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条情绪自救实用指南,心理咨询师也在用

50条情绪自救实用指南,心理咨询师也在用
2024年12月16日 12:01 壹心理

最近几年,经常看到有人用“卡住了”形容自己的人生状态:

不满足于现状,却又害怕改变,内心充满进退两难的“拧巴感”;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快乐不起来,感觉人生充满了“无意义感”;

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想努力自救,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反而越来越迷茫……

很多人因此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攻击和自我贬低。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发现,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公共的“心理困境”:

“心里明白该怎么样,但就是动不了。”

但请你相信,只要你不放弃,即使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找到办法“对付”这个喜怒无常的世界。

当你开始用正确的方式爱自己,做自己的内在小孩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一遍。

你会感受到喷涌而出的生命力,至于那些焦虑与不安,自然烟消云散。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聊:

如何解决自己当下的心理困境,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活得更热烈而自由?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追求卓越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对现状不满时,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去克服障碍,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但有些情况下,我们虽然有变好的意愿,却很难在现实层面做出改变

今年,是我朋友小慧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的第三年。

大学毕业后,她考上了家乡的事业编制,虽然工作稳定,但她并不喜欢。

再加上不懂处理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导致她每天都很痛苦,很抗拒上班。

后来,她偶然接触到了心理学,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很感兴趣,于是产生了转行的念头。

在咨询了一圈专业人士后,小慧打算先在业余时间自学,再决定要不要辞职。

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原因是在很多事情上,小慧都会半途而废,坚持不了几天。

她买了很多书,却每本都是草草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报了很多课,却每个课程都是听了一两节后,就搁置了;

明明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但下班回家后,却宁愿熬夜玩手机也不学习……

她既无法推进做心理咨询师的尝试,也适应不了本来的工作,每天都活得很焦虑内耗。

于是 3 年过去了,她的人生,依旧卡在原地。

生活中有很多人和小慧一样,卡在一个讨厌的工作岗位上、一段错误的关系中或某个人生阶段。

很想变好,甚至知道怎么做是好的,但就是无法付诸行动。

这背后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分析出足够多的理由。

但有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深层心理动力,就是阿德勒提出的“自卑情结”。

在阿德勒看来,个体追求卓越的心理动力源于克服自卑感。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感到自身不足时,就会产生弥补的动机,从而用行动改变现状,变得越来越好。

但当自卑感过于强烈时,反而会阻碍人的成长,这时“自卑情结”就产生了。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将“自卑情结”定义为——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认定自己具备某种不足,并习惯将失败归因于此

它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厌恶,即潜意识里你并不相信自己会变好,或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

在实际行动中,就会下意识地寻找线索证实这种自我厌恶,常常表现为:

对自己非常苛刻,或是对负面反馈特别敏感,甚至会把没有反馈视作对自己的否定。

比如,小慧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专业知识都晦涩难懂,经常看得一头雾水。所以不仅计划经常被打乱,还常常不确定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

这其实很正常,成年人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而且任何人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时都难免走弯路。

小慧却因此得出“我能力不足”“我果然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片面化结论,自然也就很难坚持学下去。

也就是说,自我厌恶让一个人只能接受 100% 的改变,完全无法忍受过渡阶段。

TA们期待能够通过某个明确的动作直接抵达理想状态,这显然不现实。

在转变的过程中,只要出现偏差,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反复几次后,就会变得很无力。

当追求卓越的本能和无力感同时出现时,人就会产生一种“被卡住”的感觉。

对自我的不信任,往往是被成长经历塑造的。

最近爆火的电影《好东西》中,小女孩王茉莉没有特长,在学校的乐队里只能做观众。

她说自己喜欢做观众,妈妈王铁梅看出了她的失落,想给她报班学打鼓。

一开始王茉莉不想学,王铁梅没有逼她,而是劝她试试看,如果不喜欢就不学了。

有一次,王茉莉上台打鼓前感到很紧张,躲进柜子不愿出来,妈妈告诉她“不上台也没关系”。

最后王茉莉鼓起勇气上了台,却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打鼓”,于是选择了放弃,妈妈也没有反对和打压她。

这个情节让我很触动。

整个过程中,王铁梅充分尊重了女儿的“自我”,也带给了女儿最宝贵的人生体验:

允许她诚实地面对自我

如果一个孩子的真实自我被父母接纳,就会形成科胡特所说的“内聚性自我”

这是一种对自我的笃定和信任,是一个人产生内在动机,发掘自主性的起点。

拥有“内聚性自我”的人,能够主动地探索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遇到挫败,也能及时修正自我,或者转变方向。

就像王茉莉在作文里写的:

“但我还小,我还有很长时间去发现自己的爱好,不用现在就定下来最喜欢的事。”

与之相反,大部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和自我有关的教育都是“不诚实”的。

不能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兴趣班,要上“有用的”或“体面的”;

不能半途而废,学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还要达成父母眼中的成绩标准。

TA 们的自我不是真实的,而是被父母灌输和塑造的。

所以很多人长大后,根本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很容易产生无意义感,即我们常说的“空心病”。

还有一部分人像前文的小慧一样,虽然察觉到不对劲,凭直觉想要长出“新的自我”,却很难做到。

因为这个过程一定会面临挫败和阻挠。

有些是来自外界,比如环境的变化或是父母的反对。

还有些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

一个从没体验过“自己说了算”的人,内心是虚弱的、不够稳固的,自然很难完全信任自己。

TA们在行动前,会倾向于先在头脑中不断演练可能产生的结果。

可由于习惯性的“自我批判”,以及经验上的空白,这种评估往往会得出“我不行”的结论,从而抑制行动力。

同时,过去的经验是有惯性的,它即便是错误的,却能带来安全感。

所以遇到挫败时,小慧不会像王茉莉一样寻找新的方向,反而会退行回过去熟悉的模式中。

比如,她会故意拖延下班时间,阻止自己回家学习。

这时,如果再不幸遇到外界的施压,就更难坚持。

这些负面反馈进一步加剧了对自己的不信任,更加厌恶自己。

久而久之,过度的自我厌恶,会让人全盘否定当下的自我,从而产生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想“变好”,就必须完全成为“另一个自我”,一个理想中的自我。

此时,个体想寻找的是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这几乎不可能,所以难免会产生无力感。

阿德勒提出了“目的论”和“创造性自我”的概念,他认为:

人格中存在一种自由成分,能让一个人有目的地生活,并创造性地重塑自己的生活风格。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改变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你必须主动做出选择。

那我们要如何克服自我厌恶,将其转化为“自爱”,逃离“被卡住”的人生状态呢?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说过:

“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能够做出改变了。”

因此,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停止自我批评,看见并接纳真实的自我。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可以试试这个简单的方法:

分别以“我是……”和“我有……”开头,写下10个句子。

接着,通过和自己辩论的方式,逐一判断“我是……”的句子是否正确,并定期更新这个清单。

比如你写下“我是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

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当初想得太绝对了,现在的自己处理工作已经很顺手了。

而“我有……”的清单则会让你发现:你所拥有的内在资源比想象中要多。

比如你可以写下“我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我学习能力很强,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慢慢意识到我本具足”

其次,学会接纳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世界、接受“改变存在客观规律”的现实。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说过:“转变是由很长的波澜不惊和很短的惊涛骇浪组成的,这个惊涛骇浪是需要很久的矛盾和纠结来酝酿。”

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坦然地面对过程中的挫败,不至于被它打倒。

最后,在接纳了自我和现实的基础上,长出新的自我,以更具适应性的方式找到出路。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壹心理推出的新书《我对自己有办法:如何走出日常生活中的50个心理困境》中,给出了日常可操作的实用方法。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做出5%的改变”

将被搁置的计划拿出来,不再去花过多的时间关注效率和结果。

告诉自己:先做出5%的微小改变,无论好坏。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接纳自己,允许一切发生,跟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不管怎样,都要先做出一点点行动,即使这个行动本身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当你迈出了第一步,就进入了一个行动-反馈-改进”的正向循环,改变就此发生。

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深刻的自我同情”

接纳自我,相信并尊重我有自己的成长曲线,不必立刻到达顶点;

接纳现实,生命中没有那么多斩钉截铁的改变,但我依然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做出足够多的尝试。

这本书想告诉在这个时代下,每一个感觉自己的内心被困住、人生被卡住的人:

始终要相信,你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信你拥有无限的潜能,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个信念可以带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让人不至于陷入无力,而是能够主动做出选择,承担生活的责任。

最终超越自卑,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这个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生旅途中,这本书就是你的“自爱行动指南”

书里从专业角度分析了我们常见心理困境的成因,给出适合大部分人的实用心理学建议,陪伴大家一起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办法”。

书中温暖有趣的短文,轻松软萌的心理漫画,温柔而有力量的自我疗愈方法……

都像是一把心灵钥匙,帮你挣脱生活中的枷锁,带你逃离那些黑暗的日子。

爱自己这件事永远来得及。

你不一定要逆风翻盘,但可以选择向阳而生。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麦子

编辑:一颗多肉、笛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