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冠军《头脑特工队2》:原来情绪不稳定,是身体爱你的信号

票房冠军《头脑特工队2》:原来情绪不稳定,是身体爱你的信号
2024年07月09日 14:38 壹心理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可能都经历过一些“至暗时刻”:

情绪低落到极点,白天不想出门,提不起劲,一到晚上就失眠、哭泣;

每天都很暴躁、焦虑,又控制不了,感觉很累很压抑;

不知道该怎么活着,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才能让自己感觉好点......

这些至暗时刻,可能是我们遭遇了断崖式分手、丧偶式婚姻、工作变故、经济困难、至亲好友去世后出现的。

这些时刻或许已经过去很久,久到记忆模糊;

也或许是你正在经历,想尽办法回避它。

但《头脑特工队2》告诉我们:

至暗时刻并不会完全消失,它会在脑中掀起一场“情绪大乱斗”;然后留存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人格的一部分。

那我们要如何更好地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呢?

电影一开始就介绍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自救

而影片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把生活中几十年才能解答的疑问,用了2个小时来呈现:

一个人要如何在至暗时刻找回初心、完成自救?

今天,壹心理想透过这部影片的故事,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焦虑,是自救的第一个按钮

《头脑特工队2》中,小女孩莱莉长大了,13岁的她步入了青春期,更多的生活烦恼向她袭来:

最要好的两个朋友,要去其他学校读中学;

最想读的中学,要考核她的冰球能力;

最想融入的冰球团队,从音乐品味到互动方式都跟自己有很多不同……

多重烦恼夹击下,莱莉的脑海中产生了新情绪:

焦焦(焦虑)、慕慕(欣赏)、尬尬(尴尬)、丧丧(沮丧)。

焦焦一出现就占据主导地位,向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乐乐(快乐)介绍自己:“我来保护莱莉远离未来的危险。”

这仿佛是在说:随着人的逐渐成长,纯粹的乐观已经不再能解决一切问题,更复杂的烦恼需要更复杂的情绪来应对。

焦焦把“老情绪们”赶出大脑总部,认为它们已经不能再帮到莱莉,然后催促所有脑细胞,去思考一切潜在风险与应对方案。

虽然有用,但莱莉的大脑逐渐被焦虑填满,愁得夜不能眠,大半夜都在头脑风暴。

原本想保护莱莉的焦焦,成了她最大的压力源。

应对烦恼时,适度的焦虑,的确可以让人更敏锐、更积极、更有动力解决问题。

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莎拉·埃德尔曼在《改善思维、拥抱成长》一书中写道:

感受到某种威胁时,焦虑会让我们采取保护措施。比如,对做报告的焦虑,会促使你好好准备;对临近考试的焦虑,会督促你抓紧学习。焦虑也会在高度压力情境下激发你的能量,改善你的表现……只是当焦虑来得太频繁、太剧烈、令人感到失控,它就会成为问题。”

一旦焦虑动摇了自我根基,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人就会陷入恐惧的漩涡,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莱莉的生活因为过度焦虑,状况百出:

和最好的朋友形同陌路;冰球考核得到低评价;无法好好融入新团队……

尽管焦虑是来帮助我们的,但持续的焦虑会引发失控,而伴随着身体的紧张和唤起,也会演变成一系列负面问题。

所以,当你出现持续的焦虑状态时,或许就是你的身体在提醒你:“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开始自救了。

02 整合,是自救的第二个按钮

《头脑特工队1》里,乐乐从“情绪大乱斗”中拯救了莱莉。

但随着她长大,纯粹的乐观不再起作用,这时起到关键作用的情绪非常让人意外——消极的忧忧。

趁着焦焦不注意,忧忧偷偷返回大脑总部,把焦虑变成忧伤,使莱莉可以用哭泣来释放自己。

第一部中也有类似情节:乐乐过度亢奋,事情走向不可控,忧忧站出来缓和局面,让大家重回冷静。

进化心理学家保罗·W·安德鲁斯等人,在《心理评论》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颇有影响力的文章,指出:

悲伤抑郁可以提高我们在社交情境中评估现实的能力,增强工作集中力,帮我们从错误中学习。这就是失败如何通过忧愁等负面情绪的帮助,升华为成功。

就像忧忧自己说的:“哭泣让我慢下步伐,免被生活重担所困扰。”

与此同时,一向被忽视、被边缘化、没存在感的尬尬也采取了行动:

他原以为焦焦能帮助莱莉,观察后发现焦焦不能,为了做出不让莱莉尴尬的选择,就开始暗中帮助忧忧。

尬尬的反应,一如最初对他的介绍:“很容易脸红尴尬,害怕与人对视,但他总能做出善良的决定。”

忧忧和尬尬合力,帮助莱莉从焦虑中“缓一缓”,泪水释放了压力,亢奋的情绪也逐渐恢复正常。

虽然,负面情绪总是伴随着烦恼而生,但人类数万年的进化机制决定了:负面情绪可以帮助人类在危机中达成平衡协调。

忧愁让人冷静,尴尬带来止损,沮丧减少耗能……每个情绪都不可或缺。

就像拿到“裁员大礼包”后,你愤怒得想要砸了领导的车,但大脑知道放任愤怒不会有好结果,所以这时心底就涌出悲伤。

愤怒变成了哀悼,而哀悼在心理学中的价值非常重要:既在接受过去的逝去,也在整合新的自己。

哀悼是多种情绪达成平衡后的产物,它让我们学会告别过去,切掉一段关系,让自己的心空出一个口子;

然后通过不断重塑成长,不断调节平衡,吸收新的生活经验,完成心理空间的整合,让自己重新变得完整。

所以,当你把自己逼得太紧、焦虑得不行、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不妨大哭一场。

排出情绪垃圾,缓解身心痛苦,在泪水中抱抱自己,温柔地说:

“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当你正确认识这些情绪后,你会发现:每一种情绪都不可怕,相反,它们尽管在你的体内闹得天翻地覆,但最终都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希望你好起来。

03 看见,是自救的第三步

经过焦焦的保护、忧忧的整合,莱莉的自救到了最关键的第三步:确认自我

过去,乐乐等情绪帮助莱莉形成过一个自我:我是个好人。

焦焦夺权后清除了这个自我,帮助莱莉形成了新自我:我还不够好。

你发现了吗?无论是“我是个好人”,还是“我还不够好”,都是非黑即白的单一自我认知。

“我还不够好”这个自我,让莱莉因为自我否定而失控;

当乐乐带着“我是个好人”这个自我,回到大脑总部,想要拯救莱莉,却发现这个自我装不上去。

情绪们在这时意识到:莱莉需要的不是旧的自我,她成长了,应该自己看清自己是谁

于是,乐乐拿掉了旧自我,而莱莉的意识土壤里,则慢慢长出了新自我:

它有时觉得自己很好,有时觉得自己不够好;

有时感到尴尬害羞,有时又想跟大家交朋友;

有时觉得自己是个快乐小机灵,有时又觉得自己搞砸了气氛。

新自我复杂、多元,但更强大、更有力量、更能适应当下。

在心理咨询中,我常听到有来访者说:

“我都快不认识我自己了。”

“现在这段关系,让我很不喜欢自己。”

“我不喜欢现在这个自己,一点也不像我。”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谁。”

其实,这些困扰本身就是一个提醒:

你并没有失去自我,你只是正在形成新的自我。

很多人尚未看清这一点,总想留在舒适区,回到最初的样子,但那种非黑即白的单一自我认知是不具有成长性的。

心理学中有个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保护自己的机制是否更加高级

比如,一位朋友小时候习惯压抑愤怒,讨好别人,她长期使用“压抑”这种低级、幼稚的防御机制;

后来她长大了,经历了一些事情并收获成长,逐渐学会说“NO”,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意愿。

这种保护机制更加高级,因为它融合了她一次次度过至暗时刻的经验,各式各样的策略在大脑里融合、升级,形成一个更灵活、饱满的反应模式。

她不再是过去那个“她”,而是一朵旧土壤里开出来的崭新的花;

但她依然是“她”,带着所有的核心记忆,从过去走到现在;

不久后,她还会走向未来,自我在成长中继续推陈出新。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条不断看见新自我的旅程,那就是:放下过去,活在当下。

04 接纳,才能迎来新的人生

大结局里,经过情绪们一系列的帮忙,莱莉顺利完成了自救。

她向好朋友倾诉真实想法,修复了友谊;

在比赛中重拾对冰球的快乐,拿出最佳状态;

她不再勉强自己融入新团队,而是先活出自己。

遭遇人生至暗时刻,她其实采取了三个措施自救:

1、日渐焦虑,让她开始体验到长大的不容易,面对新的成长;

2、开始整合,用其他情绪来调和焦虑,从压力中恢复平静;

3、逐渐看见,意识到旧自我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顺应并允许自己改变。

新自我复杂而多元,包含了焦虑的我、忧愁的我、快乐的我、尴尬的我……

它们一起扎根在大脑里,融入核心记忆,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焦虑崩溃——协调整合——看见接纳。

每一次人生关键时刻,都伴随着这样一个过程。

或许,你还在自救的过程中,至暗时刻还没有过去,脑中的情绪仍是一团乱麻。

但请不要忘记,除了自我,我们脑海中还拥有别的宝物——

家庭带来的托举、友情带来的支持、热爱带来的自驱力、小猫小狗带来的治愈力……

除了几个主要的情绪,我们的记忆里还有别的感受——

过去快乐回忆带来的喜悦、做好一件事情带来的成就感、运动带来的满足感……

脑神经科学书籍《一生都能好好记忆》中写道:

“一个记忆形成时,会改变你的大脑。你拥有的每一个记忆,都是大脑根据你所经历的事情持续产生物理变化的结果。”

我们现在经历着的每时每刻,都可能化作人格的一部分,一个人以怎样的状态度过现在,会深深影响着TA的未来。

当下的至暗时刻,也会随着问题得到解决,变成充满成就感的回忆,和一个更多元饱满的“我”。

所以,无论当下有多难,都要看见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相信自己会因此而越发强大。

就像电影片尾字幕里,导演对所有观众的祝福:

“我们爱你最本身的样子。”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IAPSP)会员。真实姓名:李心洁。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