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这本书揭秘真相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这本书揭秘真相
2024年07月19日 05:00 宋清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对2024年相关工作作出安排。

对于2024年的经济工作,相关会议从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城乡区域等几大方面进行了部署。“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具体部署包括

1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抓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

2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从个案和整体上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3

建设更高水平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推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落地见效,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4

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经济工作重点

提到2024年的中国经济工作重点,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推荐一下这本新书《中国韧性》。

《中国韧性》

作者:宋清辉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该书从经济篇、资本篇、企业篇、科技篇等多维度分析中国经济充满韧性的事实。分别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论述。

比如:

1.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资源优化配置  

2.粤港澳大湾区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3.中西部自贸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书中内容与国家战略高度一致

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全国“一盘棋”,从全局谋划区域。

新时代以来,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进一步增强。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意味着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为2024年度重点工作。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韧性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大。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新时代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擘画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河战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一域带全域,以发展促平衡。一个个区域重大战略,恰似一个个“发动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又比如:

1.精准政策协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  

2.“一带一路”助中国企业破浪前行 

3.中小微企业助中国突破“三期叠加”困境

书中的分析与中国经济现状高度统一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个体工商户由4000余万户增加至1.24亿户。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长至50%以上。2019年开始,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备坚实支撑和独特优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民营经济提质升级带来新机遇,综合统筹力度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再比如:

1.智能建造引领建筑业迈向新境界 

2.芯片产业开创中国科技新征程

3.新材料产业驱动传统产业高速发展

4.数字人民币横空出世,补充完善中国货币结构

5.人工智能技术激发中国无限商机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一系列新产业、新动能、新制造不断涌现,铸就发展新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如何发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怎样布局?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形势如何?在书中作者都做了详细阐释。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作出前瞻性部署。

要想了解中国经济韧性从何而来,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推荐阅读《中国韧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