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中国城市群发展仍须“补短板”

宋清辉:中国城市群发展仍须“补短板”
2022年09月29日 14:41 宋清辉

粤港澳大湾区便是城市群之间产业协同的典型范例。广州作为省会兼具重要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拥有多所双一流、985、211高校,为粤港澳大湾区储备了许多优秀人才;深圳和珠海地处沿海,分别与香港、澳门为邻,产业多以知识密集型为主,重点发展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产业;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与广州、深圳形成科技配套,多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人口密集型为主,围绕制造、加工等环节发展创新;香港、澳门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两地旅游业尤其澳门旅游业是产业吸金重点。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在协调发展新发展理念指引之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正探索有效破解的新路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根据“木桶效应”理论,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补足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城市群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相继推出了一批创新政策先试先行。此外,除了目前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外,三大城市群亦因地制宜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人才流动等维度精准施策,助力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先试先行助力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群内的各大城市也在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各展所长、协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便是城市群之间产业协同的典型范例。广州作为省会兼具重要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拥有多所双一流、985、211高校,为粤港澳大湾区储备了许多优秀人才;深圳和珠海地处沿海,分别与香港、澳门为邻,产业多以知识密集型为主,重点发展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产业;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与广州、深圳形成科技配套,多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人口密集型为主,围绕制造、加工等环节发展创新;香港、澳门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两地旅游业尤其澳门旅游业是产业吸金重点。

大湾区成协同发展典范

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分工明确,在创新、金融、产业、人才、技术、旅游等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相对完整的生态网络,使得产业足以在大湾区中实现国内大循环。各城市在聚焦某专业领域时,又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做到均衡发展,城市之间做到相互沟通和协助,形成较好的协同发展格局。此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天津注重研发,河北注重落地成果转化,长三角在加工制造业上实现错位协同等等都是城市群间产业协同的具体实践。

人才流动壁垒亟需解决

需要指出的是,在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之后,要想实现“筑巢引凤”,就需要为人才流动解后顾之忧。当今,人才已是高度市场化资源,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既然一个人才能够从其他城市吸引过来,也有可能被另外一个城市吸引过去,过客般的人才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难有实质性意义。所以城市需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或令人才长时间在城市中发挥力量、为城市培养自己本土化的人才,才能将人才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留住人才无外乎两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符合市场所需的薪酬是对人才的一种承诺,也是城市对人才的诚意表现。另外,还要尊重人才,让人才享受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在城市中安家立业。但是,当前有许多人才流动的壁垒需要解决,例如户口、教育、社保、医疗等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强国提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