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2024年决胜高考实录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2024年决胜高考实录
2024年06月24日 19:50 北京日报

1、基本情况

学院的8个专业中,有3个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这三个专业各有特色,办学实力很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在最近两次的教育部的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校计算机学科排在B-档次。排在我们之前的有71所学校,目前全国设置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高校有1000多所,从排名看我们的位置相对靠前。4个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其中国家急需人才的专业,包括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2、教学资源与条件

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越的教育条件,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两个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团队。这些设施和团队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学校还设有两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教育环境。

除了实践设施,学校在教材和教学质量方面也有显著表现,拥有三个国家级一流课程,以及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多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这反映了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卓越表现。

学校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超过6600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和两亿以上的固定资产,覆盖了八个本科专业所需的全部实验条件。师资、实验室和课程队伍的基本条件都是优秀的,确保了学生在北方工业大学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

3、八大专业详细介绍

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特别关注,它是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的基础专业。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很多基础知识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早期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积累了优秀的师资和办学条件,主要强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通过基础教学和专业训练,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每年招生约120人,分为四个班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广阔,包括软件开发、系统架构、网络安全等多个方向。企业和政府部门等都对此类专业人才有很高需求。专业教育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科研型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选择继续研究生学习;二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他们更倾向于直接进入职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计算机专业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获得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校是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也是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毕业生中,大约30%到40%会选择继续升学,其中不乏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等。就业方面,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小米、微星、北京航空航天部门、银行系统等各行各业,表现出该专业的强大就业吸引力。

3.2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专业。它的服务领域广泛,包括航天测控、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信息处理、遥测遥控、金融、高速铁路、城市道路交通等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设备如手机、计算机、家用消费电器、办公设备、仪器仪表等方面进行专业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他们还可以参与通信系统、电力系统、交通银行、教育等各行业的信息系统和智能系统的开发与维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1993年开办以来,取得了诸多成就,如2004年成为北京市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称号,2017年成为北京首批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之一。该专业在2019年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并首批进入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建设点。自2012年开始招收实验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毕业生的进一步教育方面,大约4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或出国学习。社会评价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国移动、小米、中国电信、北京银行等单位就业后,受到高度评价,尤其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根据企业反馈的调查问卷结果,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普遍在8分、9分甚至9分以上,显示了学生的良好素质和专业的高受欢迎度。

3.3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和网络运营管理。特别是在第五代(5G)通信技术方面,该专业培养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以通信技术为核心,提供一流的教学和实验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该专业与国内领先的5G企业合作举办大赛,如“大唐杯”等,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这些比赛主要面向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工科学生的参与。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被评为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自2002年首次招生以来,该专业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北京市一流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京市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全国283所开设此专业的大学中,该专业位列前14%,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毕业生去向方面,大约4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国内研究生约占30%,出国研究生近10%。近年来,该专业的就业率连续超过95%,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移动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大唐等知名企业。此外,学生们还积极参与研究生学习和各类竞赛活动,展示了专业的学术和实践能力。

3.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该专业一门专注于电子或离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旨在实现电路和系统的微型化与集成,是集成电路的基础专业。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分支学科知识,重点在于将大型电路系统缩小,提高集成度。

自2002年起,该专业被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和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北方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品牌专业,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一流专业。目前,该专业有两个硕士点支持学生的深入学习: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学术方向)和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方向)。

毕业生的进一步教育方向多样,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该专业在北京市属院校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全国范围内也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该专业是唯一具备完整集成电路测试方向课程体系的学校,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封装和芯片制造等方向。

该专业的考研比例每年约30%至40%,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密切,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半导体所、电工所、中国农业大学等。与华纳九天、环境半导体、集创北方等企业有紧密合作,例如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开展课题合作研究,以及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北京市每年还会提供适配计划支持,约50%的学生受益。

3.5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最初名为数字媒体艺术,包含艺术和技术两个方向。艺术方向侧重于设计和创作,如动画、绘画等;而技术方向则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游戏、动画、影视特效等作品的设计和开发。与电影学院的传媒大学不同,本专业更偏重于技术实现。

专业的核心是利用数字技术设计并开发游戏、动画、影视特效、虚拟现实、移动应用等产品。毕业生主要在互联网企业、文化传播机构、新闻传媒、融媒体机构、影视公司、广告动漫公司、游戏和软件公司等行业工作,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该专业在2009年获得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2年和2016年两次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4年获得北京市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这些成就展示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培养现代传媒领域人才方面的卓越表现。

3.6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支持和引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被引导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种网络问题,培养懂网、善用网、能护网的高素质人才。

信息安全是一个交叉学科,涵盖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领域,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和技术。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满足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

该专业的教师队伍质量高,约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拥有高级职称,其中一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们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事业横向合作科技项目。专业在高级别学术期刊和杂志上发表大量论文,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多,获得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也相对较多。

由于国家安全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包括国家机关、银行、金融证券、通信等行业,从事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也有毕业生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相关工作。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如阿里、绿盟、启明星辰、中国电信及工业集团、中国银行、软通动力等都有本专业的毕业生。

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率约为30%,考取的研究生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3.7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响应国家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此专业与人工智能有着紧密的关联,自2018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在国内有数据统计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的缺口已达到一千四百多万,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广泛,包括金融、医疗、互联网和政府部门等。

大数据专业毕业生通常享有较高的薪酬水平,其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大数据系统研发、应用开发和数据分析。行业对大数据分析师和工程师的需求较高。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例如北京地铁客流精准感知设备和综合预警系统的开发,这些成果已在北京多个地铁站得到应用。

专业学生还参与海量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的构建,该系统在多个航天研究所和企业中有广泛应用。此外,学生们也能参与到防止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地质体变化监控等场景。

学校为大数据专业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实践实训条件,将教师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学生的实验条件,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系列的教育和训练确保了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专业性。

3.8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是信息学院最新开设的专业之一,自202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此专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区的主要专业之一,着重于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最近几年,人工智能不仅成为广泛讨论的焦点,而且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早在2017年初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该专业虽然设立时间较短,但已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专业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强调科教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前沿课程与知名IT企业共同开设,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利用先进的软硬件实验室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平台,目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广泛,涵盖大数据智能、计算机视觉、知识工程及相关IT技术方向,以及城市治理、工业互联网等交叉领域的应用。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如韩老师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入选者,赵老师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些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条件。学生被鼓励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学院还为本硕一体化的学生创新培养方案设计了基于科教融合的培养过程,并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了全周期的培养计划,通过本硕联合组队参加竞赛,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专业新成立不久,学生们已经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比赛,获得了包括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和省部级三等奖13项在内的众多奖项。特别是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助老服务机器人项目获得了国家一等奖,显示出新设专业的出色表现和巨大潜力。

4、招生计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