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新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应为第三境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新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应为第三境
2025年01月06日 12:03 北京日报

《人间词话》( 2018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国维最有名的一句话莫过于人生三境界的论断,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言一出,迅速传遍各界,尤其是学人,争相引用,言必称“三境界”。然而,我觉得大家大可不必尽信书,尽泥古。而且他的三境界说并不完美,我觉得有更妥当的说法。

三境界是王国维读词偶得

首先,此三境界不过是王国维读词偶得也,并非属于严格论证的“科学真理”,连他自己后来都觉得不妥、武断,故而补充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也直言不讳地说:“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其牵连绾合之一线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所以我们也不可将王国维的“信口开河”太“奉为圭臬”。换句话说,你读此三句话,也可以有自己的心得,或者提出自己的三境界之说。

中国人长于感性,短于理性,很多文艺理论多属于感发、偶得,而非成系统的文论。自古及今,中国的文艺理论勉强称得上系统的也就一部《文心雕龙》,而其余绝大多数是诗话、词话之类闲言碎语似的感悟、心得,像《诗品》《沧浪诗话》《诗人玉屑》《词论》《白雨斋词话》等,《人间词话》也属此类,是典型的“偶得体”。由王国维将《人间词话》定为64则,另有50则未刊可知,其实,他还有多则“偶得”之论,而整部书也不过粗粗分类,拢而总之罢了,也谈不上什么系统。而且则与则之间也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它是“偶得体”“词话体”。

对三境界论要有批判精神

王国维活在风雨飘摇的清末,自身的生存之道又不顺,内忧外患,苦闷彷徨,所以他十分困惑,迫切需要向哲学寻求解惑,希望能找到一条解放的道路。然而,事与愿违,王国维陷入了“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的困境。他不得不放弃对哲学的研究,寻找另一条解放之路。为了在文学中找到痛苦的安慰,找到自己的生活领域和目标,他的学术注意力从哲学转移到文学。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主义给他带来了审美愉悦,所以他写了《人间词话》。他关注并耽于“文学的非功利性”就足见《人间词话》是兴到之语,甚至有些议论,点到即止,并未深论,这更凸显了它的随意性和不系统性。

比如他“自鸣得意”的“境界”,叶嘉莹就评论说:“什么是境界,王国维不但没说清楚,而且弄得非常混乱,这是王国维的缺点。他确实体会到词里边有一种东西,这个东西他没有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语描述,不得已用了‘境界’两个字。”再比如“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等也引得歧义连篇、争论不断。所以我们在看他的三境界论时就要具有批判精神:他的三境界论有多少能够自圆其说,有几分能够逻辑自洽,有没有可能有另一种说法。

分析三境界贵在合情合理

首先看他的“第一境”,语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本意是讲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结合全词,这里主要表达一种孤独、相思之情。不过将其独立出来,尤其是其“重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表达登高远望,尽收眼底,在学术上表达踽踽独行、孤独求索的心态,也未尝不可。所以王国维将其列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阶段——“积极求索”也是有道理的。但我则有另外的一种感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岂不是胸有成竹、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独孤求败的感觉?

“第二境”语自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本意是讲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因为思念她,我已容颜憔悴。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角度来讲这句话讲得很明确就是奋斗,为之殚精竭虑,为之上下求索,为之心甘情愿。

“第三境”语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本意是讲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发现她正在灯火稀疏处。将其放在“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角度来看不失为漫漫求索之后的豁然开朗,历尽千辛之后的胜利曙光,曲折奋斗之后的终成正果。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不可以理解为混沌初开,求索初遇,问题初现。这就好比科研中的提出问题:苹果落地人人见,而第一个提出“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人才是那个“蓦然回首”者。

科研上的逻辑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一境也,即发现问题之辛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即研究问题之投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三境也,即解决问题之后的豁然,那种“一览众山小”之感,手握利器、睥睨天下的苍茫感,甚至遗世独立、高处不胜寒的落寞感,尽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上。

由此可见,这样的人生三境界说才更符合逻辑,才更有道理。然而套用王国维的那句话,以此来重新排列三境界且不说“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今人有几人许我也不敢说。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贵在合情合理。吾与我也。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左昨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