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人社、高校等部门携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税务、人社、高校等部门携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4年06月26日 16:34 北京日报

六月是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为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税务部门携手人社、高校、企业等单位,共享招聘求职信息,搭建实习实训平台,落实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费优惠政策,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走好就业创业之路。

“码”上求职 提供就业一站式服务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朋友走稳就业之路,在内蒙古,国家税务总局乌拉特前旗税务局联合乌拉特前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通“‘码’上求职”项目,“问卷码”“直播码”“岗位码”“政策码”四码联动服务,提供从毕业到就业的一站式服务。

乌拉特前旗税务局与当地人社部门共同开设了“求职面对面”直播间,定期邀请当地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做客直播间,介绍公司情况与用人需求,并与求职者直接连线进行预面试。求职者只需通过扫描人社局网站上的“直播码”即可进入直播间,寻找适合的岗位。

“你好主播,我想和企业的招聘经理咨询一下,岗位有没有专业限制……”在最近一期的“求职面对面”直播中,求职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乌拉特前旗税务局人事股负责人说:“在直播时,我们会详细介绍企业的相关情况以及地方就业政策,一对一答疑,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指导。直播间还会邀请就业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宣讲,让广大求职者了解到一手资讯。”

“直播码”不仅方便了求职者,对企业来说也是利好。“最近几年,招工难一直困扰着我们。许多人都认为矿产行业是高污染产业、夕阳产业,没有发展前途,不愿来这儿就业。”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圃生说。

通过直播,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张亮了解到大中矿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工资待遇也不错,于是成功应聘到了大中矿业的技术岗。“毕业在即,虽然学校安排了就业合作单位,但公司远在武汉,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实在不想背井离乡。”张亮说,“多亏了‘码’上求职,让我知道原来家乡也有很适合我的岗位。”

税校合作 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延边大学是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类公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延边州税务局与延边大学开展合作,依托双方资源优势,建立税收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青年税收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税收翻译基地、税收治理研究中心等,为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助力高校学子将“学”“践”结合起来,帮助其稳步迈入职场。

日前,延边州税务局干部走进延边大学开展政策宣传。在前期座谈调研中,学生们对毕业后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汇算、如何享受“五险一金”保障性待遇等问题较为关心,于是在此次活动中,税务干部专门针对个税政策、社保费缴纳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针对不同就业方向的毕业生,税务干部分类辅导,为“准会计”进行实训辅导,讲解税会差异、办税流程;为创客们讲解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同学们带来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史梦竺是延边大学四年级学生,即将入职会计师事务所。“我在校的时候积极参加税收知识课堂、税法宣传、办税体验等活动,了解了很多国家的税收政策,在笔试时就遇到了企业所得税的题目,作答的时候还是挺顺的。”史梦竺说,“入职后,我将租房居住,税务干部特意提醒我要留存好合同,用来抵扣个人所得税。”

同时,延边州税务局还在延边大学招聘会上设立了税费优惠政策咨询台,并就学生们关心的就业形势和职业规划,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走好就业路。

“找工作时,很多企业都要求有实习经历,但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延边大学三年级经济学专业的王佳雨开始提前制作自己的求职简历,但在填写实习经历一栏时,却犯了难。

和王佳雨一样面临这种问题的同学不在少数。延边州税务局与延边大学建立青年税收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延边大学学生前往税务局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并通过“大学生+青年干部”青蓝结对的形式,为学生制定实习计划,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未来求职加分。

近日,王佳雨收到了延边州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发来的暑期实习通知,为了做好工作,她来到办税服务厅进行观摩,了解报表填写、自助终端操作等流程,获得了含有税费优惠政策、电子税务局操作流程的“课程包”,方便做好“预习”,为后续的实践锻炼打下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各行业的工作模式和所需知识,暑期实习有助于促进同学们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安国山表示。

税企直连 助力大学生创客实现梦想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深圳大运软件小镇先后引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家高等院校产学研基地,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支撑平台,带动高端产业资源与人才集聚,成为众多大学生创客的“第一站”。

凌小明毕业后来到深圳,在大运软件小镇创办了深圳市海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在校园学到的无土栽培技术在城市楼顶打造了一片片“天空农场”。

“科技农业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2023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过200万元,这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凌小明说,海卓生物创新发明的“微滴灌+深液流”种植方式,让规模化种植在楼顶高温、高湿环境下得以实现,主导的城市微农业关键技术正式推出2年实现产值超3800万元。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龙岗区税务局与辖区内孵化基地的运营方建立直联机制,整合集中征纳互动渠道,针对大学生创业开展政策宣讲,打造行业、群体、业务等多维度诉求响应快速反应机制,聚焦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发展关键节点,提供“伴随式”服务,助力初创企业破茧成蝶。

“近3年,小镇的在孵创业实体保持在60家以上,孵化成功率90%以上,带动就业近1000人。税务部门针对园区内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安排专人分类辅导,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规避涉税风险,并发放《“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汇编》,助力更多大学生创客孵化成功。”大运软件小镇项目负责人李建东表示,“今年,大运软件小镇引进了大学生团队孵化的深圳市海卓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在税务部门和园区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将不断增强。”

为帮助新办纳税人快速告别“新手”身份,龙岗税务部门以一揽子服务措施护航高校毕业生创业全周期,打造“开业第一课”“新办学习园地”等服务品牌,实现“一人答疑、多人解惑、实时解忧”,帮助创客走稳“经营第一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