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在京成功上演

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在京成功上演
2024年06月28日 13:04 北京日报

北京曲剧作为北京的唯一地方剧种,自1952年老舍先生为剧种命名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北京曲剧的唱腔是以单弦子曲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语言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在以魏喜奎、孙砚琴为代表的第一代艺术家和甄莹、许娣、张绍荣等第二代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创演了《罗汉钱》《妇女代表张桂荣》《茶馆》《四世同堂》《龙须沟》《正红旗下》《烟壶》等多部有影响力的经典剧目,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近些年来,北京曲剧团守正创新、奋楫笃行,在实践中使北京曲剧这个年轻且富有活力的新兴剧种,不断丰富和发展,倾力打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呈现出崭新的艺术境界。6月25日,北京曲剧团的年度力作《文天祥与忽必烈》的成功首演,是院团携手国内顶级创作团队,集结院团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艺、通力协作,为广大观众奉献的又一部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张扬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史诗大戏。

立意高远 手段丰富

《文天祥与忽必烈》的编剧刘侗作为一名颇有成就的剧作家,从影视剧到舞台剧,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此剧作为刘侗的匠心之作,主旨鲜明,立意高远;选材精当,构思巧妙;脉落清晰、新意迭出。该剧以文天祥为捍卫人格尊严和大宋江山社稷家园的完整,而以一己之力与忽必烈及其强大的元朝统治集团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故事发展线索,结构了峰回路转层层递进的矛盾冲突,在文天祥坚持抗争的命运中不断推进情节,将文天祥、忽必烈这两个历史伟人因不同的立场、追求和理想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激烈地扭结在一起,徐徐展开在舞台上,不仅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更营造了深邃的舞台意境,抒发了浓烈的思想情感,引发了观者的深刻思考。文天祥自幼饱读诗书,深受传统“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道德影响,在欧阳修等先贤大师的引领感召下,树立了他顶天立地敢于担当不畏牺牲心系社稷为民爱民的高贵人格。文天祥对南宋朝野流弊横行深恶痛绝,但宋朝江山面临强大元朝军事力量的摧毁土崩瓦解之际,又是他一个人挺身而出,逆行向前,志在力挽狂澜,最终被俘在抗元的战场上。剧中另一个艺术形象忽必烈,也是该作品着力刻画的人物。忽必烈作为矛盾的对立面,是大宋亡朝的葬送者,也是文天祥的强大对手。编剧并没有因塑造文天祥的伟岸形象而刻意丑化忽必烈,反而站在了大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解读了以铁血武力吞并南宋、同时也推动中华历史进程的元朝第一任皇帝忽必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忽必烈是一个宏图大略的统治者,他自幼深受汉儒学说的影响,一向尊孔礼儒,重视汉人才干,意图建立蒙汉联合政权,统一国家。文天祥抗元誓死捍卫华夏民族的气节和士子精神;忽必烈志在一统天下,建立空前庞大的大元帝国,二者刀兵相见,如同水火,形成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文天祥与忽必烈》一剧的立意之高远,就在于通过对文天祥与忽必烈两个人物的树立,分别给予了站在中华立场上的中肯历史评价。全剧没有直面描写战争,没有渲染刀光剑影、烽火漫天的杀戮战场,而是以文天祥被俘押解大都、被多次劝降,直至凛然就义为主要内容,以社稷之殒、山河之殇、首邱之憾、大都之辱、囚车之誓、中华之魂等六个桥段,尽情诠释了文天祥心怀故国誓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凛然正气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展现了忽必烈志向高远、爱才惜才的宽阔胸怀。剧中这六个桥段,或通过文天祥内心痛苦的思想斗争、或通过忽必烈与文天祥斗智斗勇的矛盾纠葛,在波澜起伏的情节开展中,形成戏剧悬念,结构合理、疏密得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平实中蕴含着浓烈的真情,细节中彰显出人物特性。不仅将主要人物文天祥与忽必烈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挖掘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得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也对谢太后、小皇帝显等着墨不多的人物,以寥寥几笔勾勒传神,使其鲜活灵动,令人唏嘘动容。刘侗作为一名资深编剧,又长期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和创作、管理工作,深谙戏曲文学的创作法则及戏曲艺术表演规律,以严谨的戏剧结构之张力,与优美的唱词和生动的道白抒情达意,为演员和音乐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北京曲剧虽然没有严格的行当划分,但是依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和性格,从演员音乐形象的描摹、曲牌的运用和人物行为动作的强调,塑造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饱满。既有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又不失戏曲艺术新时代的活力风采。《文天祥与忽必烈》在编剧上的另一亮点是,将文天祥的传世名篇运用其中,不仅深化了人物、渲染了剧情,更将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气节浸润其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揭示了文天祥成长的根本在于从小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上,实现了培根铸魂。

《文天祥与忽必烈》的音乐和唱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曲剧在音乐唱腔上通过70余年的发展、创造,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曲牌和唱腔体系。该剧在音乐和唱腔上,既擅于借鉴运作北京曲剧传统的曲牌和唱腔板式,根据人物内心情感和所处情境的不同,为多个人物精心设计了丰富的曲牌,令喜欢北京曲剧唱腔的观众一饱耳福。该剧的作曲戴颐生、音乐制作马洪波和配器顾静媛,在继承传统的基调上,又为丰富该剧的音乐元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创新,极大丰富提升了音乐的表现力,如在忽必烈的唱腔中融入了明显的蒙古族的音乐曲调、在文天祥的唱腔音乐中加进了他家乡的韵调。既丰富了北京曲剧的音乐表现力,又为映衬表现人物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文天祥与忽必烈》不仅在唱腔曲牌的安排上遵循北京曲剧的规律和特色,为突出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设计了对唱、合唱等不同的形式,新颖的编排,加上演员的精彩表现,使得多个精彩的唱段萦绕在观众耳畔,亦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一部好戏的成功是多方的通力合作与倾情的付出。《文天祥与忽必烈》的主创团队,秉承北京曲剧团的优良作风和严谨的艺术态度,在该剧导演赵伟明的统率下,编剧、音乐和唱腔华彩呈现,舞美、灯光、服装、造型设计和舞蹈编排等,均可圈可点匠心独具形成合力,为该剧的成功添砖加瓦奠定了坚实的基调。

薪火相传 人才辈出

北京曲剧团成立的时间虽然不是太悠久,但已走过了70余年的历程,不仅留下了多部经典的剧目,更留下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代又一代的曲剧人,创新实践、传承有序,为北京曲剧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北京曲剧团团长崔迪的带领下,全团上下一盘棋,出人出戏,以戏育人,因戏扬名,让中青年的艺术后备力量,在一部部经典剧目中打下扎实的艺术根基,在一个个新编大戏中展示艺术才华,不断积累艺术经验,赢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文天祥与忽必烈》在演员的选择上,凝聚了院团的中坚和新生艺术力量,满台生辉、星光熠熠,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艺术风貌。

《文天祥与忽必烈》首场演出中文天祥的饰演者胡优,作为曲剧团的中坚力量,在多部经典剧目,如《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中担任主演,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在新编大戏《九重阙》中成功饰演康熙,声誉鹊起,赢得了广泛好评。胡优在该剧中饰演的文天祥,以俊朗帅气的扮相、明净宽亮的嗓音、韵味十足的唱念和细腻沉稳的表演,博得一片喝彩。他饰演的文天祥血肉丰满,不浮于表象,情感真挚层次鲜明。对前辈先贤的敬、对君王的忠、对父母的孝、对妻儿的爱和对元朝君臣的不卑不亢、淡定自若,骨子里显露出的宁死不屈的傲骨,全都拿捏展示得恰到好处。胡优的唱功扎实、韵味老道,且高低自如、音域宽广,多个核心唱段“入赣江”“罄竹难书”“正气歌”,令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彩声连连。他不仅唱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还让观众充分感悟到了北京曲剧男生唱腔的艺术魅力,显示出良好艺术素养和过硬的艺术实力。李相岿饰演的忽必烈,豪迈刚毅气度不凡,尽显君王的霸气、谋略与胸襟。他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没有把人物脸谱化,而是从人物出发,分寸把握得当,表演上松驰自如。他的声音高亢宽亮,极有穿透力,与塑造的人物性格和形象极为吻合。此外,陈虹菁饰演的文夫人、李亚桥饰演的文七妹、宿晓默饰演的谢道清等,虽然戏份不是太多,但是都以符合人物的扮相举止、悦耳动听的唱念和饱含情感的表演打动了观众,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

《文天祥与忽必烈》用符合戏曲艺术规律的表现手法,真实还原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再现了历史人物的慷慨悲歌壮烈成仁的感人故事,激荡着振奋人心的民族精神,深刻挖掘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深刻内涵。当然,一部剧作的成功,要经过不断的舞台实践和精心的打磨,该剧同样要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艺术表现手法精益求精、不断磨砺,力争将该剧打造成为立得住、留得下、叫得响的新时代精品力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