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千年之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的铿锵步伐。2025年,更将坚定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广阔舞台,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今天,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大会盛大召开,精心绘制发展蓝图,定下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
本版摄影常鸣
多点开花:重点产业发展绽放出绚丽华章
2024年的副中心发展篇章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过去一年里,副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运河商务区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新增完工面积11.24万平方米,熠熠生辉;华夏银行总部的地下结构如坚实基石,稳稳落成;首旅集团总部的外立面披上华丽外衣,惊艳亮相;顶点公园、海昌海洋公园如破土而出的春笋,纷纷实现开工……当优质资源如百川归海般向着大运河畔汇聚,副中心的产业结构也在这场时代的盛宴中不断优化升级。
通过发布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全区形成了“1+1+N”产业政策体系,构建起一座坚固的产业大厦。向“新”而行,副中心高瞻远瞩谋划产业发展“三大工程”,精心制定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2024年1至11月,全区新设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比增长61.9%;规模以上企业也如茁壮成长的树木,同比增长25.3%。当年1至10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同比增长46.5%,在全市独占鳌头。
在产业结构优化的浪潮中,副中心新兴产业如破晓的曙光,正加速划破黑夜,照亮未来。区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众多数字科技企业,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领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随着万勋科技等企业的入驻发展,全区重点机器人企业累计达到27家。同时,信通院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如一座巍峨灯塔,照亮数字经济前行之路;创业黑马建成的全国首个数字孪生孵化器孕育着无限的创新可能。随着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落地生根,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突破1200家。
不仅如此,副中心的高端制造业亦如稳健的行者,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该负责人表示,2024年副中心纳入市级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医产协同生态平台如同一座桥梁,上线运行连接起产业两端。小米汽车、中芯京城等企业的入驻,如强劲引擎,带动了汽车制造、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风驰电掣般的快速增长,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8.9%。随着中京烽火、镓创科技等企业的落地,副中心四代半导体主导材料趋于完备。
在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同时,副中心在金融、文化、网络视听等产业上也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实力。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正式揭牌,荣耀上榜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如春风化雨,推动副中心文旅商体多元融合。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作为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标,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北京环球度假区推出的系列季节活动持续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无限音乐节、大运河音乐节等运河潮流文化活动,给副中心演艺市场注入了澎湃的活力。首开通州万象汇的开业为通州消费带来了全新的璀璨去处。
“三最”品牌:擦亮营商环境金色名片
2024年,副中心发挥“两区”政策叠加的强大优势,精心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优的“三最”营商环境品牌,率先在京津冀地区实现改革示范,持续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为了优化城市副中心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通州区深化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机制,2020年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关于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意见》和《通州区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首次违反不予处罚清单(1.0版)》,将50项轻微违法行为列入不予行政处罚情形,为企业发展送上一份温暖的“政策礼包”。
近年来,轻微违法容错纠错清单已升级至4.0版本。市场主体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情形和事项如繁茂的枝叶,丰富扩展至157项,涉及15个业务领域和63部法律法规规章。仅2024年就对227件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免罚金额高达452万余元,为企业发展减轻了负担,真正“轻装上阵”。
除此之外,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通州区如贴心的管家,推出“头等舱、点对点”的靶向服务,实行“即时工作制”,为万象汇等重点项目提供准入服务,推动企业办事体验不断升级。
大型商业综合体首开万象汇于去年9月正式开门迎客,吸引八方来客。其中,多家商户通过“一业一证”模式实现准入即准营。在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技术升级,实现174项企业个人常用信息复用“少填写”,364项可识别电子表单数据“免提交”,211类市级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审批决定加盖政府部门电子印章“零时限”,为企业搭建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近年来,通州区企业“服务包”工作机制持续升级,“双管家”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精准高效解决企业发展诉求。2024年,全区办结企业诉求3200余件,服务事项数量同比增长10%,解决率、满意率持续保持100%。
自去年7月北京市全面推行“一码检查”改革以来,全区基本实现对9735家清单企业“无事不扰”,减少了393次不同部门的重复检查,为企业阔步前行保驾护航。区市场监管局企业信用建设与管理科科长刘海燕介绍,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人员会统一扫描经营主体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或识别法人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过“扫码检查”实施行政检查,“扫码报到”记录其他访企活动,实现监管信息全程记载、监管执法全程留痕,以技术手段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一片公平公正的“法治蓝天”。
副中心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不仅为区域内的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去年11月,“通武廊”商业秘密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搭建起“通武廊”三地商业秘密保护跨区域协作平台,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共享三地信息、整合三地资源、互通三地经验、强化三地协作奠定基础。
今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将依托商业秘密保护联盟平台,成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加强信息共享、优化服务标准、推动法律培训,为三地企业提供标准统一、高效优质的商业秘密保护服务。
启程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2024年,副中心笃行稳进,在发展道路上留下一串坚实脚印,收获累累硕果。2025年,副中心奋斗不歇,满怀期待地踏上新征程。新一年,副中心产业发展将继续向新的高度奋勇腾飞,加快实施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建立“通通办”企业服务平台,将副中心打造为“全域场景创新之城”。
紧扣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全区将推进产业升级,驱动经济高质量跃升。全域创新场景攻坚,聚焦关键领域开展“双百”行动,借重要载体铸就示范标杆。科技创新资源聚焦,搭建校企联合平台,准备建立10家以上校企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助力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十百千”产业集群发力,培育四大千亿产业“航母底座”、十一个百亿级产业“中坚力量”、一批十亿级未来产业“先导力量”,塑造多级产业集群矩阵与新兴育新高地,加快形成“投资+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模式,推进金融中心稳步进阶。研究编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个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开展数字藏品、跨境电商、虚拟产业园建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开辟全新的赛道。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化、专业化、系统化招商机制,推动园区蝶变升级,完善企业专属服务,构建产业繁荣新生态,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同时,将以更高站位和更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精心雕琢城市每一处细节。聚焦主副协同,优化布局与功能,承接功能疏解,增强综合承载力,为城市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全力保障行政办公区,推动企业总部建成投用与国企搬迁,强化运河商务区等区域建设,加快建设多功能融合的滨水活力街区,塑造产城融合典范。推进交通枢纽与重大工程建设,加强轨道站点周边功能集聚和资源整合,优化空间格局,做优城市绿心及三大文化设施区域环境品质和服务功能,打造文化、艺术、休闲、商业融合的高品质城市客厅,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承载能力,全力营造优质承接环境,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家园。
全区将加速打造文旅体商融合地标与创新场景,做强文旅产业,塑造大文旅格局,编制专项规划,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一体规划、系统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与改造传统商圈,为游客绘制一幅丰富多彩的旅游画卷。构建高品质文旅空间,完善运河功能与景观,打造滨水绿道与观光环线,开放遗址公园,推进无界公园建设,依托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集合优质企业共建文旅数据专区,持续做活应用场景,为文旅产业发展搭建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举办高水准文体赛事与活动,擦亮“运河有戏”等文化品牌,谋划场馆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与魅力,增强城市吸引力与活力,为城市注入一股清新灵动的文化气息。
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优质资源加速集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副中心正从“生机勃发”向着“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昂首前进。2025年,副中心将科学谋划、集中统筹、深化改革,持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要求,聚焦重点,锚定建设大局,开启副中心“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的崭新辉煌篇章。
作者: 赵鹏 池阳 王倚剑 谢佳航,常鸣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