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制冷企业瞄准这些“黄金市场”

2024年制冷企业瞄准这些“黄金市场”
2024年02月18日 11:27 制冷大家庭

一:预制菜产业

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2026年将升至万亿元级别。

政策与资本的助推,让预制菜大火。近几年,国家级和地方级就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利好政策频出,各地纷纷设立相关产业引导基金。社会资本也纷纷下注,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预制菜一跃成为难以忽视的板块。

其实,从预制菜进入大众眼帘开始,就争议不断,尤其是前段时间某学校允许预制菜进校园,将预制菜推到了风口浪尖。

预制菜为什么能大火?争议点在哪里?政府为什么支持?制冷产业如何介入?

1、预制菜的前世今生!

预制菜,也称为半成品菜,是指经过前期加工和处理的菜品,通常已经调味或烹饪至半熟状态,消费者购买后可直接进行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即可食用。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制菜》中给出的定义: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过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者半成品菜肴。

具体来看,预制菜又可分为以下四类: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即食食品。

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在中国,预制菜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品牌的进入,净菜配送加工厂开始出现。这些加工厂通过将食材进行前期处理和加工,为快餐连锁店提供方便快捷的食材。随着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外卖市场的兴起,预制菜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一种重要业态。

预制菜在C端的流行得益于疫情的影响。由于疫情期间人们的外出就餐和外卖需求大幅减少,许多家庭开始寻找更方便、快捷的烹饪方式。预制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预制菜具有方便快捷、品种多样、口感美味等特点,符合现代人追求快节奏、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同时,预制菜也有利于餐饮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提升。因此,预制菜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2、预制菜大火,原因何在?

方便快捷:预制菜经过前期加工和处理,消费者购买后可直接进行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即可食用,省去了繁琐的买菜、洗菜、切菜、烹制等步骤,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多样化口味:预制菜品种多样,口味丰富,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菜品。

品质保证: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预制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食品加工模式,能够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成本降低:预制菜采用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食材浪费和损耗,符合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需求。

市场需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方便快捷、健康美味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预制菜正符合这一市场需求。

总之,预制菜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品质保证的食品加工模式,满足了现代人对快节奏、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追捧。

3、预制菜获得全力支持

政策支持:2023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出台《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也把预制化食品列为培育壮大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就已超过50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市场前景可见一斑。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已超7万家,涌现出年销售额10亿元级的爆品。

2023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270号(商贸监管类207号)提案答复的函》,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培育,采取多项措施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如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预制菜产业。

税收优惠:政府可以给予预制菜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降低增值税等,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预制菜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预制菜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产业集群打造: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推动预制菜产业的集聚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质量监管:政府应加强预制菜的质量监管,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预制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预制菜为何频频受到大众质疑?

预制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菜品质量不稳定:由于预制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和运输,其新鲜度和口感难以保证,且不同批次的预制菜品质也可能存在差异。

食品添加剂过多: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口感,一些预制菜中可能添加了过多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标识不规范:一些预制菜产品的标识不规范,没有明确标注原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产品的情况。

价格较高:相对于传统的食材,预制菜的价格较高,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可能不太实惠。

健康问题:由于预制菜中含有较高的盐分、油脂等不健康成分,如果长期食用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行业存在两个痛点:一是从产业端来说,由于行业没有国标,就不太可能诞生中国名牌,无论在硬件上投入多大,在没有国标的情况之下,有些投入可能是无用功;二是消费痛点,行业没有统一标准,消费者就会对食品安全、营养、配方等方面提出质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预制菜行业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消费者也需要理性看待预制菜,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并注意合理搭配饮食。

5、预制菜为制冷行业带来什么机遇?

近几年在新消费形式推动下,预制菜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制冷作为预制菜的加工存储的重要环节,格力、美的、丹佛斯、福建雪人、汉钟精机、大连冰山、格兰仕、长虹……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领域,开发相应的制冷产品,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汉钟精机方面分析,预制菜还有八到十年的发展期。预制菜产业的火热前景引发多方高度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行业主管部门齐发力,相关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着力为行业发展添薪助力。国家大力支持预制菜,如同支持制冷产业,速冻、冷库、冷藏运输、社区冷库等都会涉及。

汉钟精机受益于去年部分项目延后至今年上半年启动,以及果蔬冷库、食品深加工、预制菜等冷冻冷藏行业发展的影响,上半年制冷压缩机产品有所增长。

丹佛斯方面指出,“从制冷应用上来看,预制菜就是一个多温区、变温明显的场景,而且,预制菜行业隔间小,流程长,需要全程冷链,所以模块化的控制方案和智能控制系统非常受欢迎。此外,预制菜行业设备繁杂,采用分布式的控制方式或者模块式产品,才有可能给对方提供精确的用电数据,使冷库运营方精确控制生产成本。”

针对预制菜特点,冰山在低碳温湿度控制及制冷系统方面可为用户企业提供一系列技术支持,如磁震荡快速冻结技术,低温高湿、静电解冻技术;低温加工间高湿环境凝露控制技术,CO2冰水、热水双效一体机组;磁场保鲜、冰温、光触媒等离子脱臭保鲜技术等等,不仅可以抑制汁液流失,抑制细菌增殖,也可以保住食材(食品)原有的风味、口感和营养。

东莞大昌也支持: “预制菜的兴起带动了很多的冷库建设,工厂配送冷库、原料冷库、物流冷库……”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美国与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对比之下,这一市场在中国的渗透率只有10%—15%。如若以美、日为参照系,国内的预制菜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渗透空间。

业内人士支持,当前的国内预制菜市场与彼时日本70年代又充满相似性,比如经济发展,城镇化逐渐完成,人均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基建与冷链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以及家庭结构、消费观念等变化,进入一个高渗透率的预制菜市场或许是一个较难改变的趋势。

二、冷链物流项目

冷链物流项目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通过温控设备、冷藏车辆、冷库等手段,对特定商品进行温度控制和质量跟踪,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的一种物流项目。

冷链物流项目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食品、药品、化工等领域,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始终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1、冷链物流年年增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人们对于高品质、新鲜、安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出台等,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23年全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车普及和利用力度明显加强。

产业基础短板不断补齐。2023年,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585.5亿元,同比增长8.2%。截至2023年底,冷库总量约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其中高标准冷库占比有所提高,约为62%。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为23%、78%和80%,均高于2022年水平。

2、三类项目值得制冷人追!

一是大型冷链物流项目

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带动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运行水平,推动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运作、全程“不断链”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发挥冷链物流在支撑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调节跨季节供需、减少流通环节损耗浪费、平抑市场价格波动、扩大优质供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产地冷藏保鲜项目

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最新数据,中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支持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县级覆盖率达70%以上。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保鲜期短、损耗大、品质下降等问题,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供应范围,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产地产后损失率平均由22.7%降低到7.1%;项目区建设主体生鲜农产品储藏周期平均延长87.3天。

三是供销社项目

去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四五”期间,全国将重点建设600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每个中心带动多个田间地头保鲜仓,形成县乡村三级冷链物络,让农民受益。

农村消费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做好农村流通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业,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供销合作社的重要职责,组建全国供销合作社日用品采购平台,是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在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3、这些冷库项目对制冷人提出新要求

不管是产地保鲜冷库还是大型冷链物流项目,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温度控制:需要使用先进的温度控制技术,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储存、配送等各个环节中始终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这包括冷藏车、冷藏仓库、温控包装等设施和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系统,包括温度监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和掌握产品的温度和位置信息,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制冷装备:需要使用一系列先进的冷链物流装备,包括冷冻设备、冷藏车、冷藏仓库、装卸设备等。这些装备需要具备高效、稳定、可靠等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需求。

管理技术:如果是大型冷链物流项目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包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温度控制标准等。这些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冷链物流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制冷剂切换:新冷库设计标准《GB50072-2021 冷库设计规范》已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冷库制冷系统的选择做出了要求与建议;大中型冷库推荐采用集中式制冷系统,而不推荐分布式制冷系统;此项应该是由于一般集中式制冷系统的能效与运维较分布式制冷系统有优势,故推荐采用集中式制冷系统。即便采用氟利昂的直接蒸发系统,也不推荐使用多倍循环供液的桶泵系统;因直接蒸发系统氟利昂充注量较大,采用多倍循环供液的桶泵系统氟利昂充注量更大,且现场焊接点更多,出于环保考量,不推荐使用。

目前,很多企业都有相关的产品服务于预制菜和各种类型的冷库。业内人士指出,制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