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暖冬”天气影响,北京各大冰场尚未开放,然而,仍有些市民不顾危险,在野外河湖“冰钓”“滑野冰”。一旦发生冰面落水意外该如何自救?哪种施救方法是错误的?身着羽绒服是否能延缓下沉速度?
近日,在大运河森林公园,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在冰河中演练水面救援,提醒市民远离“野冰”。
近日,北京通州消防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演练冰面救援。
正确姿势:
落水周围冰面不结实,扒住冰面腿部打水提供浮力
“如何自救、施救与落水人员周边的冰面厚度有很大关系。”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主持了当天的冰面救援演练,“为了呈现薄厚冰面,我们提前两天切割出一个4米见方的水面,经过两天的冰冻,水面形成了4到5厘米的薄冰面,和周边8到10厘米的厚冰面形成了对比。”
“肉眼看上去,薄冰面和厚冰面有明显的分界线,但如果光线变差或被雪覆盖,分界线就可能看不清楚,这也是很多人会掉入冰窟窿的原因。”祁兴龙讲解完,安排一名身着隔水保温的冰面救援服的消防员走到薄冰面上。一开始,消防员站立不动,冰面没有破裂,消防员刚一走动跳跃,冰面瞬间破裂,消防员落水。
遇到厚冰面,可手撑冰面爬出水面。
在可以接触到厚冰面的一侧,消防员张开双臂撑在冰面上,防止自己下坠,随后手臂发力将身体撑出水面,继而爬到冰面上。“可以看到,遇到厚冰面,确实可以通过直接支撑冰面的方式将身体‘拔’出水面,然后朝着岸边匍匐爬行或翻滚,防止冰面二次破裂。”
遇到薄冰面,双腿不停打水很重要。
如果落水人员接触不到厚冰面,周围都是不结实的薄冰面时,该如何脱困呢?“首先尽早大声呼救,不要惊慌,身体一旦紧张,手脚就不灵活,其次让头部露出水面,手臂要扒住冰面,而不是压住冰面,双腿不停打水,给身体提供向上和向前的浮力,之后不断向冰面蠕动爬行。”祁兴龙说。
错误救援:
手拉手救援很危险,容易导致连环落水
如果落水人员失去自救能力,他人该如何出手施救?尤其是在没有专业冰面救援装备的情况下,该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营救落水人员呢?
“首先我们要排除一种错误危险的营救方法,就是施救人员站在冰面上手拉手的方式。”祁兴龙组织三名消防员演示这一方法,一名消防员模拟落水人员,另外两名消防员模拟施救人员。只见最靠近冰窟窿的施救人员,一下子就被落水人员拽倒,瞬间滑落水中,第二名施救人员也被拽了一个趔趄。
站在冰面手拉手救援很危险,容易导致连环落水。
祁兴龙说,真实环境只会比演练更激烈,落水人员凭借强大求生本能,会使出全力抓住施救人员,极易将他人一同拉下水。“连环落水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原本只是一个人落水,结果最后五六个人,甚至七八个人都掉水里了。”
“相对安全的施救方法是及时报警,然后在周边寻找救生圈、绳索、木棍等可漂浮、可抛投的工具。”祁兴龙说,北京河湖周边一般都会放置救生圈,施救人员找到后,站在安全区域,抛投给落水人员,待其套在身上后,拖拽救生圈上的绳索,将落水人员拉上岸。
尽量选择可漂浮、可抛投的工具施救。
消防员还演示了使用木棍施救。祁兴龙提醒,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施救人员尽量不要直接手抓落水人员,应该利用绳索、木棍等工具拖拽落水人员,以确保自身安全。
亲测传言:
身着羽绒服,短时间有一定浮力
有网友称,羽绒服能起到救生衣的作用,可以为落水人员提供浮力以等待救援,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呢?祁兴龙身着一件普通羽绒服跳入冰河,“以身试险”,亲测网络传言。
“能浮起来!”跳下水后,祁兴龙的确可以仰面漂浮在水面,但仅仅过去30秒,随着身体因为寒冷不受控制地摆动,河水很快钻进羽绒服及其他衣物,祁兴龙的身体开始下沉,其他消防员赶紧将祁兴龙拉出水面。
羽绒服可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浮力。
“羽绒服可以在短时间内为落水人员提供一定浮力,但这与羽绒服的充绒量、蓬松度,以及面料的防水性能有很大关系,普通羽绒服并不能提供长时间的浮力,进水后的羽绒服还会变得比较沉重,不一定能撑到救援人员的到来。”祁兴龙一边打着寒战一边解释。
牢记一点:选择正规冰场,不要“滑野冰”。
切记:安全滑冰选正规冰场
不管是自救还是施救,都是危险发生后的补救。演练的最后,祁兴龙提醒市民,如果想安全滑冰,最重要的一点:选择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正规冰场,一定不要“滑野冰”,也不要把冰面当作过河的捷径,步行、开车都应绕行。
同时,市民也千万别凭个人经验判断冰面是否结实,野外冰面及水下情况不明,且缺乏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一旦落水,很难自救与施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