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人口逐步向外围拓展聚集、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场景涌现……大数据细化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颗粒度”,对城市热点诉求进行回应。近日,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在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本市创新开展大数据体检,并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大数据体检蓝皮书》。蓝皮书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鲜活的数据展现总体规划实施和城市建设治理的重要成效。
万亿级科创产业集群格局稳定
蓝皮书显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加紧密。全市创新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稳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主要集聚在西部的上地-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以及东部的望京-北京商务中心区-亦庄地区。
全市科技产业创新产出集中度较高,从专利来看,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亦庄、昌平等地区。根据蓝皮书,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的主体贡献了全市近一半的专利产出,主要分布在西长安街、东直门、中关村、上地等地区,主营业务包括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石油化工业等。
“相关研究表明,人才分布呈现出了生活指向性,人才对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紧凑多元空间的需求,使咖啡厅、图书馆等成为吸引创新人才的重要配套设施。”蓝皮书提到,根据测算,中心城区内产业用地的生活性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餐馆、冷饮店、咖啡店、超市、便利店、体育场馆等设施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科创产业用地的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中心城外就业中心发展迅速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以来,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重点功能区建设发展,“人随产业走”效应持续显现,相关区域居住、就业人口增长明显。
蓝皮书显示,就业人口分布从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核心区等既有就业中心逐步向外围拓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的丽泽商务区、新首钢、海淀永丰、丰台科技园等,平原多点地区的亦庄新城东部及西南部、房山大学城、昌平沙河、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区域增长明显。同时,昌平新城、亦庄新城、丽泽商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地区成为留京高校毕业生择业增幅较显著的地区。
根据蓝皮书,总体规划批复以来,中心城外就业中心发展迅速,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勤组团逐渐形成,通州向朝阳通勤强度随之降低。大兴、顺义、房山等区随着地区产业发展,也形成了新的通勤组团。数据显示,本市当前有约60%的通勤人口为区内通勤;北京城市副中心内部通勤比例由2019年约35%上升至2023年约37%。
在区域人口的交互流动上,京津冀地区内部的人口迁入、迁出占据主导地位。北京迁出至天津、河北的人口约占北京总流出量的33%,天津、河北迁入北京的人口约占北京总流入量的29%。
绿色发展方面,总体规划批复以来,北京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逐渐提升。202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全市公园绿地总数提升至1065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龙潭公园、玉渊潭公园、东坝郊野公园等已成为居民跑步、骑行的热门场所。
商圈总客流量超过2019年水平
本市绿道对居民的吸引力有所提升。蓝皮书显示,依据手机指令及定位数据分析,2023年绿道客流量较2022年整体提升约5%。以凉水河、北运河、马驹桥为代表的东南部滨水、湿地绿道使用人群呈现出中青年占比高的特点;中心城区及位于生态涵养区的野鸭湖、金海湖绿道则呈现较高的老年人占比。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蓝皮书,全市商业活力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呈现多组团分布,中心城区高度集中,平原多点地区主要沿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例如,城市副中心新增的梨园商业活力集聚区和通州万达、九棵树和土桥等存量商业区构成了商业带,沿地铁线路向西南延伸。
根据手机指令数据,全市商圈总客流量已提升并超过2019年水平,京外客流比例由约6%提升至约9%。国贸-朝阳门区域与三里屯、王府井、大望路、双井、九龙山合生汇等空间临近的集聚区商业消费联动强度突出,同时辐射到亮马河、望京、青年路等区域,已基本形成商业设施连绵成片、服务水平高、消费氛围浓郁的商业片区。
共享发展方面,全市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持续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场景涌现,提升了生活便利度。例如,夜间中心城区药店步行15分钟覆盖率由线下场景的51%提升至线下线上融合场景的82%。
来源:北京日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