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生物多样性“家底”调查揭晓,“寒号鸟”首次闯进高清镜头

密云生物多样性“家底”调查揭晓,“寒号鸟”首次闯进高清镜头
2024年05月16日 09:13 北京日报

前不久,密云区生态环境局揭晓了密云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共记录物种2285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物种8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50种、北京市重点保护物种104种,中国特有种130种。有着“寒号鸟”之称的复齿鼯鼠首次被拍摄到高清生态影像,确认其稳定分布于密云山区。目前,复齿鼯鼠在北京地区只记录于密云区内。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喜鹊忙于筑巢准备过冬时,寒号鸟却得过且过,夜晚寒冷来袭冻得哆嗦时想起明天做窝,太阳出来温暖时就忘掉了,今日复明日,最终被冻死。故事中的寒号鸟,其实并非鸟类,而是货真价实的哺乳动物——名为复齿鼯鼠。

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禽部》中有记载,鼯鼠的粪可入药,正是中药中的“五灵脂”。由于历史上为采五灵脂对其进行大量捕捉,加之森林开发导致栖息地退化,鼯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地区已经没有踪迹。

2023年,密云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全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意在为密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监管能力。在这次摸底中,区域本底数据增加24.50%,更是首次拍摄记录了复齿鼯鼠与沟牙鼯鼠的高清生态影像,确认两种鼯鼠稳定分布于密云山区,填补基础数据空缺。

鼯鼠家族对森林质量要求较高,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复齿鼯鼠与沟牙鼯鼠均为中国特有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为“易危”级。目前,这两种鼯鼠在北京地区只记录于密云区内。

不仅是陆生野生动物有了新发现,对于鸟类的调查同样收获颇丰。本次调查共记录鸟类240种,占北京市记录的46.60%,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1种,占全市的43.97%;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71种,占全市的71.72%。白枕鹤、灰鹤等一、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以及重要生态指示物种、鸟类保护中的旗舰物种或伞护物种——白尾海雕、雕鸮等鹰形目、鸮形目鸟类在密云水库云集。此外,在密云山区还记录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极危物种黄胸鹀,以及白背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等罕见鸟类。

与此同时,密云区还对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调查。密云地处燕山山脉核心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以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占全区面积70%以上。本次调查共记录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61种,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大面积连续分布的自然生境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区内各类物种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条件,成为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近二十年来,衡量生态系统质量的关键指标净初级生产力(NPP)提升了一倍以上,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6%。据悉,密云雾灵山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密云水库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