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世杰:华大为想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提供多样平台

郝世杰:华大为想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提供多样平台
2024年05月31日 09:41 华大集团BGI

郝世杰,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大专项2019级硕博连读。他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并在华大创新班联合培养,毕业后选择在)背靠背发表两篇肝脏损伤再生时空单细胞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从不同角度解析了肝脏稳态、损伤与再生的复杂调控机制,有望为肝脏疾病治疗、肝脏再生与移植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就业。在工作一年后,由于对科研的向往和热爱让他踏上了继续深造的道路。近日,郝世杰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恰逢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这个特别日子里,我们与科研工作者郝世杰对话,分享科研背后的故事~

郝世杰

华龄:8.5年

体系: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超级细胞研究所

研究方向:动植物基因组研究、肝脏发育再生研究和脑科学等时空单细胞组学研究

Q:可否和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学术背景?

郝世杰:我最开始的研究方向是动植物基因组,这是前些年大部分创新班学生加入华大时可能会涉猎的方向。后来我转变了科研方向,进行细胞组学和时空组学相关技术开发与科研应用,技术应用的成果已发表在Cell杂志,至今已经被引用500余次。最近我们很快又会发表一个新的细胞组学测序技术,里面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此外,我们也会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各种科学问题的解决上,比如肝脏再生和发育、脑科学,还有衰老相关的研究等,这次发表的肝脏空间组研究就是对Stereo-seq技术研发工作的延续。

Q:加入华大专项以来,哪些经历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郝世杰:背靠背的两篇文章虽然今年4月才发,但是主体工作完成已经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论文投稿是一个非常耗时的事情。这个工作完成后,华大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开始了一个比较大的战略项目,进行大脑的时空图谱研究。当时导师动员我们去参加这个项目,但大家都很犹豫,没有勇气直接转方向。直到有一天,刘龙奇老师召集所有研究生开会,跟我们语重心长地讨论哺乳动物大脑进化的特殊路径、神经元连接的复杂网络、脑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前景,几个小时的长会最终坚定了我们参加脑科学研究的决心。项目执行过程非常愉快,得到的结果也非常有趣。加班时,龙奇老师觉得我们太累了,会在办公室弹吉他,给我们唱歌,令我记忆深刻。

现在回想,龙奇老师真的非常厉害,对科研方向的把握很准。龙奇老师对科研工作严谨的态度和深度的思考,让我领会到了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素养和不懈努力的工作方式

Q:作为华大专项学生的一员,可否谈一谈您对华大人才培养体系的看法和感受?

郝世杰:我个人非常认可这种人才培养方法,我感觉在华大每个人有很大的发展自由度。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在大学里选一个导师跟他八年,也许会在某个研究方向走得很“远”。但是在华大,研究方向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做基因组研究,做生命的数字化,也研究细胞组学,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生命的发育衰老等,满足你所有的好奇。

我相信每个想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会对很多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而华大可以为你提供这样的平台,我觉得这非常不错。

Q:您研究肝脏再生的初衷是什么?

郝世杰:我做这个项目有两点考虑。第一,时空组学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解析组织中独特的结构,而肝脏就具有非常有趣的组织空间异质性。血液从肝脏门静脉流到中央静脉,在肝小叶中形成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渐变,进而导致肝细胞沿着血流形成转录异质性和大量非实质细胞在肝小叶中差异定位,这个现象被称为Zonation,把时空组学技术应用到Zonation解析中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第二,肝脏可以再生,在部分肝细胞由于疾病而丧失正常功能时,可以通过手术的手段将丧失功能的肝脏组织切除,剩下的肝脏可以进入到再生程序,恢复肝脏原本的体积。而肝脏再生的过程及遗传调控机制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对肝脏损伤再生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对肝脏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Q:您认为跨学科与单一学科合作相比,有哪些优势和挑战?

郝世杰:和其他学科的人一起做研究,他们的思路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他们的工具也是全新的,借用他们的研究方法可以让我的研究变得更加有趣。比如做脑科学研究时,神经所的研究伙伴是做医学影像的,他们可以对模式生物的大脑扫描fMRI,来研究大脑的功能连接;而我们做细胞组学,可以理解大脑功能连接的细胞结构基础和基因表达。两个学科的结合,可以得到非常有趣的发现,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结果。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些挑战。由于我们的方法太新,常常会被同行不理解。在投稿过程中,一些审稿人会觉得我们用的不是主流的研究方法。但新方法出来时可能都是这样的,需要时间才会明白它的优势,有什么应用场景,能得到什么结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