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齐友明告诉记者,多支“优学助研”高水平学生科创团队,奔赴首都发展一线和祖国各地,完成37项科创攻坚惠民成果转化,带头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助力生物技术企业产能增值4200余万元,实现偏远地区每年农业增收近200万元。
我国是小浆果(蓝莓、蔓越莓等)生产大国,但国外育种科研单位和跨国企业培育的优质浆果良种均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浆果产业发展的真正的“卡脖子”技术。近三年来,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23个学生团队,500余人次前往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河南、陕西、新疆等8个省份、35个小浆果产业基地,与中粮营养研究院等43家企业单位共建调研,跋涉近28000公里,逐步梳理出蓝莓等小浆果研究方法缺乏、技术体系落后、数据信息匮乏等关键痛点,编印近10万字《“小”浆果“大”产业》调研报告,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产业基地采纳,为我国创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实现小浆果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学生党支部与全国6省8县25个基地深度联建,独创复合小浆果红酵素发酵工艺,创新花色苷与叶黄素复配工艺,开发构建国内唯一的小浆果数据库,助力形成新品种浆果产业发展新行标。为湖北、洛阳、襄阳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技术转化,实现产能增值4200万元。创新工艺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工匠精神”之赞誉,获寒地小浆果首席科学家翟俊伟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逯家富教授的大力推荐。此项技术现已申请专利13项,取得专利授权8项,专利第一发明人均为学生党员,获全国“挑战杯”主赛道一等奖。
学生党支部利用寒暑假前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黑龙江佳木斯市等地的种植基地,以小浆果创新工艺为少数民族地区浆果种植赋能增产,研发出树莓果酒、酵素、无添加树莓饮品、天然色素、精油等20多款周边商品,与果农一道收果、分拣、清洗、包装、冷冻,实现每年农业增收近200万元。一颗颗小浆果,铺出百姓共富路,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