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细节,表明你正在帮别人欺负自己,请立刻停止

这个小细节,表明你正在帮别人欺负自己,请立刻停止
2025年01月09日 12:00 壹心理

前两天,我在看完一个名为《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不努力,却进步飞快》的视频后,突然有一个很深的感悟。

那就是:其实我们一点都不糟糕,只是习惯了“自我批评”。

比如小时候,考试没考好,老师和家长就会认为:“肯定是你不够努力。”

于是,你带着这种错误的自我评判方式慢慢长大。过程中只要一有什么事不符合期待,就会使劲批评自己:“肯定是自己不够努力。”

但你发现,明明自己已经高标准、高要求地督促自己了,却永远都那么焦虑:

周末想早起看书、做运动,结果一觉睡到中午,就开始焦虑沮丧,觉得一天都要废了;

本来想同事们处好关系,却总是反刍社交时自己有没有说对话,别人爱不爱听;

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感觉别人都打得很不错,唯独自己打得好菜,于是不断自我否定......

仿佛一切都在提醒自己:“我好失败啊”“我意志力太差了”“我太不努力了”。

以上现象,就是心理学中的“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

传统观念中,大家会认为“严于律己”才能做好一件事。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你是通过不断“自我批评”的方式,来达到目标,你不仅可能出现“越努力越不得志”的情况,能量还会慢慢被耗光,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我们总会认为自我批评,会促使我们改正错误、得到更多;但实际情况是,自我同情,才会让我们轻装上阵,做得更好。

今天,壹心理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自我批评,是一种苛刻评价自己的倾向。习惯自我批评的人,总是不断地审视、检查自己的表现。

这类人,往往有以下两个特征:

1、总在审视自身的过错和缺点。

举个例子,在微信聊天时,明明已经字斟句酌,还用表情包结束了聊天。但习惯自我批评的人,还是会不停地在脑子里反刍:“刚刚我有没有说错话?那样说话会不会得罪人?”

这样的人,把“严于律己”做到了极致,对自己的严苛程度用“鸡蛋里挑骨头”来形容都不为过。

2、总是无法容忍自己的不足。

习惯自我批评的人,从来不给自己找借口,哪怕是合理的。

比如,即使昨晚是因为和好久不见的朋友聚餐,十二点才到家开始洗漱,一点多才睡觉,第二天实在早起不了,习惯自我批评的人还是会苛责自己:“为什么没能在7点钟爬起来晨跑?”

自我批评久了,也会慢慢成为人的一种性格特征,很难改变。

从极端苛刻的自我批评到毫无自我批评,可以视为一个连续体,我们每个人都落在这个连续体的某个地方。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对自己严厉一些,好还是不好?

比如,我闺蜜就经常担心:

“对自己太松懈、摆烂,不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吗?那怎么行?”

“一旦停下来,我的目标就离我更远了啊,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于是,她每天忧思苦虑,精神紧绷,还经常做噩梦,整个人很憔悴。

但心理学上关于自我批评的一些研究结论,却与之相反。

学者Richard Koestner等人选择了156个孩子作为调研对象,在这些孩子12岁到31岁期间,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习惯自我批评的孩子,在以下两个方面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1、人际方面:回避社交,获得较少的社会支持。

一个孩子12岁时的自我批评习惯,可以负向预测到TA在31岁时对婚姻等重要关系的满意度。

这是因为,习惯自我批评的孩子,在关系中常常觉得非常羞耻和丢人,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曾在这些孩子18岁时做过回访,发现:习惯自我批评的孩子在高中时期不怎么参加社交活动。这种低程度的社会投入,让TA们的朋友变少。

因为缺乏亲密小圈子的支持,TA们面对重要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手足无措,关系满意度也会更低。

2、成就方面:不自信让努力的成果大打折扣。

一个孩子12岁时的自我批评程度,也可以负向预测到TA31岁时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

因为习惯自我批评的人过于恐惧失败,所作出的防御性反应容易让努力的成果大打折扣。

比如,我有个朋友,他的专业能力其实很优秀,在研究生考试中本来可以报一个师资很不错的院校,但因为害怕失败,就只报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学校。结果初试、复试都第一。

此外,由于回避社交,朋友较少,在面对需要高度沟通的职场情境时,一旦和同事、上司之间有什么冲突,习惯自我批评的人应对起来会更有压力,从而影响事业。

除了人际和成就方面的影响,自我批评最值得重视的还是它对心理状况的负面影响

3、心理方面:自我批评容易引起消极情绪

自我批评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当自己没有达到内在设定的标准时,对自己的一种惩罚甚至羞辱。

多项文献表明,自我批评是抑郁症的重要预测因子。此外,最新研究发现,自我批评还与焦虑、进食障碍等心理问题显著相关。

有学者对大学生做过一项录像实验,结果发现:相比控制组,采取自我批评的人更轻视自己;并且在面对批评时,自我批评者表现出更低的自我恢复能力。

总体来说,TA们比控制组更不自信,更顺从,更悲伤和羞愧。

这些结果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对自我的厌恶情绪、消极认知会引起抑郁状态。

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次我们在鞭策自己追求完美的时候,总是陷入情绪内耗。

自我批评虽然有时会让自己自律一些,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

其实你会发现,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存在高度的自我批评。有的人就从不自责,比起内耗自己,更懂得外耗他人。

这是为什么呢?

自我批评作为一种行为而非本能,是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后天学习来的,最终内化为一种自动化习惯。

如果父母从小就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辛苦为你挣钱的父母。你周末玩儿就是不懂事,就是坏孩子!”

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每次出去旅行、看电影、找朋友玩的时候,不用父母在身边,脑子就会自动批评自己:你可真不孝顺,只顾着自己玩,看你多自私啊。”

可以看到,在自我批评的形成中,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能非常精准地复制父母所呈现出的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提到这些并不是让我们怨恨父母,而是让自己明白——今天的内耗是怎么来的?才能让自己找到心灵的解药。

如果你的自我批评程度没有让你感到不适,就可以不做出改变。但如果自我批评给你带来很沉重的心理负担,让你常常陷入焦虑和内耗之中,那么你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每一个自我批评的人,都特别擅长从自身找问题,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到位。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减少自我批评需要做到两点:

  • 外归因:不能只考虑内归因,还要结合外归因。即把外界的那部分责任还给外界,不要让自己承担过多。
  • 认知重构:建立理性的信念,和自我批评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对抗。

在这里分享CBT的每日自助表格,表格分4个小栏目:

情境(Situation)

自我批评的认知(Self-Critical Thoughts)

后果(Consequences:feelings & behaviors)

合理信念(Rational Response)

用“我和朋友打羽毛球”来举个例子:

情境:我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总是输。

自我批评的认知:我真是个笨蛋,打羽毛球打不好,啥都不如别人。(内归因)

后果:我感到愤怒、羞耻,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以后再也不想打羽毛球了。

合理信念:朋友打羽毛球打十几年了,我这几年才开始玩(外归因)。所以她在这方面比我强也就说得通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个笨蛋。

而且,即使我不擅长它,我依然可以享受玩的过程。

此外,我的生活中还有比羽毛球更重要的事情。例如,我很有语言天赋,这让我有信心。(和内心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对抗)

每天记录一下这个表格,反复练习多次,消极的认知就会得以扭转。

最后,重点推荐大家用“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态度,去代替“自我批评”。

自我同情是指,在经历痛苦和苦难时对自己的支持,无论这种困境是由于自己的错误、不足还是外部挑战引起的。

自我同情不仅能结束自我批评,还会让我们积极地关心自己真实存在的痛苦。

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Neff将自我同情概括为三个因素:

1、情感上:像对待朋友、爱人一样支持自己

当我们的朋友、爱人因为犯错很自责时,我们常常会说一些很温暖的话鼓励对方。同理,不要对自己那么苛刻。你可以把对TA们的温暖,分一些给自己。

如果你的内心已经住了一个“自我批评者”,那就再增加一个“自我守护者”。

当我们精神上遭受痛苦时,不管什么原因,不要冷漠地谴责自己,而是温暖地照顾自己,支持和鼓励自己。

2、认知上:记住你不是唯一把生活搞砸的人

我们失败时,倾向于非理性地认为其他人都很好,认为自己是“唯一搞砸的人”。

拿我自己来说,这几年家里遇到一些困难,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儿女双全、外出旅行的内容,我常常会觉得:“别人的生活怎么都那么轻松?为什么只有我过得那么糟糕?”

一度觉得自己就像活在一座暗无天日的孤岛上,对面岸上乌泱泱的人们才在幸福生活。

但Neff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在经历困难,虽然困难的种类不一样、痛苦程度不同,但不完美的人生,我们人人都在经历。

意识到这种“人类共通的经验”,会让我们避免在痛苦之外增加孤独感,不在内心与人脱节。

3、正念:去看见自己的痛苦

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处于痛苦中,也就不会有“自我同情”。

这也是很多自我批评的人,经常忽视的方面。

或许你从小的需求没有被重要他人看见过,痛苦也总是被周围人否定,但是,你还有自己,你可以去看到并承认自己的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你可以用正念的方法来意识到自己的痛苦,这样不仅可以让你从消极的思考习惯中解脱出来,还能避免“过度认同”(如将短暂的困难视为永恒的)。

首先,我要祝贺你能看到这里,能意识到自己有自我批评的习惯已经很棒了。因为很多人陷入这个心理漩涡而不自知,还在苦苦挣扎。

其次,一定要对自己保持耐心没有人是天生积极的,多练习合理的信念,积极的思维方式才会逐渐树立起来。

就像我在写这篇文章的间隙,又没忍住躺在床上刷了半小时的短视频。我一边批评自己怎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一边写下这篇如何避免自我批评的文章......

这只能说明:避免自我批评这件事真的不容易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暂时没办法改掉自我批评的习惯而批评自己,理解自己今天的做法有它背后存在的原因。

我意识到我刷短视频是因为累了想休息,所以我决定不再责备自己,对自己说声“没关系”,并允许自己休息半小时后再继续写。这样便减轻了自我批评的内耗,写完了这篇文章。

老话说得好,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谅解自己便是爱自己的第一步。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虫子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