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本月具备通车条件,海底隧道用上“与众不同”的材料

深中通道本月具备通车条件,海底隧道用上“与众不同”的材料
2024年06月05日 23:24 北京日报

一直以来,人们对混凝土的普遍印象是用水泥、砂子、石子再加水搅拌,就可使其成为建造各种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但是正在建设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其海底隧道使用的混凝土却“与众不同”,它具有高流动性,甚至可以像水一样在任意容器中进行良好填充。国内首座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建造的海底隧道也由此诞生。

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6月具备通车条件。

其中,海底隧道的沉管段长5035米,采用钢壳混凝土新型组合结构建造,由32个管节加一个最终接头组成。尽管国外已有沉管隧道工程采用钢壳混凝土沉管建造,但可借鉴性不强。因为深中通道管节结构尺寸更大、内部构造和施工工艺更复杂、对混凝土的稳健性要求更高。

作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工程重要参建方之一,中交四航研究院承担起钢壳沉管混凝土的研制工作。“研究团队自2015年开始,历时4年艰辛探索,终于配制出了钢壳沉管浇筑工艺的自密实混凝土‘超级配方’,有力保障了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的顺利浇筑。”中交四航研究院建材所总工邓春林介绍。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采用内外双层钢壳、中间浇筑混凝土的“三明治”结构形式,通过钢壳搭建起沉管的“筋骨”,在内部填充混凝土给沉管装上坚实的“肌肉”。“隧道每节钢壳混凝土标准沉管,内部被分成了2255个仓格,每个小格子之间都是不连通的。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我们要在每个仓格内灌注一种高流动性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就是自密实混凝土。”中交四航研究院建材所副总工于方介绍,自密实混凝土比较“娇气”,它的自流平性能和稳定性受原材波动、出机时间、泵送距离和环境温度等影响较大。为此,研究团队在项目前期开展了大量的自密实混凝土室内试验,经过了100余次的试验,才最终制备出工作性能良好的自密实混凝土。

据介绍,自密实混凝土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纳入《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范》《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规范中,为今后我国钢壳沉管隧道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市和西岸的中山市,建成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对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