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服装,到底给谁穿?

“无性别”服装,到底给谁穿?
2021年10月14日 15:19 每天学点经济学

声称要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无性别服装,其实没那么包容

文 | 陈敏

编辑 | 余乐

在弟弟小宇的印象里,姐姐从小就是“假小子”类型的女生,剪短发、穿超大号的T恤和宽松的休闲短裤,衬衫、棒球帽是日常标配,简约又随性。“有时她买衣服都买一大一小两件同款,小的自己穿,大的就给我”。

放在五年前,这会被叫作中性风,现在它拥有了一个新名字——无性别服饰。不知不觉中,小宇的穿搭风格也受到了姐姐的影响,他的收藏列表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性别店铺,衣柜里也挂着20多件类似风格的衣服。最近入手的两套,一件是草绿和军绿的撞色拼接衬衫,一件是香芋色的双排扣西装,其中一件尺码买小了,就被转手送给了妹妹。

时尚是一个轮回。无性别主义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只是在近几年迎来了回潮与更新。ZARA、H&M等快时尚巨头最先感知到了趋势变化,紧随奢侈品牌之后推出无性别产品线。MUJI此前也表示,最早将于2022年春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50%的服装男女通穿。

在中国,男女的界限似乎也正在线上线下的服装店中模糊起来。2018年前后,bosie、NOCAO、NA.D、Unvesno等标榜“无性别”的品牌先后创立,并在电商助力下逐步发展为服装界的新锐力量。最受资本青睐的bosie三年内获多轮投资,最近一次发生在今年9月,由哔哩哔哩和五源资本领投。与此同时,一批独立设计师也纷纷创立了主打无性别主义的个人品牌。

可是,如今大众市场上的无性别服装,大多仍与宽松、简约划等号,所谓的模糊性别也不过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女装设计得更像男装,再辅以少量“女性化元素”。消费者很难发现它们与从前的中性风、男友风、街头风究竟有何区别。

“造一个新词、开辟新赛道,再占据细分类目的第一。”从事品牌企划工作的Joy这样归纳线上服装品牌的常用策略。随着无性别类目的日益拥挤,新品牌不断涌现,旧品牌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标签,一切都在极速变化着,一切又好像从未发生改变。

01

谁在消费“无性别”

小宇兄妹间的故事完美诠释了大部分人对于无性别服饰的两种理解。一是中性风——女生穿得像假小子;二是男女同款——在小宇的例子里,是兄妹穿一样的衣服,更多情况下,则是情侣装。

无论是哪一种,想要包容不同性别人群的身体,尺码都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以bosie最出圈的小王子联名系列中一款POLO衫为例,共有XS到XL5个尺码,袖口、下摆都非常宽松。根据官方说法,这些尺码能覆盖身高在150cm-189cm、体重在80斤-170斤之间的所有人群。

左为韩国潮牌RMTCRW2019年3月款 右为bosie小王子联名系列2019年6月款

将衣服做得更大、更宽松,是无性别服装最直接的设计思路。这些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改动,早年间也曾遇到过阻力。服装品牌“NOCAO弄嘲”的主理人Will告诉我们,NOCAO的供应商大多位于福建石狮,当地服装厂做惯了贴合身体的传统服装,突然间碰上宽松的廓形都不敢下手。“版师、量衣工都不理解,一件卫衣、一条裤子,你的尺寸为什么要这么大?”

NOCAO走上无性别之路有些误打误撞。2017年创立之初,它走的还是男装潮牌路线,但正好赶上男女同款的热潮,收获了一批女性消费者,从而顺势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主张零性别、无性别的服装品牌,主要定位于“18岁-25岁左右的Cool girls和Cool boys”。

CBNData发布的《2018潮流文化发展白皮书》展现了当年男女同款的流行:2016-2018两年间,中性风格在潮流品牌中的市场增速高达341%,是整个服装市场的2.5倍,其中女性消费者增速高达468%,接近男性的2倍

在这份白皮书中,还同时出现了Boyish(男友风)、Unisex(男女同款)、中性风潮、无性别主义风潮等多种表述。这些时尚趋势之间或相互交叉,或相互包含,时常被混为一谈,即便是设计师本身也难以准确定义。

数据来源:CBNData

“一开始我们也没什么无性别的概念,”Will说,“当时的设计理念就是,我女朋友穿什么样的衣服会觉得很酷很帅,我就按照这种方式去做。在推广时,我们也会倾向于找女模特和女博主。”

刚满20岁的女大学生豆豆就是被“又酷又飒”的穿搭风格所吸引:“我好喜欢女生酷酷的,穿衣服舒舒服服的。虽然穿小裙子真的很好看,但为什么非要时时刻刻穿得很精致,把自己裹在小裙子里面呢?”

无性别品牌所瞄准的,正是以豆豆为代表的95后、00后——他们年轻、追求个性、乐于通过穿搭进行自我表达,对新事物的尝试意愿很高,对于自由、开放、多元的价值观具有天然好感,也愿意为“有态度、有设计感”的产品支付溢价。

今年28岁的周先生提到,他常光顾的一家无性别品牌,往往会在扣子、口袋上采用活泼的颜色作为点缀,在设计上也会加入卡通图案、报纸夹花、小风筝等比较有艺术气息的元素,“设计很新颖,显得不那么死板”。这是周先生选择无性别服饰而非传统男装的主要原因。

但是,从无性别服饰在国内起跑的2018年至今,市场对于相关理念的认知并未变得更明晰,反而变得更加混乱。根据Will的观察,无性别在近三年里“卷得厉害”,只要是做潮牌的,都说自己是无性别

在改建更名后重开的商业综合体“西单更新场”,我们感受到了Will口中的无性别风潮的席卷之势。入驻的服装店除了bosie,还包括深圳本土潮牌ROARINGWILD、主打基础款白T的delicates,以及买手集合店STUDIOS、KNOWIN潮流实验室、DECADES等,几乎所有款式都是男女通穿,单看每一件都极具个性,摆在一起却显得大同小异。Will也坦言,这些衣服本质上与从前的男友风、中性风相差无几

一个具体的体现为消费者性别比。bosie2020年披露的销售数据显示,其品牌消费者性别比为49:51,但创始人刘光耀今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女性用户已经上升至60%。NOCAO的男女消费者比例大约为3:7,这也是目前多数潮牌的性别分布情况。

”按理应该是差不多的比例,偏差这么多,相当于就是在做女装。“Will感慨,既然这样,为什么打无性别的旗号呢?

02

无性别是一种政治正确吗?

Joy总结道,线上服装品类惯用造概念的策略,用互联网的话术来说,就是通过“烧词”让品牌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对于bosie主张的无性别主义与中性风之间的差异,刘光耀曾这样解释:假设男孩代表1,女孩代表0,中性风是中间值0.5,而bosie希望的是直接废弃二元性别的坐标,成为“时尚平权的推动者”。

bosie的宣传片、门店装修、一线店员、网店客服和每一次广告投放,也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外传达时尚平权的品牌文化。

平日里很关心性别议题的小颖在bosie的网店逛了一圈,没看中什么衣服,但还是下单了两个包包以表支持。“我就是冲着理念来的,觉得无性别主义是很平等的一种状态,之前没看过相关概念的店,所以立马就有了好感。”

其实,无性别主义在时尚界一直与平权运动紧密相连。早在1920年,时尚先锋香奈儿就以水手喇叭裤为灵感设计出第一条女裤,在当时可谓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超前卫设计。1966年,伊夫•圣•罗兰将男士西装的腰线收紧,柔化犀利硬挺的领型,调整裤型和裤长,设计出第一套女式“吸烟装”。1968年男女同款(Unisex Clothing)一词被首次提出然后又在一次次时尚革命中演变为如今更加多元、包容的“不分性别”(Agender或Genderless)。

近年来,推崇性别平权价值观的品牌并不少见,除了无性别服饰,近期大热的无尺码内衣和大码女装也凭借“破除女性身材焦虑”的理念开拓全新细分类目,吸引了一批忠实客户。

大码女装让大码人群长久以来被忽略的着装需求得到重视,无尺码内衣击中了女性购买内衣时对舒适度的需求,相较之下,目前主打无性别的大众服装品牌在功能、审美和观念上都没有太多创新,更像是出于商业上的考量——希望用一款设计囊括高矮胖瘦、所有性别的客群,以达到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缓解库存压力的目的,以及作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表达。

然而,这种表达也显得小心翼翼。2020年,时尚生活方式品牌Calvin Klein因为签约了史上第一位大码、变性、黑人模特而被指“过于政治正确”。但是,对于大多数无性别服装品牌而言,最“正确”的表达不过是采用一男一女双模特。

黑人跨性别大码模特Jari Jones为CK拍摄的广告 图源来自网络

“圆滑但不锋利,安全但不骄傲,包容但不流动,讨好但不关照。”从事时尚行业市场营销工作的Evie这样评价不断涌现的无性别服装品牌,她身边一些性少数群体,也不会为这些品牌买单。至于无性别主义中锋利的部分是否能够大众化,Evie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正如让小颖种草的视频中那位Up主所说,无性别服饰没有强烈的性别特征,男生女生都可以穿,“不会有人怀疑你是一个女装大佬”。这或许才是无性别服装品牌们想要的。

03

落入俗套的无性别服饰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可是对于无性别服装,就连它属于男装、女装,还是单独一类,人们的认识都不统一。目前各大电商平台的服装大类都只区分了男装和女装,没有另辟无性别类目,包括bosie、FMACM、NOCAO、Unvesno在内的一众无性别服装品牌都被统一归至男装之下。

在一家淘系女装品牌担任品牌企划的Joy则直接将以bosie为代表的无性别服饰归入了少女装的一种风格,与之并列的还有以塔卡沙为代表的童趣日系、以卡多立KDL为代表的Y2K千禧风(一种迷幻、复古、具有未来感的服装风格)等等。

不管被归入男装还是女装,这样的分类都从根本上推翻了无性别服装品牌的核心理念,也反映出,大部分“无性别服装品牌”都满足于既定的套路,这无疑是最保险也最便捷的。

无性别服饰最难以摆脱的就是“大”。“大”能够包容一切,但在实际生活中,多数无性别服装的剪裁和版型针对的仍是“标准身材人群”,对于小个子尤其不友好。这就好比一些做大码女装的店铺,只是将衣服的尺码上限从XL变成了XXXXL,却完全没有考虑大码身材的消费者对衣服细节和时尚感的需求。

周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个子不高、腰围偏小,周先生平日穿衣以合身为主。第一次网购无性别服装时,尽管已经比推荐尺码买小了一号,试穿时依然“两袖清风”,走起路来宽大的下摆都会乱晃荡,实穿性很差。

无性别服饰容易陷入的另一种套路是将其与性冷淡风划等号早在2016年3月,服装零售巨头ZARA就曾在官网增设了“无性别”(Ungendered)类目。次年,知名快时尚品牌H&M也推出了“男女皆宜”的Denim United系列,但两者都局限于黑白灰三色的T恤、卫衣、运动裤或牛仔服饰,仿佛无性别服饰注定平淡乏味,所能做的最大创新不过是“从灰色麻袋变为棕色麻袋”。

ZARA“无性别”系列 图源:ZARA官网

一些品牌通过加入更多色彩和印花来克服乏味感。但童稚风所营造的去性别化也仅仅是一种回到童年的错觉,在那里,胸部、腰臀、肩膀曲线这些区分成年男女的体型差异消失了。

可以发现,无论是中性风、性冷淡风和童稚风,大部分无性别服装实现无性别化的办法无非是让所有人穿上稍作改变的男装,或直接对性别二字避而不谈。

事实上,正如《性别与服饰:现代服装的演变》一书中提到的,审美标准往往是由男性服饰建立的,西装衬衫、夹克衫、牛仔服、POLO衫无一不是男性在工作或娱乐时最普通的着装,而女性服装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就是向男性服饰靠拢的过程,同时呈现出更加夸张的视觉效果。

直至今日,这样的设计理念仍是主流。“女装为主、男女通穿为辅”的设计师品牌UNLADYLIKE在今年秋冬推出了一款黑色大衣,据设计师崔卓军介绍,该款大衣整体上是男士无尾晚礼服的变体,但在领型、廓形和腰身上做了柔和处理,同时在内里增加红色印花,达到性别模糊的效果。

这与 “吸烟装”的设计思路一以贯之,但若21世纪的服装品牌还只是重复着半个世纪前的做法,再为其披上无性别主义的外衣,不仅不能推动相关表达,甚至会在无形中削弱无性别服饰本身的力量。

04

无性别主义的故事还能讲多久?

诚然,正如多位服装行业从业者向我们强调的,无性别绝不意味着让女生穿裤子、让男生穿裙子。但假如连这两点都做不到,无性别主义更是无从谈起,所谓的将性别因素从设计中彻底剔除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想必业内人士也并非不明白这一点,只不过,大众对于“女装男穿”的接受程度仍相对有限,精致、华丽、修身的男性穿搭更多出现在秀场和荧幕之上,而不是现实之中。小宇就表示,他所在的学校氛围比较包容,有些男生会穿裤裙,“不过我还是适合保守的尝试,不知道能不能驾驭得了这种风格。”

今年9月发布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更是树立了明确的风向标——几乎所有无性别品牌的设计师和营销人员都在采访中不约而同提到了这一点——该通知第三条提出,应树立节目正确审美导向,严格把握演员和嘉宾选用、表演风格、服饰妆容等,坚决杜绝“

娘炮

”等畸形审美。

“我们讨论哪个明星能演绎好无性别风格,不能找蔡徐坤这种感觉的,一定会被抵制,陈伟霆、王一博这样的更合适,他们穿女装,你也不会觉得他们娘。”UNLADYLIKE负责商务拓展的联合创始人宏伟表示。

令人惊喜的是,消费者有时会比想象中更开放。崔卓军告诉我们,不久前他得知一名男顾客买了UNLADYLIKE女装线的产品自己穿,“我当时挺诧异的,因为印象里那套衣服并不是给男生穿的。但当你的设计真正去面对市场的时候,会发生很多根本想不到的事情。”

在第一次尝试裙子后,网友“丙子闲人”(以下简称闲人)就彻底爱上了那种凉爽的感觉。一年夏天,他出于好奇试穿了女朋友的麻质墨绿长裙和绒质黑色长裙,一下子觉得“前面二十多年都白活了”但一想到街上大妈大叔的眼神和嘲笑,他又有些退缩,只有在下楼倒垃圾时,才敢穿上裙子。

直到去日本留学后,闲人才第一次真正穿裙子出门。出乎意料的是,想象中的侧目注视、指指点点和议论纷纷并未到来。穿裙子一个月后,闲人发现自己的担心是那么多余。除了凉爽、方便、能尝试更多款式,裙子也为闲人带去了心灵上的享受——春天穿着长裙去赏花,裙摆被微风拂起,让他切身感受到了春天的触碰。

质疑也是存在的,在谈到穿女装时,闲人往往会事先声明,自己不是同性恋或双性恋,也不是“女装大佬”,即便如此,他仍被怀疑过是“异装癖”,父母和身边的人基本理解不了他为什么要穿裙子,一些朋友也因此渐渐疏远了。

闲人日常的裙装穿搭 受访者供图

在国内当公务员的徐先生则把穿裙子当作“单调穿搭外的偶尔放纵”。他强调自己不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觉得很不成熟,平常穿衣服不是黑就是白。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男装看起来很压抑,女装元素多、更复杂,“难得穿裙子,肯定是越浮夸越好”

对于服装品牌而言,如何兼具个性化设计和实用性,保持时尚感的同时又能被大众所接受,本就是长久以来的困境。那么,无性别品牌未来的最优解又在哪里?

被国内许多无性别品牌争相模仿的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给出了一定参考。其自创品牌COMME des GARÇONS在法语中的意思是“像男孩一样”,1973年创立之初只有一条女装主线,如今已发展出约20条不同风格的支线,实现了秀场到商场的接轨、商业与设计感的平衡,而解放身体、打破固有性别框架一直是川久保玲在探索的不变主题。

2020年的春夏男装中,COMME des GARÇONS就呈现了连衣裙、荷叶边半裙、褶皱纱裙、及膝衬衫等单品,通过解构裙装来挑战既有的审美定式。

COMME des GARÇONS 2020春夏男装 图源:VOGUE RUNWAY

川久保玲给崔卓军的另一个启发是,面料融合可能是无性别服饰未来的重要方向。一直以来,国内男士服装的面料创新较多,而女装更多集中在款式迭代。因此,UNLADYLIKE在设计时将传统商务男装的功能性面料运用到了女装之上,“我们有一款半裙选用了男士风衣面料,具有抗皱、爽滑、透气的特性。但这不算是多么领先的材料,只是一次尝试。”

崔卓军提到的半裙单品 受访者供图

Bosie的野心则不仅限于无性别服装。在2000平米的上海“星球”旗舰店里,bosie还卖起了童装、家居、零食、宠物用品,同时设置了撸猫馆、咖啡吧、大头贴拍照点等线下空间,首支广告片中的“外星人”形象也宣告着升级版的“无别无界”理念——无性别、无年龄、无圈层。不过,正如无性别服饰的目标群体从来不是性少数人群,外星人能不能理解“无别无界”也并不重要,年轻人喜欢就够了。

应受访者要求,Will, Joy,小宇,闲人为化名。

来源于半熟财经 ,作者不止十一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