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长城》:一个美国人扎根长城脚下20年

《安居长城》:一个美国人扎根长城脚下20年
2024年05月17日 23:23 北京日报

“1972年,当我在美国的家中,看到尼克松总统登上长城的时候,我无法想象自己会走什么样的路到长城来。”《安居长城:我的记忆,设计与梦想》新书发布会在怀柔举办。该书作者、69岁的萨洋讲着流利的中文,感谢着他在中国遇到的人们,拉家常式地讲述着在长城脚下度过的难忘岁月。

在慕田峪长城脚下村子扎根

“希望你能和我一起笑,一起哭。希望你能分担我的悲伤和快乐。”现场,萨洋分享了他与中国50余年的深厚情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美国人,但家在中国,事业也在中国。他更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人热爱长城、感受长城脚下建筑的美。

萨洋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73年开始学习汉语,1982年与中国留学生唐亮在美国步入婚姻殿堂,4年后来到中国定居。1996年,萨洋爬完长城,沿着小路往山下走,碰到慕田峪村村民李凤泉兜售T恤衫。萨洋说:“很抱歉,我今天对买纪念品不感兴趣。但我很羡慕你能住在长城附近这么美的地方。我一直希望在这里有个家,但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没想到,过了几天,李凤泉竟打来电话,说在慕田峪村找到了几栋可以出租的老房子。从此,萨洋开始与长城脚下的房子结下不解之缘。

萨洋说,他喜欢长城壮丽的美景和这里山村幽静的风情。机缘巧合,他决定在怀柔北沟村建造一个民宿酒店,著名的“瓦厂酒店”随后诞生。从2005年起,萨洋和他的中国妻子已安居长城近20年。他说:“从慕田峪的家开始,到如今我已设计改造了三家餐厅和酒店、数十所民宅。”

萨洋称自己作为一个任性的孩子来到中国,来到中国后才获得了真正成长,“我的道路从混沌到清晰,一方面是自己很幸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周围人给我很多帮助,让我慢慢找到了一条明确的道路。”事实上,多年来,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都在支持着萨洋,他说,村民们也从萨洋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理念。

利用长城景色设计乡村民宿

“秋天是我最喜欢通过书房窗户欣赏窗外景色的季节。湛蓝的天空下,山上的长城发着白光。”《安居长城》一书记录了萨洋的动人经历与乡村建筑改造智慧,书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设计案例,吸引了众多读者。书中还记录了萨洋在乡村居住、进行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带给他的实践与思考。

瓦厂酒店艺术氛围浓厚,处处都能拍出大片。面对自己的心血之作,萨洋说:“我设计瓦厂酒店的时候,是利用长城的景色,所以设计了每一个客房都是一层半高,上卫生间,洗澡,躺在床上都可以看长城。”

瓦厂酒店是由原北沟村村办的琉璃瓦工厂废弃后改建而成。“瓦厂”的名字保留了它的历史记忆,工厂的原貌与烧制痕迹尽可能保留下来,原有几个老窑洞和烟囱都成为萨洋的设计元素。砖瓦元素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更是在酒店中随处可见,琉璃瓦碎片铺就的地面耀眼夺目,在这里人们体验的不只是乡村酒店,还有尘封已久的历史和文化。而瓦厂酒店已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中国乡村遗产酒店”。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9年开始,2049投资集团进入北沟村,收购了瓦厂酒店,并陆续建造了三卅精品民宿、瓦美术馆,萨洋的美学思想、设计语言得以继续演化。与瓦厂酒店一路之隔的三卅精品民宿,原址是一个废弃的燃气站,设计师们从手把手教村民垒石头开始,土洋结合,中西合璧,几经推敲打磨,四年磨一剑,最终国际设计团队与北沟村土生土长的建筑队将建筑完美呈现。北沟村瓦美术馆与瓦厂酒店特色一脉相承,是对北沟文化的一种致敬。瓦美术馆的外立面由9696块金色琉璃瓦和66块透明玻璃砖构成。白天光彩夺目,夜晚光影交错,形成北沟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