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开门办报”是联系读者和媒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也是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比如1922年创刊的《向导》就设有“读者之声”专栏,专门用来刊发读者来信、来稿。据1944年11月间的一项统计,彼时陕甘宁边区有近2000名通讯员。
如今,随着通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读者来信到热线电话、从电子邮件到评论留言,读者和媒体之间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便利和顺畅,但与此同时,一些“热线不热”“评论区失控”等问题也开始出现,部分媒体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有时反而变少了。
早在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开门办报”之风。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是全媒体时代“开门办报”的体现,也是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
一
“通联部”“群工部”,往往具有连接内外、通达四方的作用,以推动更强有力的宣传效应。全媒体时代为什么要建好“通联部”“群工部”?或许离不开以下这些原因。
让内容更多元而专业。有人认为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上有数以亿计的内容创作者,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等每天都充斥着海量信息,让人们既能了解身边事,也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新鲜事。不过,在获得信息资讯的同时,不少人也渴望得到更专业的解读和引导,还希望参与讨论评论。然而即使是综合实力再强的媒体,总有一些现场无法立即抵达,总有一些专业领域难以精通,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生产内容信息,那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有时甚至难以与网上那么多内容创作者相竞争。因此,只有通过“开门”,让更多真正的“民间高手”成为媒体的“拍客”“写手”,才能让内容更加多元、更加专业。
让信息更充分而畅通。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高速传播,却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误解误读,甚至引发网络舆情或滋生网络谣言。比如此前曾有“单次住院不能超过15天,否则医保无法报销”的谣言在社交平台传播,由于一些人对医保政策不够了解,专业、权威信息又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谣言快速扩散。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可以让更多群众在媒体所办的平台上发表见解、参与讨论,这也更有助于专业权威信息更加充分、更加畅通地传播和交流,从而切断谣言链条、凝聚更多共识。
让传播更精准而有效。当前,各级各类媒体都在推进系统性变革,积极打造自主可控的客户端,开设各类社交平台账号矩阵。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如何提升流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流量,就算再好的作品也无法传播出去,最终沦为“自娱自乐”。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既有利于精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把媒体想讲的和公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还能让群众成为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参与者,有助于拉近距离、留住人心、提升流量。
二
不论是开门办报,还是开门办台、办网、办端,其实质是牢牢树立受众意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建好“通联部”“群工部”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
比如,“一关了之”。有的盲目自信,骨子里或多或少还有一些专业主义的傲慢,认为内容生产应当是专业工作;有的担心敞开了“大门”,管理跟不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还有的虽然认同“开门”,但又觉各种宣传报道任务已经“压力山大”,根本腾不出手来建“通联部”“群工部”……这都导致一些媒体仍存在“不愿开门”“不想开门”“不敢开门”等心态。
再如,“形同虚设”。有的虽然在客户端开设了用户生产内容的端口,并且开放了评论区,但没有配备足够的运营力量,以及存在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吸引不了多少“客人”入驻,而且就算入驻了,要么无人评论,要么评论了无人回应,网友唱了几次“独角戏”之后自然不愿意再来了。于是,一些冷冷清清的用户生产内容的频道和评论区,最终变得“形同虚设”。
又如,“只开不管”。有的媒体把“开门”作为联系群众、吸引关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底层逻辑和机构设置仍以传统版面或频道内容生产为基础,对自己记者生产的内容能进行有效把关,对用户生产的内容和评论区却没有相对完善的机制来进行统一把关,导致部分评论区成了“风险区”、用户频道成了“隐患通道”,不仅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的甚至还会引发负面舆情。
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开门办端、开门办报不够重视,有的存在应付心态,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有的对自己的平台没有自信,认为网友只喜欢去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和参与互动,多做也是徒劳。当然,技术薄弱、人才欠缺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
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都是建好全媒体时代“通联部”“群工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笔者认为,这个过程离不开转变思想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社交平台成熟的经验;同时也需要有充分的自信,将传统媒体时代的优良传统与先进传播技术相结合,将媒体的独特优势与群众需求相联结。这其中,有这样三篇文章可以做。
让渠道更通畅。渠道的畅通和便捷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媒体可以在客户端开设PGC、UGC的栏目和频道,同时加强技术赋能,让用户在上传文章和视频、参与互动时收获更好的体验感,从而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和网友入驻,创作发布原创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频道栏目不能一开了之,要将更多精力放在运营维护上。比如,浙江卫视“Z视介”推出的“视介官”平台,既为用户提供音视频、图文发布渠道,同时开展各类征集活动来提升用户活跃度。
除了开设栏目频道外,评论区的运营和互动是成本更低、交互更为便利的渠道。安排专业力量,做好评论区的互动,能够发现新闻线索、了解群众呼声、增进情感交流。
让联结更广泛。“通联部”“群工部”在吸引网友、正能量网红等群体生产内容、参与互动的同时,还可以拓展“联”的范围,如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通过开设政务号、个人号以及撰写文章等形式,搭建群众与部门、专家之间的连心桥,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方面,媒体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比如,山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问壹点”平台,推出了“壹点问暖”“壹点问法”“壹点问诊”等18类线上“问系列”在线用户服务子产品,累计入驻相关政企窗口服务单位及专家1750余个(位),服务数量超500万人次。又如,澎湃新闻成立之初,就开设了“澎湃问吧”,以“专家+话题”的形式来打造社群,提升用户黏性。
让支撑更有力。建好全媒体时代“通联部”“群工部”,意味着媒体不仅需要当好专业的内容生产传播者,还要当好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内容运营者管理者。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内容审核力量以及壮大专业运营队伍,在打造温暖亲切的人设形象、活跃用户内容生产和评论区留言的同时,确保内容的安全可控。
回望过去,一支支通讯员队伍、一封封读者来信、一通通热线电话、一条条评论留言,都是媒体发展过程中温暖的印记,也是前行的动力。全媒体时代,如何发挥“通联部”“群工部”更大的作用?也许真诚才是“必杀技”。真心诚意地让群众当主角,把用户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信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来源:浙江宣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