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首单,中关村综保区“新”在何处?

完成首单,中关村综保区“新”在何处?
2024年09月08日 08:23 北京日报

近日,中关村综保区迎来正式验收后的首单货物入区。载有北京烯谷科技有限公司一批进口货物的货车顺利完成通关环节,进入中关村综保区,全程耗时仅几秒钟。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中关村综保区超90%的产业空间将用于企业科技研发。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定位,以及不断拓展的新型贸易服务业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研发型企业入驻。中关村综保区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办理开工手续,预计9月底开工建设。

“保税研发”省成本首批货物顺利通关

“我们是北京市最早批准、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先后推出一系列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新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落地应用。”昨日,北青报记者来到中关村综保区大厦,见到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BGI)副总裁陆伟俊。今年8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北京烯谷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综保区成立,落户创新研发主楼4层,陆伟俊担任公司董事、法定代表人。不久前,该公司的第一批进口货物顺利完成通关,这也成为中关村综保区正式验收后的首单入区货物。

据了解,这批货物是从海外进口的“电镜载网”,它是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的重要耗材。米粒大小的电镜载网,厚度仅有25微米左右,属于超薄碳膜产品。“虽然它个头很小,但在蛋白质结构解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陆伟俊解释说。

为什么要做蛋白质结构解析?陆伟俊举例说,G蛋白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家族,超过800个,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着“传感器”作用。针对G蛋白的解析,有助于研发攻克恶性肿瘤的“靶向药”。在人体800多个G蛋白靶点中,目前仅有134个被开发,其开发水平与现阶段的蛋白质解析水平息息相关。

科研人员利用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做蛋白质结构解析时,需要将冷冻处理的蛋白原液滴到“电镜载网”上。“‘电镜载网’起到支撑样品并提供导电性的作用。通俗地理解,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与电镜载网的关系,就像打印机与墨粉。”陆伟俊解释说,德国是高端冷冻电镜载网的主要生产国,全球每年消耗约200万片电镜载网,中国市场占比约15%至20%,且严重依赖进口。

但是,德国生产的“电镜载网”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厚度不均,蛋白原液滴到“电镜载网”上,中间薄、两边厚,不利于数据分析;另外还有导电性差、电荷易积累等问题。烯谷科技从海外进口“电镜载网”后,利用石墨烯材料对其进行改良,有助于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及结构解析效果。

“保税研发”,这是中关村综保区的核心功能。陆伟俊表示,受益于中关村综保区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功能优势,可以为该公司新产品的科研和进出口带来强大助力。“‘电镜载网’进入中关村综保区后,仍处于保税状态,我们可以直接在综保区内对进口材料进行研发和加工,暂缓缴纳14%的进口关税。”

“保税维修”省时间出口设备回国返修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关村企业,其核心产品“储能变流器”出货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三。中关村综保区专为研发企业搭建的保税维修、保税检测、融资租赁等保税服务体系,成为吸引索英电气入驻中关村综保区的重要原因。

据索英电气董事长王仕城介绍,近年来,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增长显著,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正在不断加速。但是,无论风电还是光伏发电,其发电量都是有波动的,随着风力大小、光照强弱而改变。这样的波动性对电网的平稳运行非常不利,因此就要用到储能来平衡这种波动。

“储能就像调节电力负荷的大型‘充电宝’,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将储存的‘绿电’稳定可靠地输送到千家万户,储能变流器就是其中实现‘毫秒级’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核心电力电子设备。”王仕城说,索英电气生产的储能变流器已应用到马尔代夫等海岛国家,利用“新能源+储能”助力无电或用电困难地区海岛供电。

出口到国外的设备也会遇到回国返修的问题。王仕城介绍,入驻中关村综保区以前,企业办理返修的流程是:返修设备到港后进行海关申报、审批、缴纳保证金、查验出关放行,运输至公司、维修、维修完成后运输至海关、复出口、退保证金。抛掉中间维修环节,办理各项手续所需的时间就达到5至7天。同时还受到保税维修产品目录的限制。

入驻中关村综保区后,只要是企业自研的产品就不受保税维修产品目录的限制,范围大大拓宽。同时,在货物流动时效上能大大压缩,且无需缴纳保证金。“既节省了出关物流运输时间,又降低了企业在这个环节的经营成本。”王仕城说,“同时还提高了返修效率和服务质量,这是我们觉得中关村综保区在帮助中国企业出海上的很重要的支持与创新服务。”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关村综保区将持续丰富“保税+”业态内涵,拓展高端设备的保税检测、保税维修等新型保税业态,吸引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孵化平台入区发展。

“查验平台”加紧建九成空间研发定制

中关村综保区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在66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中,90%的空间专为科技研发定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正式验收以来,中关村综保区不断加强项目引进。截至目前,项目库储备项目已达到90余个,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类企业占比近五成。

据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处副处长黑煜介绍,为吸引研发企业入驻,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水平,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中关村综保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特殊物品查验平台”和“超洁净查验平台”,预计11月底完工。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特殊物品查验平台”和“超洁净查验平台”位于中关村综保区内的海关查验中心三层,占地面积超1700平方米。其中,超洁净查验平台是为集成电路类、检测类企业采购的芯片、晶圆等对储存环境有较高洁净度要求的货物入区,提供查验、暂存场地。

“达到了洁净度千级的要求,就像医院的手术室一样无菌、无尘。”实验室设计人员、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小曼介绍说,超洁净查验平台通过有序的气流组织,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后送到室内,同一时间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到室外。

为了达到净化要求,室外空气需经过两轮过滤后输送到室内。其中,洁净组合式空调机组对空气进行初次过滤,滤除其中的灰尘、细颗粒物;随后,空气经由管道输送至房间送风口,利用高效过滤器进行二次过滤,最终达到千级洁净室的洁净度标准。

此外,为保障室内洁净度,有序的气流组织是关键一环。超洁净查验平台采用单向送风、单向出风的方式,避免因气流混乱导致污染气体排不出去。人员及货物进入超洁净查验平台前,需先经过风淋室,进行吹扫处理。查验人员也要身穿洁净服开展各项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超洁净查验平台将提供常温(25℃)、低温(-20℃)、超低温(-60℃)等不同的温度环境,满足货物存储的特殊要求。

中关村综保区同步建设的“特殊物品查验平台”,将为生物医药类企业在区内开展生产研发所需的原材料、试剂等(血液、细胞、菌种等)特殊物品提供查验及暂存场地,以实现特殊物品在区内进行查验。

未来,中关村综保区将形成涵盖政策服务、融资对接、资源赋能、知识产权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服务研发创新全流程和产业全生命周期,让更多优质企业项目向综合保税区集聚,持续释放国家级开放平台带动效应。

释疑

取消物理围网如何管得住?

综合保税区内的进口货物全部处于保税存储状态,如果有人擅自将保税货物、物品运出综保区,将如何监管?

国内现有的160多个综保区均在边界处设置高度达2.5米的围网或隔离围墙,将综保区与外界通过物理方式隔离开来,有效监管货物出入区。但是,北青报记者昨日实地探访中关村综保区时发现,四周分界处并没有设立围网或围墙,仅由一圈半人多高的绿篱隔开。

取消物理围网,如何管得住?据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方涛介绍,中关村综保区是我国首个以“电子围网”模式管理的综保区,以“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的方式,替代原有物理周界隔离设施和实体卡口,这是中关村综保区的最大亮点。

在中关村综保区分界处的绿篱内,每隔2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灯杆”。仔细观察,上面搭载的不只是路灯,还有2台AI智能高清相机。“这台相机不仅能抓拍高清图像,还有人脸追踪功能。如果有人员穿越综保区边界,AI相机会自动抓拍三张照片,将穿越前、中、后三个阶段全部记录下来,用于后期调查取证。”方涛说。

除了AI相机,中关村综保区分界线上每隔200米还布设了1台毫米波雷达。当遇到暴风雨雪和浓雾天气,能见度低时,毫米波雷达可以起到辅助监控的作用,通过毫米电子波来识别、记录人员穿越的行为。

据介绍,在中关村综保区2840米的分界线上,共安装了367台AI智能高清相机、41台毫米波雷达,共同构成“电子围网”。相机和雷达捕捉到的数据直接传输至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不仅能在指挥中心大屏上显示出穿越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还能发出人员穿越报警,提示海关人员赴现场处置。

如果说“电子围网”是对人员穿越综保区边界的行为进行识别取证,那么“电子围栏”则是对综保区内的保税货物进行监管。海关人员通过比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保税货物申报数据等信息,掌握保税货物状态。

此外,中关村综保区进出车辆的实体卡口也被升级改造为智能通道,打造“非必要无阻断”的海关监管新模式。方涛介绍,综保区入口处没有安装道闸杆,车辆可以直接驶入综保区。出口处道闸杆则维持抬起的状态,实现非必要无阻断,提高通关效率。只有当系统识别出车辆存在问题时,出口处的道闸杆才会落下,阻拦车辆驶离。

“看似是一个小改动,背后需要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作为支撑。我们对所有进入综保区的车辆进行数字跟踪,实时掌握其行驶轨迹、运行状态等信息,精准反映进出综保区的业务情况。同时,对进出综保区的货物实施差异化风险防控模式,实现顺势监管、高效监管。”方涛说。

对话

中关村综保区分三期建设 2026年底全部竣工

对话人: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处副处长 黑煜

北青报:北京依托两大机场,已经设立了天竺综保区和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为何还要在海淀设立中关村综保区?

黑煜: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致力打造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的发展目标,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首次提出打造“研发设计中心”的建设任务。基于国家重大战略,海淀区提出申报中关村综保区的设想,打造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首都经济“压舱石”、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海淀区的创新优势明显。辖区内拥有37所高等院校、160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023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科研人员等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密集,为中关村综保区发挥研发检测、科技服务等核心功能提供了支撑。

中关村综保区通过验收后,与天竺综保区、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形成优势特色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北青报:中关村综保区如何体现“研发创新”特色?

黑煜:中关村综保区将构建“2+2+N”保税业务体系。即,两大核心业务: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两大重点业务: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同时,拓展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N个保税服务业态。

传统综保区一般紧邻机场、港口,但是中关村综保区不贴临空港,反而距离都市圈较近,周边科技氛围浓厚。在空间上,中关村综保区90%空间为科技研发设计,各产业楼宇层高4.8至6米,部分楼宇局部可达7米。一层承重为1吨/平方米,二层及以上承重为0.5吨/平方米,研发企业可在综保区内进行小试、中试,开展各项研发业务。同时,综保区内规划了大型会议中心、保税展示空间等,这些配套设施为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提供了便利。

北青报:中关村综保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

黑煜:中关村综保区分三期建设。目前,中关村综保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建筑规模共约17万平方米,包括创新研发主楼、海关查验中心、库房,以及综保区围网外的办公区。

中关村综保区二期工程将于9月底开工建设,建筑规模约28万平方米,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到中试业务。随后,还将开展中关村综保区三期工程建设,规划了大型会议中心、保税展示空间等,预计2026年底全部竣工。

此外,中关村综保区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在加紧规划建设。比如,在中关村综保区北侧规划了4块商业用地,未来可为中关村综保区提供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斌 供图/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