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金观平:巩固治理影子银行成效

经济日报金观平:巩固治理影子银行成效
2025年01月06日 07:13 北京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显示,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总体稳定,信用中介功能、期限转换功能规范有序,杠杆情况平稳可控,较好发挥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备受市场关注的高风险业务得到重点清理,违法违规活动大幅下降。

何谓影子银行?简单来说,影子银行是无银行之名却行银行之实的一类业务活动。众所周知,由于涉及存款安全、信用风险防控、经济金融稳定等重大事项,银行需要保持稳健经营。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将银行列为特许经营行业,必须持牌经营,其经营行为须严格接受监管约束。影子银行意味着相关业务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约束,很可能滋生风险。

具体到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此前主要集中在部分资产管理产品、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机构参与的信用中介活动,以及地方金融组织、其他非持牌机构开展的具备信用、期限和流动性转换特征的业务。这些业务活动大体有两个特点,一是具备间接融资功能,但其接受的资本监管、信贷发放标准显著低于银行标准;二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跨市场、跨机构、跨行业特征,存在期限错配程度高、业务模式复杂、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

经过多年攻坚治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已持续收敛,治理成效显著。一方面,监管协作和统计监测不断强化,资产管理产品的形态、底层资产、杠杆、关联性、交叉嵌套、期限结构等方面已得到全面监测;另一方面,加通道、加杠杆、层层嵌套的高风险业务得到重点清理,违法违规活动大幅下降。接下来,要持续巩固影子银行风险治理成效,正面引导与强化监管并行,着力做好防风险、促发展工作。

靠前发力,严防高风险业务死灰复燃。治理影子银行风险,重点要抓住违法违规活动,特别是那些加通道、加杠杆、层层嵌套的高风险业务。一要有效识别风险。可进一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清晰、有效识别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与风险。二要化解潜在风险。做到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为此,应持续完善风险监测框架,从银行体系与影子银行的关联性入手,高度关注银行表内资金投资各种特定目的载体的情况,将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有关产品和业务纳入监测范畴。三要稳妥处置风险。可进一步提升监管的全面性,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不留死角和盲区,切实防范打击高风险业务。

与此同时,也要辩证看待影子银行业务,加强正面引导,发挥影子银行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影子银行业务可以在直接融资、风险分担、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面发挥作用。接下来,要落实功能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影子银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来源:经济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