹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晓玲介绍了我省民政系统聚焦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4个方面,统筹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广大民政服务保障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具体做法。

“全省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织密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网’,兜住了全国人数最大的困难群众的‘底’。”张晓玲表示,在“弱有所扶”上,我省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对遭遇急难、临时遇困的群众,取消户籍地申请限制,确保能够就近就地申请临时救助,得到及时保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连续3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低限达到740元/月、533元/月,低保标准的地区、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老有颐养”上,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以建设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核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各类为老服务站点已随处可见,”发布会上,张晓玲讲述了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北社区为老服务站,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日托、助餐、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服务等6大类养老服务,得到了老年群众普遍认可的事例。

在“幼有所护”上,多元化保障特殊困难儿童需求。我省持续提高儿童保障水平,全省69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待遇,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600元/月、社会散居1200元/月,构建年满18周岁后的孤困儿童高中到大学教育阶段完整的助学资助体系,今年省级层面助学资金达690万元,助力2720名孤困儿童成年后继续教育。连续三年实施“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正心”工程为例,我省已累计投入7028万元,筛查462万名学生,介入治疗3.4万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万余场次,覆盖学生及家长757万人次。

在“残有所助”上,着力提升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我省连续9年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7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积极推动“两项补贴”扩面,惠及14万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全省有21家机构,占全国的1/7强,开放床位近2万张,占全国的1/4强,精神卫生福利在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医院等级、综合实力、社会效益发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实施“精康融合行动”,设置社区康复机构(站点)超过400个,登记康复对象近3万人,年服务超过30万人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