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30·鲁藏同行丨5年为日喀则妇幼保健院培养73名医生 山东建高标准病房填补救治空白

援藏30·鲁藏同行丨5年为日喀则妇幼保健院培养73名医生 山东建高标准病房填补救治空白
2024年06月25日 13:21 闪电新闻

编者按:山海相依,心手相连。今年是山东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间,高原上的山东人勤劳朴实、踏实肯干,赢得高原群众的赞誉。闪电新闻推出“援藏30·鲁藏同行”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一线采风,看山东援藏新成果,听援藏好故事。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5日讯 “你看这个宝宝是36周早产,除了早产低血糖之外,还有黄疸,胃肠道发育也不好。” 6月17日下午,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山东援藏医生许东走进NICU查看一个三天前入院早产儿的治疗情况。因为孩子身体发育不成熟加之能量储备不足,许东反复向值班医生强调要密切关注血糖和心肺指标,“喂量一定要慢慢往上加,血糖只要是稳定了,那应该问题就不大了。”

建设高标准病房 填补重症新生儿救治空白

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NICU于今年3月份启用,已经收治了四十多个本院产科分娩出生的重症新生儿,包括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胎粪吸入、心衰、溶血、严重低血糖等病种,救治成功率达到96%。而就是这样一项常见病,在此之前,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重症新生儿只能转到人民医院,甚至是路途遥远的自治区级综合医院,就医之路十分艰难。

2022年,第十批山东援藏团队来到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针对重症新生儿救治难题,建设起高标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配有新生儿洗浴室、配药室、备暖箱、多功能吊塔、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填补了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重症新生儿救治的空白。

不断完善的医疗卫生设施,让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在接诊疑难病症有了底气。2024年4月,儿童保健部收治一例出生体重1230克极低出生体重儿,许东带领儿科全体医护人员成功救治该患儿,出院时,宝宝体重长至2000克,头围身长等指标均增长正常。

让原本只能转院的重症新生儿能够在自己参与搭建的病房内得到救治,许东感到十分欣慰,“越是艰苦的地方,我们越要去奋斗和建设,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出来,切实为受援地的妇女儿童事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才不辜负一个援藏人的使命。”

据了解,从2019年派出第一支组团式的医疗援藏队伍以来,山东把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及院区改造项目作为援藏“十四五”期间单体投资最大的医疗项目,实施了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及院区改造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4000余万元。

“输血”变“造血” 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刚刚结束NICU的查房,许东紧接着来到诊室,帮助其学生严小双分析患者病情。援藏以来,许东除了查房和坐诊之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做好“传帮带”。从发病机理到治疗方案,许东耐心地向严小双教授最新的一些临床指南,两年多的悉心教导,不仅纠正了严小双之前的固化诊疗思想,还帮助其建立了快捷高效的病人管理规范,这让严小双得以快速成长,并有望成为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把“输血”变“造血”,真正的帮扶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2019年7月,山东援藏首次向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选派援藏医生,先后选派17名三甲医院高年资主治医生进行精准帮扶,翻开了助力受援地医疗人才建设的新篇章。目前妇幼保健院共有11名援藏医生,为了发挥师资价值最大化,带徒方式也由“一带一”改为“一带多”,师带徒73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3项。其中22项新技术由本地医生基本掌握,能独立开展。

一个个帮扶成果落地开花,山东“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跨越4000公里,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医学理念、超前的医疗技术厚植到高原之上,为这里的医护人员注入守护新生的源源动力,也为无数家庭送去迎接新生的不竭希望。经山历海,鲁藏同行。厚植以情谊的土壤,灌之以坚定的初心,高原之上,守护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希望之花将更加绚烂。

闪电新闻记者 穆广辉 实习记者 刘庆威 日喀则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