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浏阳这个村,又有新突破!

首部!浏阳这个村,又有新突破!
2024年05月23日 21:38 浏阳日报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初夏,捞刀河畔,绿树成荫,水清鱼欢。走进沙市镇秧田村,你能感受到最厚重的味道,便是书香——一面白底红字的博士墙上,公示着秧田村里走出的老中青博士们的照片和事迹;农家书屋里,老人和孩子们正在阅读书籍,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耕读文化馆,2000多件实物、图片、雕塑等展示着秧田村耕读文化与发展变迁……

如今,这个村又有了新突破,5月17日,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志》首发式举行,浏阳第一部名村志修成。

来这里,你能参观村级文化标志建筑、了解农耕文化、接受博士文化启迪和鼓舞,可以体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劳动实践,感受皮影戏、划龙舟等非遗文化……研学标杆,书香秧田,正等你来探秘。

制图:王琼

修志问道

碧水如镜,青山浮水。走进地处湘东一隅的沙市镇秧田村,蜿蜒而过的捞刀河淙淙而下,一片民居散落于青山之中,犹如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1985年,秧田村走出了第一位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罗宣干。从此,这个只有1200多户人家的村子陆续走出了600多名大学生,其中包括100多名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沙市镇秧田村,也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博士村”。

时间追溯至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永州县令罗瑜宗辞官率眷属从江西丰城柏林迁入秧田村,插杖为树,带领子孙后代开田拓荒,世代辛勤耕耘之余不忘埋头苦读;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秧田人将“力耕种、勤诵读”写进家风家训,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清时期,村民建祠堂、私塾、书院等,教化子弟,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秀才、举人、进士150余人,崇文重教之风代代相传……

从没有公路到户户通水泥路,从崇文重教到成为全国闻名的“博士村”,从勤耕重读到建设全省首个耕读文化馆,获得“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村”“国家级终身品牌学习中心”等荣誉……数十年来,秧田村的每一个变化都堪称沧桑巨变。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要了解一个地方,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最可靠的方式便是看志。《秧田村志》成为了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

2017年,长沙市启动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全面记载域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济强镇强村、全国重点镇村、特色镇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在此背景下,秧田村于2018年10月启动修志工作,耗时两年按老模式写就了35万字的第一版村志。2020年5月,按照长沙市地方志编纂室要求,为突出耕读文化、家风文化、博士文化、现代文化,秧田村以第一版村志为基础再行编纂,最终形成终审验收志稿,它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浏阳第一部名村志修成。

“《秧田村志》翔实记录了1949年7月至2018年12月秧田村建设的发展历程,突出记述‘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村域教育’‘特色文化’‘乡村旅游’‘风土民情’等主题,同时兼顾‘基本村情’‘乡贤人物’‘大事纪略’‘附录’等其他内容,全志共设8个类目、32分目、170条目、约28万字……”首发式上,《秧田村志》编纂工作负责人罗泽及表示,编纂村志主要是为了存史、资政、育人,更好地传承好秧田村优良家风和耕读文化,发展和推进秧田村各项事业,“虽然过程十分艰辛,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非遗传承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或‘灯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台上,受邀前来的皮影艺人张明星介绍着皮影戏的历史,并演绎了《武松打虎》《东郭先生与狼》两则故事。台下,看着幕布上的皮影翻腾跳跃,再加上有趣的音乐声效,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发生在沙市镇秧田村非遗传习所内的一幕。该传习所于2019年成立,以传承和弘扬浏阳市非遗项目“皮影戏”“赛龙舟”为主,同时结合拜孔礼、长沙弹词、北乡土布制作等开展研学活动和传承工作。6月10日,这里获评第三批浏阳市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习所。皮影戏表演结束后,为了让学生们更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张明星还进行了现场教学,手把手教学生们如何制作皮影。通过裁剪、衔接、装杆等制作工序,学生们成功做出了皮影人物,还有部分学生挤上戏台,摆弄起皮影,有模有样学起表演来。“通过亲手制作皮影,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秧田村非遗传习所负责人林远望说,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传承非遗,该传习所打造了以“非遗科普+研学体验”为核心的非遗课堂,还邀请了非遗传承人不定期开课,向学生传播浏阳非遗。

秧田村非遗传习所面积共计500平方米,分为手工非遗馆和非遗展示馆两大区域。“传习所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研学来开展,包括非遗课堂和手工实践课。”林远望介绍,非遗课堂主要分为讲皮影、看皮影、做皮影、演皮影四个环节,通过欣赏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特色;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手工实践课除了讲授赛龙舟、长沙弹词等相关知识,还会组织长沙弹词表演、亲子龙舟、亲子草编等活动。”林远望说,希望通过研学的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研学标杆

走进秧田村,离博士墙不远处,一塘荷叶青翠欲滴。荷塘对面,青砖黛瓦的耕读文化馆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息,一旁的研学基地大草坪上已是草皮新发、绿意盎然。

凭借深厚的耕读文化和良好的家风家训底蕴,以“博士墙”、老龙井、罗氏老槽门、耕读文化馆等标志性建筑为依托,2019年下半年,秧田村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建设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探索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赛道。

“秧田的博士村特色是短期内无法复制、独一无二、最具吸引力的。”59岁的罗碧儒谈起博士村这张王牌,话语和脸上满是骄傲与自豪。他是秧田村较早考上大学的那一批人,对家乡充满桑梓之情。2019年,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他了解到家乡打算建设研学基地,二话不说从长沙回到了村上,牵头成立浏阳市秧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家乡发展。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有积极的乡贤人士,借着发展文旅和研学产业政策的东风,很快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便运营起来了,还吸引了83户村民签约入股,36户村民改造房屋、增添设施,农房华丽转身成了家庭民宿。

“2020年10月26日,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来自长沙的700余名学生。”谈起第一笔研学业务,罗碧儒记得十分清楚。在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参观村级文化标志建筑、了解农耕文化、接受博士文化启迪和鼓舞,还可以体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劳动实践,感受皮影戏、划龙舟等非遗文化。

2022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确定104家湖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单的公告》,沙市镇秧田村的"浏阳博士村研学旅游基地"上榜,成为省级研学旅游基地,"博士村"发展再添金字招牌。

如今,美丽乡村好景常在,博士村研学基地吸引了大量长株潭地区的学校组织学生前来研学体验,不少村民通过为研学群体提供食宿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