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先行】下海创业,改革带来新希望

【民企先行】下海创业,改革带来新希望
2021年06月18日 10:53 北京日报

【历史瞬间】

下海潮涌 死水生澜

1983年,原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以“保留铁饭碗”的优惠条件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经商。从1984年起,“下海”这个词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滚烫地流行起来。

这一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青岛冰箱总厂,出任厂长的张瑞敏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的技术,最后将这家企业发展成中国家电知名企业“海尔”;这一年,广东三水的李经纬创出了健力宝品牌,并将其推向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这一年,张近东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凭借10万元创业资本下海,随后创办了苏宁电器……

1987年,兄弟一条心,“希望一号”饲料问世

下海创业

改革带来新希望

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经商的文件打破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死水一潭”的局面。再加上经济特区的示范效应,一大批嗅觉灵敏的先知先觉者纷纷踏上创业之路。

在下海经商热潮的带动下,1984年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和企业家诞生最为集中的一年,有人将1984年称为中国的“公司元年”,下海、停薪留职也成为当时的一大流行词,“你下海了吗?”人们见面时常会发出这样的问候。人们的观念不再只盯着“捧铁饭碗、拿死工资”,创业者翱翔的天空越来越广阔,中国民营经济迎来春天。

其实,早在1982年,在川西小城,刘氏四兄弟已经辞去了别人眼中安稳的工作,白手起家,从种植业和养殖业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集团,兄弟几人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企业家。

鹌鹑蛋里飞出“希望”

1982年8月的一天,四川省新津县古家村的一家小院里,陈育新(刘永美)、刘永言、刘永行、刘永好四兄弟正在举行决定自己命运的方桌会议。经过激烈的讨论,家庭会议终于作出决定:“脱公服当专业户!”陈育新首先辞职,此后,其他三兄弟也先后辞职,包括在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任教的刘永好。

1982年10月,兄弟四人的“育新良种场”成立。创业伊始,没有资金,兄弟四人变卖了手表、自行车等家中值钱的物件,还四处借钱才凑够了1000块,良种场主营业务是孵小鸡、养鹌鹑。

万事开头难,刘氏兄弟创业初期的一笔生意曾差点让“育新良种场”夭折。1984年,有位客户下了10万只小鸡的订单,刘氏兄弟借了一大笔钱,买了10万只种蛋孵化。结果客户因意外跑单了,年末兄弟四人借的钱还不上。打听到成都有市场后,四兄弟每天凌晨4点就动身,蹬3个小时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集市叫卖。等几千只鸡卖完,再拖着疲惫的身子蹬车回家,已是月朗星稀。十几天下来,四兄弟个个掉了十几斤肉,所幸的是8万只鸡苗总算全脱手了,他们不仅熬过了这一关,还盈余了十万元。

到1986年,良种场已经年产鹌鹑15万只,他们不仅将鹌鹑蛋卖到国内各个城市,而且还卖到了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鹌鹑大王”。

同年,刘氏四兄弟决定用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词来命名自己的养殖场——“希望”,也就是之后闻名全国的希望集团的前身。

市场经济迎来春天

在南方采购饲料时,有心人刘永好开始了对饲料经营的观察、调查与思考。数百万元的投资和科研,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筛选,1989年,他们自行开发生产的“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面世,质量可与泰国“正大”饲料相媲美,每吨价格却比泰国饲料低不少,一举打破了洋饲料垄断市场的局面。自此,希望牌饲料一举成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进入白热化,要不要继续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1989年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一半多。

刘永好和兄长们通宵地坐在一起长谈,“难道又不让私营经济发展了?”怀着忐忑的心,刘永好坚持着。

1992年1月,一趟专列驰骋2441公里后抵达深圳。邓小平第二次视察南方的一系列谈话,如一声春雷炸响整个中国大地。“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姓资姓社”的争论终于结束。刘永好兄弟几人心中悬着的巨石咯噔落地。

同年5月,《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两个条例出台,为现代企业(股份制公司)的降临开出了“准生证”;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式改革进入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

创新进军百年企业

改革明晰了方向,开启了市场经济的春天,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人民日报》甚至还发表了《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鼓励人们下海经商。希望集团开始大踏步前进。此后,他们不仅兼并收购了近二十家企业,还借鉴国外集团化的方式,组建集团化企业。经原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中国第一个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正式成立。

1995年,刘氏四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分别成立了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南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新希望的故事像一个时代的缩影。如今,新希望早已超出人们的既往印象之外,不再只是昔日的“饲料大王”了。深耕农牧,进军乳业,试水金融,海外收购……由刘永好掌管的新希望集团连续18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前茅。

即将成立第40个年头,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希望进入了全面的数字化升级阶段。

就连养猪产业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刘永好说,在新技术支撑的“新希望模式”下,养殖成本中的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被智慧科技的运用有效摊薄,可以实现1人饲喂一千余头猪,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

“传统企业必须创新升级”,刘永好认为,必须数字化转型,才能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向百年企业进军。

1999年,新希望集团首次走出国门,在越南建设第一家海外工厂

【记者手记】

抬头看路 仰头看天

他曾在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任教,脱下“公服”转行走上养殖业。

他创业之初遭遇变故,事业险些夭折,“真是快绝望了,想跑到岷江边上跳下去,也想跑到新疆隐姓埋名,但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

他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由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刘永好的创业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40年来的缩影。

时势造英雄,理想扛大旗。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上世纪80年代,下海创业的企业家们摸着石头过河,成就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随着民营企业社会认知地位的提高,民营企业家群体一代一代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不断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一波又一波的下海潮,成了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从变卖手表、自行车四处借钱凑够1000元的艰难起步创业,到新希望集团数千亿元的资产规模,刘永好被称为30多年屹立不倒的企业家“常青树”。“学会埋头拉车、抬头看路、仰头看天!”刘永好总结说:“拉车要勤奋、吃苦,敢于面对失败,规范管理。看路要看市场格局,看天要看时代大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