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一到,公交即发”,北京市政协建言交通治理优化

“地铁一到,公交即发”,北京市政协建言交通治理优化
2024年06月24日 20:25 北京日报

顺畅出行,是市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市政协围绕“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和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组织委员、专家深入调研协商,并于6月24日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委员们认为,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城市,需要以绣花功夫对交通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模式和现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体系样板,为其他超特大城市提供借鉴和示范。有委员建议,推进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一网”建设,探索“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服务模式,进一步减少换乘等待时间。

调研:

交通规划存在“避难就易”现象

市政协调研组重点围绕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坚持交通综合治理、推进智能化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交通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避难就易”现象,部分地区未打通轨道站点与周边公共建筑和商业设施的联通,导致人员密集区轨道交通通达性差,部分线路载客率偏低。

此外,多种公共交通出行“一张网”格局尚未形成,轨道交通的“四轨(网)融合”、地铁与地面公交的“两网融合”水平仍然不高,地铁站50米内公交接驳比例、P+R等比例不高,地面公交之间、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换乘距离长,运营匹配程度有待提升。

调研组还提出,综合交通枢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有效运行机制不健全,智慧化交通调度、引导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也制约了现代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构建。

共识:

交通设施建设应精准匹配城市发展需要

委员们在调研中形成共识,认为应坚持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优先导向,确保发挥交通支撑城市发展的作用。加大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保“实施里程”、更要保“实施效果” ,做到交通设施建设精准匹配城市发展需要。

委员们认为,应差异化错位化推进公共交通融合发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统筹建设和运营水平,推进既有枢纽完善换乘接驳设施,优化换乘、候车、售取票、停车等功能空间布局和管理流程。

还应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交通引导和服务水平,建立统一的交通数据信息平台,打破数据壁垒,促进各类数据互联互通、高效利用,建设智慧的路、构建强大的云、打通信息的网、提供精准的图、行驶聪明的车,服务引导市民高效便捷出行。

建议:

将共享单车作为城市家具来管理

市政协调研组共提出五方面18条建议。其中,公共交通发展和绿色出行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建议,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运营时刻和运力调度,优化公共汽电车运营班次,探索“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服务模式,进一步减少换乘等待时间,并保障夜间公交服务供给。推动实现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乘车手机APP乘车二维码“两码合一”。

“增强城市交通智慧韧性,慢行和绿色优先是重要策略。”市政协常委、市科协一级巡视员田文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充电桩、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特别是在商业区、住宅区和公共交通站点附近,方便绿色出行;将共享单车作为城市家具来管理,纳入环卫责任清单;鼓励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采用PPP等模式,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如何让绿色出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主持人杨洋建议,创建一批城市慢行、文明安全道路,通过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汽车驾驶者开展针对性的执法、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提升驾驶者交通文明素养;结合市民喜闻乐见的网红打卡地,推出一批绿色出行打卡体验新媒体产品,大力提倡绿色出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