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处丰水期,滨水空间将从“好看”转向“好玩”“好用”

北京正处丰水期,滨水空间将从“好看”转向“好玩”“好用”
2024年10月28日 19:53 北京日报

10月28日,聚焦“坚持流域系统治理 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和水生态保护修复”议题,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议政会。与会委员和专家呼吁,利用城市更新契机加强滨水空间融合利用,让滨水空间从“好看”转向“好玩”“好用”。

今年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建设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与市委统战部共同组织党派团体成员和专家学者组建调研组,就加强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和水生态保护修复等议题开展调研协商。议政会上,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主任潘安君介绍了调研总体情况。

调研组调研发现,北京市高度重视流域系统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典范。目前,北京市地表水储量达到43.1亿立方米,地下水连续九年回升13.7米,储量增加70亿立方米,再生水配置利用量达12.6亿立方米,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五大主干河流连续四年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鱼类种类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86%,桃花水母、黑鹳、黑脸琵鹭、低斑蜻等珍稀物种频现多个水域,水生态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调研组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建立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流域治理组织领导体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针对北京流域特点和工作需要,大力推进流域保护立法,推动制定《北京市流域保护条例》,加快永定河流域立法进程,为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加强流域综合执法和监测评价,健全完善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流域协同监管能力。

调研组还建议,要突出重点,加强政策统筹,加快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滨水空间融合治理、增强水岸活力。将水岸空间融合开发利用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纳入正在编制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实施细则》。针对城区水岸空间割裂的现状,应利用城市更新契机,加强滨水空间融合利用,升级激发滨水空间活力,实现从“好看”转向“好玩”“好用”。借鉴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经验 ,打造更多更高品质水岸经济消费和生活新场景,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委员专家建议——

以近自然生态建设减少对水资源依赖

随着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深入推进,水资源作为关键要素的作用愈发凸显。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付玉杰建议,要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原则,重视和推行近自然生态建设,尤其在物种选择和植被配置上,强化绿化物种选择的科学化,减少蒿属植物等易致敏的植物,统筹考虑生态效益与民众健康。通过“近自然”的物种配置,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的自然环境,减少人类对水资源、能源等的依赖,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可持续发展。

抓住丰水期有效恢复地下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赵勇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他说,近年来北京地下水水位持续快速回升,但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基本水情没有改变。北京地区降水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其中主周期为33年,当前正处在2012年以来丰水周期的后半段,从概率上判断,这个丰水周期还会持续2至6年,然后是持续15至18年的枯水周期。要抓住丰水期有利时机有效恢复地下水,研究编制地下水综合治理保护规划,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取供用排和循环利用”协同监管,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最大限度恢复和保障被挤占的河湖生态水量和地下水,实现地下水持续性修复,同时要积极应对地下水位快速回升过程中伴生的风险。

完善洪水调蓄控制提升流域安全

洪水空间是重要的水生态空间,是解决水灾害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流域安全韧性的必要条件。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万超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发言。他建议加强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优先保证洪水空间,给洪水以出路,补齐防洪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短板。流域控制性水库是流域防洪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21座大中型水库控制了境内山区面积的68%,但流经副中心的北运河流域控制率为45%,房山所在大清河(拒马河)流域控制率仅为21%,应推动规划水库实施,提高洪水调蓄控制能力,完善洪水调蓄控制体系。同时加强洪水空间管控,改建过水能力不足的闸、桥梁及其他局部卡口,加强公众应急教育,探索建立相关保险制度,提高灾害风险的社会承受能力。

市政协供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