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大学生:戴上戏谑面具,感受真实人生

脆皮大学生:戴上戏谑面具,感受真实人生
2024年01月19日 14:25 每天学点经济学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00后和脆皮挂上了钩。

打个哈切下巴脱臼了。

用肚子收个伞,黄体破裂了。

更有甚者靠着一颗痘痘就能团灭一整个寝室的大学生。

像这种轻轻一碰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现象,已经成功的让人们对大学生的定义,从“清澈而愚蠢”进化为“当代脆皮”。

而这样的现象也让不少皮糙肉厚的老阿姨和上天下地的怪蜀黍都满脑子问号,这届大学生究竟是怎么了?大学生什么时候开始和“脆皮”画上等号?年轻人究竟需要怎样的生存环境?而大学生们以“脆皮”自喻,又反应着怎样的心态?

“脆皮”方式五花八门

翻开社交平台,就是一部大学生的“脆皮史”。

“按个马桶把手指搞弯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吃个刀削面,因为太好吃了,一激动心率飙到两百进医院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有时就连睡个觉,一觉醒来都有可能痛风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从衣食住行贯穿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大学生来说,或许都是一场没有预告的人生挑战。

“在宿舍转了个身,然后骨折被120抬走”

“用膝盖挡了一下掉落的东西,结果髌骨脱位了”

“国庆连放八天假,一激动结果两眼一黑,肺笑裂了”

无论多么离谱,事情只要是发生在大学生这群“清澈而愚蠢”的群体里,总又透露着些冥冥之中的合理性。

就像一位网友评价的那样:“你永远不知道大学生会以怎样的方式,变成什么样的脆皮。”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以微博为例,搜索“脆皮大学生”,相关阅读量过亿,话题讨论也从“大学生如何脆皮”过渡到脆皮大学生要如何“自我保命”。

图片来源:微博

关于“脆皮大学生”的讨论不仅仅局限在微博,在小红书上相关的讨论更加多元,从“大学生的脆皮事件”延伸到对关联人员的讨论,其中辅导员因为是大学生在校内的第一责任人而成为了“脆皮大学生”的高度关联词。

图片来源:小红书

当代大学生,二十岁的风华正茂年龄,八十岁的退休老干部身体。

花甲老人还在公园里大展宏图、一展英姿时,年纪轻轻的大学生们就过上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

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让自己为大学生的脆皮队伍添砖加瓦,把日子过成了网络段子。

心酸中又透着好笑,魔幻又真实。

大学生为什么变“脆”了?

关于大学生变“脆”的原因,目前的讨论主要有两个方面。

从客观角度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确不如以往;与此同时,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也向大学生扑面而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夹击,成为大学生变“脆”的主要原因。

在身体素质方面,抛开营销号的哗众取宠和跟风凑热闹,近些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让人堪忧。

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朱晓敏发表的文章《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与研究》显示,在1800名大学生调查对象中,通过对其基本身体数据的调查分析可得知,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100米快速跑项目中,测试优秀者的比例竟不足10%。

此外,繁重的学业压力也是让大学生变“脆”的一大诱因。

2020年,丁香园联合中国青年报共同发布了《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都表示自己被学业问题所困扰。

网络上关于学业压力过大的帖子也随处可见。

有人崩溃大哭、有人开启低谷模式,每一条帖子下大量的点赞、评论也说明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图片来源:小红书

如果说校园终究是一座象牙塔,那么深处毕业前夕,能否“上岸”、能否获得满意的工作,无疑成为大学生最关注的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16岁至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达20.4%,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3年趋势报告》也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报告表示,15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是2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3倍。

宏观层面的困难反映到具体个人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变“脆”了。

或许,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是大学生们要上的最后一课。

以“脆皮”自喻,展现新一代别样心态

就像所有的事情都有解决办法一样,面对种种现实问题,大学生身体变“脆”,身体和心理受到的双重压力不可忽视。

但换个角度想,以“脆皮”自喻,或许也是新一代大学生自我疗愈、积极寻找情绪出口的一种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审医师戴瑛表示,“脆皮”或许是现在大学生群体的一种自嘲。

不难发现,当“脆皮大学生”的说法以如此快的速度席卷互联网,并获得了广泛的群体认同,不正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意识到身体健康重要性的同时,也正与某种群体情绪不谋而合。

大学生们用“脆皮”比喻自己,以身体健康为由,在戏谑中释放最真实的情绪。

如果说过去的大学生面对生活困难以“直给”为主,进可骂骂咧咧,退可一言不发,那么新一代大学生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延伸出了新的情绪表达方式。

大学生们一边以“脆皮”自嘲,另一边还在争当“卷王”,步履不停。

与此相类似的如“小镇做题家”、“全职儿女”,都是年轻人面对个人力量无法扭转的时代趋势后,找寻的一种自我开慰方式。

他们用自嘲解构严肃、以戏谑化解困难,努力为心灵提供一片栖息之地。

如果说大学生们的身体在精神和心理压力的双重夹击下,的确变得“脆”了很多,但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勇于解构困难,在自嘲中展现出的乐观精神,又何尝不是大学生们的反“脆”为“坚”呢?

向阳而生,这是属于年轻人的乐观与豁达。

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行动派、光明网

图片来源:微博、小红书

中国新闻网:这届大学生,真的这么“脆”?

知著网:脆皮大学生:披上“脆皮”,摘下面具

浪潮工作室:00后,正式确诊脆皮大学生

行动派:“脆皮大学生”,年轻人的精神胜利法

澎湃新闻评论:“脆皮大学生”:是自嘲也是自救

扬子晚报:“脆皮大学生”受热议 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怎么了?

光明网「数说经济」尽最大努力破解青年就业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