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您或许司空见惯了。可您见过拿酒瓶子、锅盖、苹果当空竹抖的吗?在北下关街道五塔寺社区,记者就见到了这么一位“奇人”——竹缘空竹队的队长王和春,什么物件到了他的手上,都可能变成空竹上下翻飞。
在西直门转河小憩园的空地上,十多位竹缘空竹队的队员正在寒风中练习。只见他们双眼紧盯着空竹,时而跨步,时而转身,时而将空竹抛到空中……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再将空竹稳稳地接住。记者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这些空竹外形各异:有用酒瓶、车轮、锅盖改造的空竹,有多个空竹拼接起来的长空竹,最显眼的是一个直径近一米的金色不锈钢球形空竹。只见王和春将较粗的棉线圈一头绕在金球空竹底部的支点上,另一头缠在自己身上,戴着手套的双手抓着棉线发力,用全身的力量带动着大金球旋转起来。他错着脚步在原地转圈,将大金球从低到高地转了起来。抖这种钢球正是王和春的拿手绝活儿,在保持金球旋转且不落地的同时,他还能将大金球托举起来,让周围竹友也连连称奇。
“我今年59岁,是从2010年起开始接触空竹的。2014年在公园看到别人玩异形空竹,我才开始玩异形空竹。”说着,王和春放下大金球,擦了把汗,又拿起了桌子上的锅盖,把棉线绕在锅盖头和锅盖面的空隙里,轻轻一抖,锅盖仿佛有了生命,随着空竹棉线的抖动而上下跃动着。
为了练出一身绝活儿,王和春经常向他人学习和切磋,现在已经掌握了苹果、钢球等十余种异形空竹。王和春笑着说,经年累月的练习让他总结出一套抖异形空竹的心得:“大的需要劲儿,小的需要技巧。现在无论是什么东西,是大是小,只要自身有一个固定点,或者能把它插在空竹的小头上,我都能把它当空竹抖起来。”王和春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了刚买的苹果,只见他把苹果擦了擦,底部对准空竹小头用力插进去,一个苹果异形空竹就诞生了。缠好线后,他先试着抖了几下,摸索着重心和力度,不一会儿苹果空竹就在他的抖动下来回旋转起来。“异形空竹难在启动,不同的空竹重量和体积不一样,就算都是苹果,也各有不同,需要花一番功夫找重心;而锅盖、酒瓶、茶杯盖类的异形空竹因为易碎,更考验心理素质。”
别人抖空竹大都是为了锻炼身体,王和春却对抖空竹的技巧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王和春认为抖空竹是一种挑战,他的目标是把抖空竹的动作练精练细。无论是标准空竹还是异形空竹,只有动作练习到位、形成肌肉记忆了,才能举一反三,应用到不同的异形空竹中。
一套四五十秒的“上碗”动作,他潜心练了三年。“上碗”的碗是指抖杆末端上碗形的小托,王和春拿起自己擅长的球形空竹来演示,他先将空竹抖起来,然后把空竹抛到半空,迅速反过手,用抖杆末端的圆托稳稳地接住空竹,空竹在“碗”上依然保持着旋转。“这就叫‘上碗’。想当年终于练成的那一刻,我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还反复确认了几遍,心里兴奋极了,这是只有空竹能带给我的欢乐!”王和春说,“抖空竹让我减了近50斤,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协调性、磨炼耐性,还让我获得了成就感。”
王和春演示“上碗”
2016年,王和春担任了竹缘空竹队的队长,空竹队也从当初的2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40多人。如今,几乎每位队员都掌握了几种异形空竹的技巧。空竹队的另一位队长、61岁的张秀琪说:“只要有人愿意学空竹,哪怕是来问问,老王都特高兴,会热情地招呼人家上手试试。”王和春说,未来自己将在擅长的不锈钢球空竹上继续开发和创新,也希望能去到更多地方表演、切磋,将空竹文化带给更多人。
海淀区北下关街道五塔寺社区竹缘空竹队合影(最右侧为王和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