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相亲”火了:成年人的婚姻,明码标价,不谈爱情

“新型相亲”火了:成年人的婚姻,明码标价,不谈爱情
2024年06月25日 18:31 十点读书

“这个男人能嫁吗?

大家看,这人资料上只写了身高没有写体重,那么大概率他的体重不在正常范围……”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新型情感主播“相亲分析师”火了。

在直播或视频中,他们会像老师一样站在白板前,拿着笔,对粉丝列出的相亲对象情况一一剖析,然后解释值不值得进一步发展。

短短一个月,就有博主涨粉40万。

就像文章开头这一幕,有网友提问:

“相亲的男生身高1米78,自己做生意,父母事业单位退休,省会两套房一辆车,都没有贷款。”

要身高有身高,有家底有家底,这样的条件放在相亲市场上,绝对算得上高质量男性。

但相亲分析师三言两句,就把其中的“隐藏雷点”扒得干干净净。

身高没问题,但没说体重,所以可能偏胖;

父母在体制内,自己却做生意,这说明,他做的是传统生意,而且是靠家里资源帮衬的那种;

那么为了维系关系,他大概率会烟酒不离手,而且涉足风月场所;

做生意当老板看起来很风光,但你根本不知道他是真的挣了钱,还是欠了一屁股债……

听到这里,是不是头冒冷汗,后心发凉,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而这就是相亲分析师,备受追捧的原因。

相比于现实生活中,媒婆们为了两头拿到好处,把相亲对象夸得天花乱坠。

相亲分析师却用逆向思维,把一条条被美化过的相亲条件,狠狠戳破。

“直播相关工作、月入8千到3万,说明她可能有一个月赚了2万多块钱,大部分时间就是七八千。

“律师又是独生子,父母都是高中老师,一听氛围就很鸡娃,婆媳关系八成会很紧张。”

“国企工作的985研究生,学历高工作又稳定,但32岁却还没结婚,又是农村出身,说明眼光高一直想往上找,是凤凰男,你拿捏不住。”

甚至还总结出了一套剖析逻辑:

“176的身高,实际身高按照公式‘过5减4’应该是172;

不说体重就是胖;

说家里有房那房子大概率不是自己的;

存款区间取最小……”

这种抽丝剥茧,直击核心的推理过程,堪比看一部爽剧,也成功俘获不少网友的心。

有人后悔没有早点受到点拨,有人惊叹大学就该开这门课。

有人直呼,简直就是自己身边经历。

还有不少人将相亲分析师称为“媒婆克星”“相亲届的张雪峰”。

但这些“相亲分析师”的推理分析,真的有用吗?

并不见得。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推理过程头头是道,深入人心。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几乎每个直播间的分析话术都是千篇一律。

只要做生意的,都是酒色财气不分家;

只要父母是高知,就一定管教严厉,孩子很可能有抑郁症。

这种纯粹从经验入手,将公式套在所有人身上,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避雷”,但也可能连真实信息也被曲解。

其次,也有业内人士曾爆出,很多所谓的案例分析、直播连麦,其实都是背后团队精心策划好的剧本。

把大家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场景拼凑起来,编造出各种匪夷所思、阴谋与爱情的故事。

一边踩中时下网友的爽点,吸睛引流,一边偷偷赚粉丝的钱。

比如有的相亲分析的直播间,明码标价,10块钱可以聊10分钟。

有时候人太多了轮不到,还得加价抢麦。

还有私下各种学习群、恋爱课程、一对一授徒等等,一个问题118元,包月3880元,包年50000元。

当你还在纠结“这个男人能不能嫁,这个女人能不能娶”,教你分析的“老师”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但反过来说,相亲分析师之所以能爆火,也或许是一种必然。

在这个人均“恐婚”的时代,很多人害怕的其实不是结婚本身,而是害怕人心。

害怕真心被辜负,被算计,害怕遇到错的人而受到伤害。

还记得那个叫宁顺花的女子。

28岁那年,她和一个叫陈定华的男人相亲认识了。

在男方的描述中,有房有车,还入股了一家工厂,恋爱时每天对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在种种攻势下,宁顺花很感动,两个人很快领证结婚。

但结婚后,宁顺花很快发现,她被骗了。

这个男人不仅嗜赌成性,还暴虐无常。

掐着她的脖子撞击地面,直到昏迷;威胁要剁去她的手,挖去双眼,浑身上下的伤不计其数。

为了离婚,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父亲被打得进了医院,弟弟被刀背砍伤。

还有去年爆火的电影《消失的她》。

单纯善良的李木子,因为一次意外,与丈夫何非相遇、相知、相爱。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丈夫精心安排的圈套。

为了还赌债,他处心积虑接近出身豪门的李木子,最后更是痛下杀手,夺取财产。

可怜的李木子对丈夫一往情深,最后却落了个葬身海底牢笼的结局。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个电影还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

有人曾形容,我们正在进入“婚姻悲观主义时代”。

有太多太多破碎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你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就决定你是什么命。

于是,大家一边对婚姻心怀期待,一边又害怕受到伤害,不知道怎么权衡。

只能迫切地寻求一个看似权威的情感军师,让自己心里踏实一点。

最后再说回相亲这件事。

过去,“相亲”这个词,在很多人心里有天然的贬义。

觉得接受相亲,就是把自己当成贴满标签的商品,任人挑选。

实在太过掉价。

但随着年龄渐长,工作越来越忙碌,社交圈越来越狭小,相亲反而成了拓展人脉的高效机会。

于是,越来越多人不远千里站上“王婆说媒”的舞台,又或是守在这些“相亲分析师”的直播间里听课。

希望能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一个跟自己志同道合、门当户对的另一半。

如果你也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恋爱军师的存在,只是让我们认识新朋友多了一条途径,也更高效的判断彼此的契合程度。

但想要完全避开伤害和打击,这不现实。

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伴侣,也没有完美无瑕的婚姻。

当你主动或被动加入相亲这张牌桌上,你就得接受,这是一场短时间内的条件匹配。

那么,除了进行条件分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1、放弃幻想,直面自己的欲望。

走到相亲这一步,目的就很明确了,就是奔着结婚去的。

那你的心里就要有一面明镜,清楚自己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

你真正在意什么,是对方的经济条件、年龄、家世,还是想要情绪价值,三观契合。

你又能舍弃什么,对方的外表、身高、彩礼……

每个人在意的点都不一样,很难说孰轻孰重。

想要什么就坦荡面对它,而不是一直活在幻想里。

否则,只会不断受到打击,也会非常浪费时间精力。

2、认清自己,最忌讳双标。

在相亲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

自己月薪5千,张口就要对方是90后,月薪2W以上。

自己是外地农村的,要求对方有城市户口,最好父母还有退休金。

每个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找更好的伴侣,但请记住,婚姻的本质是等价交换。

尤其是在相亲这条流水线上,当你在考量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考量你。

你得先认清楚自己有什么,再去想自己能要什么。

想要遇见更好的别人,你得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3、结婚是为了获得幸福,而不是完成任务。

我见过很多人,快要逼近30岁时,生活就好像开了倍速。

中间人一个接一个地介绍,相亲对象一个接一个地见面。

到最后失败的次数多了,心态就开始失衡,怀疑自己的魅力,怀疑自己的认知。

但我想说的是,其实你不用那么着急下决定,也不用害怕着向生活妥协。

结婚,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而不是给自己添堵。

不盲目,不将就,保持理性,对婚姻永远心怀敬畏和诚意。

等你各方面都独立后,能看清自己、能处理好关系,再按下确定键也不迟。

因为最后,能为情感和婚姻买单的,只有你自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