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酱油巨头,有了新烦恼

7000亿酱油巨头,有了新烦恼
2024年06月14日 16:34 每天学点经济学

波云诡谲的大A江湖,海天味业曾经是跟茅台“齐名”的超神存在,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摆在海天味业面前的,却是一份上市以来最差的业绩答卷,与舒适区渐行渐远的“酱油一哥”,该如何拓开新局面?

01,“酱油茅”神坛跌落?

时光倒回到2021年1月,海天味业市值突破7000亿大关,将巨无霸中石油都甩在了身后,成了名副其实的A股市值榜TOP巨兽,甚至与贵州茅台一道,被无数投资者亲切尊称A股“两大神水”,然而区区3年光景,海天味业最新市值已不到2000亿,蒸发的5000亿,美丽的泡沫?还是无奈的失落?

回到业绩基本盘,2023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45.59亿元,同比下滑4.1%,尽管下滑的幅度不大,但却是近十多年来的首次营收下滑,此外,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之后,公司的毛利率就开始了逐年下滑,2019~2023这5年间,毛利率累降12个百分点。

图源:同花顺

增速下滑,毛利下降,其实并不仅仅发生在海天身上,横向对比千禾味业、加加食品和中炬高新等几大调味品巨头的近5年业绩,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都处在下行区间,加加食品更是连续3年负增长,上市调味品巨头中,似乎就千禾味业一家实现了V字反弹。

图源:红星资本局

2021年末,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为7430家,2023年末,这一数据已下滑至6591家,3年间,减少了839家经销门店,也引发了一些质疑,不过,海天味业官方回应称“经销商数量与营收之间不是呈正向比例关系……更注重经销商的发展质量……”

海天的解释不无道理,毕竟一些竞争力不足的门店淘汰也是时间早晚,还不如大力发展绩优门店,以图对整体业绩的贡献,只不过调味品江湖,已进入到存量博弈阶段,想让业绩回暖,对任何一个品牌而言,都比较困难。

回到具体的产品版块,2023财年,海天味业酱油、调味酱和蚝油三大王牌产品线分别实现营收126.37亿元、24.27亿元、42.5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83%、6.08%和13.74%。对营收贡献第二大的蚝油下降幅度最高,其次是对营收贡献最大的酱油板块。

与之形成反差对比的是千禾味业,2023年,千禾味业营收同比增长高达31.62%,业绩的迅猛增长的首功,当记在酱油板块,千禾酱油报告期内贡献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34.85%,占总营收比高达63.6%。

千禾的例子似乎说明,即便在存量市场,想要实现业绩的增长,也不是没希望。

另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全年收入高达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餐饮收入双位增长必然利好细分的调味品行业,所以,海天味业的业绩下滑,“锅”可能并不在大环境,因为整个大环境是比较利好的。

当然,离开体量谈增长显得有些耍流氓,毕竟,如果看板块营收的绝对值,海天酱油高达126.37亿元,是千禾的6倍之多,如果看公司整体营收,海天味业可以说实现了对包括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加加食品在内的调味品巨头们的默秒全。

在海天这种体量级别上,要获得反映在财报数据上的增长,意味着其对应版块的增量要远高于中炬高新、千禾和加加等,另外,在调味品江湖,并不仅仅只有这几大上市巨头在呼风唤雨,还有金龙鱼这种超级巨头的跨界掠食,甚至还有一些像欣和、东古、太太乐在下沉渠道或细分市场各有优势的品牌在蚕食着行业蛋糕。

海天味业想重回高光,确实不容易。

02,重回“高光”无望?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环境和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变化,没有谁会比当事公司自己先感知到,作为大哥大的海天,怎么可能不提前布署应对?实际上,海天确实尝试过多元化转型,从未放弃过找寻调味江湖的第二增长曲线的努力。

2023年7月,茅台跨界搞了冰淇淋,海天也不甘人后,快速跟进,在广州正佳广场搞了一个冰淇淋Pop-up店,名叫“酱温”,茅台主打酱香冰淇淋,海天主推酱油冰淇淋,也着实吸引了一波眼球,这种举措你要说对业绩的增长贡献吧,可以忽略,但是却为企业吸引到了弥足珍贵的曝光度——360行、行行都需要流量

拉长时间线观测,海天味业甚至还在毛利率并不诱人的食用油和粮食等产品线上进行过纵深布局,实现了大米、食用油、酱油、调味酱、蚝油、饮料等品类的全覆盖,当然,这些举措对海天味业的大盘子来讲长期是利好的,但对于营收的增量贡献,短期可能并不明显。

摆在海天面前的当务之急,其实是亟待提速的库存消化能力

2023年,海天味业酱油、调味酱和蚝油的库存量分别同比激增152.54%、165.68%、61.93%,海天解释称库存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春节延后,且备货集中在本期末所至。

据食品行业知名观察家朱凡蓬称,近2年来,海天味业舆情不断,“酱油生蛆”、“添加剂”都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终端消费者对酱油并没有那么高的忠诚 度,调味品市场竞争本就十分激烈,海天味业(业绩)下滑不足为奇。

截自:《北晚在线》相关报道

截自《新黄河客户端》报道

截自:微博大V时评

截自:微博专业媒体时评

换言之,这些负面舆论对业绩的冲击,已不容忽视,或者说,通过实际行动消弥这些负面的影响,重构消费者的品牌心智,食品安全与品质彻底无忧,才是提升库存消化能力和让业绩重回正增长轨道的有效良方!

当然,从长期来看,海天味业仍然具备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创新力这两大核心优势。

2019年~2023年,海天味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87亿元、7.12亿元、7.72亿元、7.51亿元、7.15亿元,是行业老二中炬高新的平均值的近4倍、行业老三千禾味业的平均值的近8倍之多,虽然近2年研发投入微幅下滑,但仍然远远领先同行。

截自:百度股市通

一季度财报来看,海天味业的营收和归母净利皆创新高,这是否是公司业绩整体转好的前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天味业的2024,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热搜!国内含防腐剂,国外无添加,海天酱油回应“符合国标”-新黄河

海天味业业绩承压:经销商两年减少1000家,遭券商下调盈利预测-港湾商业观察

对海天味业的六大担忧,哪些不必,哪些有理?-财经杂志

没了5000亿,海天神话落幕-市值观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