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露:跑遍深圳300多条河道,只为做好一件事

俞露:跑遍深圳300多条河道,只为做好一件事
2022年12月12日 17:54 深圳特区报

在深圳,不燃怎么YOUNG?!

这里有冬奥赛场上的多YOUNG冰球手、

水下惊鸿的别YOUNG舞者、

会修飞机的花YOUNG 90后……

这里的面孔够YOUNG

这里的灵魂够不一YOUNG

榜YOUNG 2022造梦季 高能来袭

别眨眼!

河道悠悠,小街狭长。水巷乌篷,摇摆着属于江南水乡的记忆。

俞露来自浙江绍兴,在河网密布的环境里长大,对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水该是浪漫、有意境的。”

她对水的情感却又是复杂的。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罕见特大洪灾,正在读高三的俞露在电视上看到抗洪抢险的画面,心里百感交集,“对水更要常怀敬畏之心。”

人与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俞露暗下决心,报考了清华大学治水相关专业,为了延续对水的情感,也为了寻找命题的答案。

2005年清华硕士毕业后,有着水利水电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交叉背景的俞露随即入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主持划定深圳第一版城市“蓝线”,再到助力深圳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她带着“治水”的梦想跑遍深圳300多条河道。

说来也巧,单名一个“露”字,冥冥之中似乎已注定了俞露与水不解的缘分。

水边“探险家”

俞露实地调研河道的日常,乍一听仿佛是在野外探险。

在摸排中,俞露常常发现小型河道或水沟的下游被建筑物覆盖,转入地下流淌,走着走着河就“断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俞露和调研团队就得绕路去寻找河的出口。

很多河道的出口往往小到在地图上也找不到。俞露就在河边把随身携带的图纸铺开,在图上去找河道、拿起笔标注污水出口、写下发现的问题......“下大暴雨的时候,别人都往家里躲,我们就得往外跑”,为的就是要看沿河排口有没有发生污水溢流的问题。大到深圳河、茅洲河,小到村里和路边的水沟,她都一一走过、记录过。

“规划并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更要接地气。”无论多宏大的课题,俞露相信也需要从细节入手。“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不深入到第一线,不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就没有办法做出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方案。”

从深圳出发

深圳是俞露毕业后的第一站,也是17年来的唯一一站。

天际线高楼林立,深南大道流光溢彩,俞露却对快节奏的深圳没有太大的距离感。“拐个弯,你就会走进很多平易近人的小街小巷,那里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刚来深圳时,俞露住在梅林农批市场附近,每到周末她都会去逛市场,一份肠粉、几句带着广东味的普通话,平凡的一天也过得热气腾腾。闲暇时,她还会去公园跑跑步,去东西涌穿越,去感受滨海城市的活力。

“深圳赋予了我灵动的生活,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奋斗的平台。”和身边很多草根一样,俞露在深圳默默打拼出自己的一条路。

俞露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是深圳水战略。“水如何更好地支持城市发展?”“如何全体系去解决深圳水安全问题?”这样宏观的项目,对她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夜以继日深入研究,让她对深圳整体的水情有了了解,这个战略也成为此后深圳各项治水实践的理论指导。“人生第一个项目就能够站在这样的高度,面向未来的方向,考虑深圳应该往哪走,何去何从。”这让俞露感到非常幸运。

2007年,俞露开始“挑大梁”——主持划定深圳第一版城市“蓝线”,即整座城市江河、湖泊、水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蓝线”的划定能够为水体的保护控制和提升提供空间上的抓手,在深圳城市规划项目建设过程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治水等不得也急不得。”经手350余个项目,撰写近500份报告,绘制不下6000张的图纸,每一次项目,都让俞露变得更有韧性、更有耐心。

打开水的“格局”

入行七年后,那一套已经熟练运用的规划方式和路径,让俞露开始产生工作惯性和依赖感。

需要突破、需要进步,这是她最迫切的想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我打开了思路。”俞露回忆道,在这之前,她从未想过如何将治水、大气污染、环境指标等问题串联起来。“我们的工作其实是可以融入到城市的绿色发展,融入到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当中去的。”

自此,俞露带领团队开始探索低碳城市规划、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将与水相关的各个维度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融合起来,把事业的“格局”打开。

2015年,国家注重海绵城市建设,在深圳申报海绵城市试点的过程中,俞露和她的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当时恰逢春节,为了能够成功申报,她困了就拿2张椅子拼一拼,躺一会,三天三夜一共睡了3个小时。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在这个时代、身处这个行业、生活在这个城市,俞露把这样的努力看作是自己的使命。“尽管我做的只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每一件小事产生的影响都是微弱的,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把每一件事都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无愧于心,不断攻坚克难,一个团队、一个行业团结起来,就可以产生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

像一滴水一样

“孩子在小时候会好奇地问我:‘妈妈你的工作是做什么的?’”俞露会给孩子讲一滴水的故事,“城市中的一滴雨水会去哪里”“河流里的一滴水会去向何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工作。

从设计师到生态总监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7年来,俞露也像一滴水一样,将自己融入到生生不息的流淌中磨练、成长、享受。

多年治水和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划工作,都从深圳出发。在俞露看来,深圳既有创新的思想,又鼓励创新的实践,还有创新的反馈,“当创新的结果反馈给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和家人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宣讲团成员之一,同时也作为一名深圳水务人,俞露希望让生态文明价值观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我的所学所思所做,为深圳带来更多绿水青山,为深圳市民带来更多美好生活的空间。”

俞露来到深圳后养成了跑步的习惯,跑步路线大多跟水有关。在深圳湾公园或者人才公园,她一边跑一边看着周边的水,感受公园里的生机盎然,看着源源不断的深圳人在享受自然,她都非常有成就感。“作为深圳人,我为这座城市的美丽而努力,同时也为她的美丽而感到自豪。”

“深圳”一词的意思就是“深深的水沟”。

俞露的工作和生活,与水、与深圳、与生态,紧紧绑在了一起。

水清河畅,碧道葱茏。一滴又一滴的水汇入时代的河流,流淌着属于深圳的故事。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出品人 | 陈寅

总策划 | 丁时照

总统筹 | 唐亚明

总监制 | 蓝岸

监制 | 陈建中

执行统筹 | 甘霖 刘思敏

产品监制 | 徐雅乔 林嘉嘉

栏目主编 | 赵偲容

采写 | 陈苑婷

拍摄 | 魏丹 张越洋

剪辑 | 张越洋(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海报 | 徐瑜鸿

审读 | 韩绍俊

二审 | 赵偲容

三审 | 朱玉林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