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周年。2月25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建言献策。记者就读者关心的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发展困局、消费市场协同等热点话题,现场采访了部分专家。
推动科技成果协同转化
加快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是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京津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目前,京津冀地区专利成果转化低,特别是区域内转化占比过低,已经成为影响与制约京津冀创新协同的关键问题之一。”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说,京津冀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主要集中在北京,但京津冀高专利产出并没有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优势。具体表现:一是作为科技成果产出方的高校科研院所,其转化积极性不高;二是作为科技成果接受方的企业,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同时北京的创新产出结构与津冀产业结构匹配度过低,需求与技术错位影响科技成果的协同转化;三是科技服务业和科技金融支撑能力不足;四是科技资源布局不合理,协同转化的空间支撑不足。
为加快京津冀地区科技成果协同转化,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高校科研院所协同转化能力建设。二是增强京津冀地区企业承接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的能力。三是增强科技服务业和科技金融对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的支撑能力。四是优化京津冀科创资源布局,拓展协同转化的空间支撑。
推进京津都市连绵带建设
“协同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天津要进一步加快协同步伐,在服务首都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表示,作为京津冀第二大都市和京畿门户,天津迫切需要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破解本市发展困局,实现城市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赢。
一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推进京津都市连绵带建设。借鉴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阪—神户、首尔—仁川等都市连绵带的发展经验,重点解决产业分工、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等重大问题。针对京津两地存在“两头发达、中间较弱”的问题,在京津两地相连的中间地带进行开发建设,以填补都市连绵带断点,承接北京功能疏解,使京津在市场、管理和空间上真正连成一体,促进京津双城协同发展,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骨架。这也有利于推进以大尺度空间优化加快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探索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建设模式,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加快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就近吸引北京科技创新成果的承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使京津两市在“原始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链条上形成合理分工;完善区域产业联盟,打破行政分割现状,培育统一的产业链发展市场环境。
三是建好承接平台、对接北京要素。抓好承接工作应重点关注五大切入点:以优质环境承接、以创新链条承接、以产业图谱承接、以空间分级承接、以市场机制承接。
打造京津冀消费专柜一条龙
“9年来,三地的GDP在全国的占比出现了下降趋势,亟需做大市场规模和经济规模,因此,加快消费市场协同, 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切入点。”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密表示。
京津冀区域总人口1.1亿,如果能够实现消费协同,特别是能够将京冀的人口引入天津,将更好的利用大市场规模优势、极大的促进天津市消费新动能产生,提升城市活力。
未来加大消费市场协同,可在如下方面着力。一是在城经济、海经济、网经济和夜经济等方面入手,拓展京津冀消费响应度;加强关联消费场景的消费券发放,如文旅消费券可绑定住宿消费券使用,以最大限度撬动京津冀关联消费。二是提高中心城区服务密度和消费密度,多位点打造特色消费聚集区,打造京津冀消费专柜一条龙,为消费人群提供贴合其消费预期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建立专业化消费平台,增加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围绕“怎么消费”,培育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打出“线上引流+实体批发+直播带货”促消费组合拳,支持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四是优化消费体验,提升消费频率,可重点打造消费场景试验场,加快旅游场景图谱的设计。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