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为何难以“彻底删除”

个人信息为何难以“彻底删除”
2025年01月02日 18:33 北京日报

近日,徐航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一项重要权利,个人信息删除权旨在赋予公民对个人信息更多的选择权与控制权,使其能够在个人信息被滥用、过时或不再需要时,将其从网络环境中自由移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涵盖范围、处理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免责条款、补救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将个人信息删除权正式纳入法律规范之中。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也作出了要求。在这些法律中,个人信息删除权被赋予了较为明确的法律地位,是公民在数字信息时代维护信息自主的重要体现。尽管个人信息删除权的相关法律保障已取得阶段性的进步,但在落实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权利的行使范围不清晰。法律条文中虽明确了个人信息删除权的适用情形,但这些规定总体上仍然原则性较强,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个人信息”的范围往往并不清晰。例如,在社交平台上,用户的文字、图片、视频发布后,除了直接的个人信息,还可能通过互动、点赞、评论等形成大量衍生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属于可以删除的个人信息范围,目前尚存争议。并且,信息在网络上可能被多次转载和传播,一旦传播链条过长,信息主体要求删除时可能无法完全追踪到所有传播节点,删除操作变得复杂而困难。

二是个人信息难以“彻底删除”。即使删除请求合理且符合法律规定,信息处理者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彻底删除”也是一大难题。在现代网络信息社会中,收集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成本也越来越低,但是删除个人信息的成本却比较高。互联网数据的存储不仅仅局限于服务器本身,云存储、备份、缓存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存在,使得数据即便被删除,仍然可能残留在某些存储设备中或被第三方备份系统保存。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有的个人信息难以做到彻底删除,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删除。

三是面临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难题。当前,个人信息的跨境流动成为常态。跨境数据流动的复杂性使得个人信息删除权的行使面临更多阻力。例如,当用户向平台提出删除请求时,该请求如何在不同司法辖区内得到有效执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是面临公民权利与责任的冲突。个人信息删除权的行使可能与公民的其他权利、义务产生冲突。例如,在一些司法程序中,某些个人信息作为证据需要保留,即便信息主体要求删除也无法立即实现。

面对个人信息删除权在实践中的诸多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之策至关重要。为保障该权利在实践中得以充分行使,应综合考虑现有立法、技术进步以及监管单位的协作等要素,形成多元协同的删除权落实机制。 (高昂 辑)

作者: 徐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