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知道巴黎世家,我们多的是中国世家!

不要只知道巴黎世家,我们多的是中国世家!
2024年06月15日 16:00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你可能不知道,

中国人自己的奢侈品能有多惊艳。

 01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中国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

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奢侈品?

底下有一个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品牌,

而是中国奢侈品的价值观不同。

提起奢侈品,

很多人想到的是:

爱某仕的限量套装,

香某奈的高级定制。

但说起高级定制,

你知道中国云锦吗?

用的都是真圆金线、上等桑蚕丝。

它是纯手工织作,

需要两名师傅配合,    

一天也只能织五厘米。

“翡翠黄金缕,织成帝王衣”,

有着1600年历史的云锦,

那才是属于中国的高级定制。

如果你说“奢侈品”,

你知道缂丝吗?

2021年,一件清乾隆年间传世缂丝,

拍出了2.415亿的天价,

相当于每平方厘米4457.5元。

“一寸缂丝一寸金”,

这才是真正的顶奢啊。

中国不是没有奢侈品,

而是中国的奢侈品,

从不贵在某个品牌或者某个logo。

而是贵在:

千年历史的沉淀;

百年文化的积累;

世代工艺的传承;

吾辈坚守的态度。

 02 

很多人盲目追捧国外的奢侈品,

盲目崇拜国外的某某文化,

却忘了中国的非遗文化已经足够绚烂和精彩。

比如拉花技艺。

很多人追捧国外的咖啡拉花技术,

崇拜国外某某咖啡拉花大师,

却不知我们中国的“拉花技术”已经传承了千年。

比如《梦华录》中所展示的“中式茶文化”:

炙茶、碾茶,候汤、注汤、、分茶……

一身素衣,翩翩起舞,

转身用茶水泡沫研墨,    

用清水在杯中作画勾勒。

一幅栩栩如生的汤纹出现,

引得大众赞叹不已。

很多人以为拉花起源于西方的咖啡,

但其实中国早在宋朝,

就出现点茶和茶百戏文化。

“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澹月。”

杯中的艺术,

我们已经玩了几千年。

 03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   

一位在日的中国留学生,

去参加日本的花火大会。

身边一个日本女生,

满脸自豪地问了她一句:

“你们中国有这样美丽的烟火吗?”

先不说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烟花爆竹的发明也可以追溯到,

1400年前的唐朝,

李畋为了驱除邪祟。

自宋代以来,湖南浏阳可谓“十家九”。

烟花燃爆,是一场视觉盛宴,

但中国的非遗烟火艺术,

经过几千年传承,

早已不再只追求单纯的美学。

如果你看过花了21年搭建的《天梯》,

如果看过纪念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你就明白中国现代烟花的浪漫,

是历史、是故事、是底蕴。

是用转瞬即逝的艺术,

制造经久不息的韵味。

 04 

我曾与美国的朋友聊天,

每当谈到历史事件的时候,

他们总是显得很茫然。

尤其是聊到三、四百年前的史事,

他们基本没有任何概念。

因为他们国家的历史,

只有短短两百余年。

与那些跨越千年的故事相比,

似乎只是一段浅尝即止的序章。

所以,那些100多年历史的品牌,

足以让他们骄傲。

那200多年的文化,

已经被当作珍宝。

你让他们怎么理解,

传承几百上千年的非遗技艺,

到底有多难得?

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

到底有多不易?

 05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的这首词,    

描绘的就是千年传承的东方式浪漫

——确山打铁花。

1600度的铁水融化,

打花者赤裸上身将其打高打散,

才能制造出万千星光坠落的梦幻画面。

这项非遗起源于北宋,

但因为极具危险性,

一度陷入失传。

1980年杨建军为了将技艺传承,

找到70多岁的老铁匠李万发,

8年后,中断26年的确山铁花重新面世。

他心中有自己的执念,

那就是:这项技艺绝不能就此断去。

在最艰难的那几年,

有国外公司花几百万,

想买断这项文化技艺,

但他绝不愿将中国文化拱手让人。

去年一个女孩,

成为了千年来第一个打铁花的女性。

一开始没人相信她能坚持,

但从打石头开始到打沙、打水,

从拜师学艺到组建女子打铁花队。   

浑身都是铁水的烫伤,

但她坚持用热爱和勇气,

将这中国人的极致浪漫传到世界各地。

这个视频有3亿多的观看量,

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一非遗文化。

她始终相信:

铁花能冲破漆黑的夜空,

流传千年的非遗文化,

也一定能在岁月的长河里长久绽放。

 06 

“一求风调雨顺,二求合境平安。

今年春节,火了福建的游神文化。

这是一个传承千年的非遗民俗文化,

一般由村民自发组织,

伴随锣鼓鞭炮,

请出神明巡境、巡村。

早在唐朝,中国就有游神文化。

走过千年,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

出现在游神队伍中。

在郑国良的儿时记忆里,

从小就要跟在父亲身边组织游神。

从游神之前的掷圣杯仪式,

到在队伍中敲锣打鼓、抗龙旗,

再到成为神明的扮演者,

他已从父亲的手中接过大旗,

成为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者。

他的“游神社”现在有30多个人,

大部分都是00后。

在福建,像他们一样的“社”还有很多。

一个宗族,千千万万个家庭,

世世代代的传承,

那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

只有当艺术不再被束之高阁,

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

才能火起来、活起来,

才能长长久久、世世代代传播。

 07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在中国历史文化里,

酒文化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为了传承中国的酿酒技艺,

也有世世代代的“酒业世家”在坚守着。

自从公元1324年郭怀玉创制甘醇曲,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

就以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方式不断传承。

如今该技艺历经24代传人,

已经走过700年的风雨历程。

700,这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数字。

对于人类历史而言,

700年能承载无数故事和记忆,

见证人类文明的兴衰更迭。

对于泸州老窖而言,

700年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

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

一份责任与担当。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世界历经了无数战乱、疾病、意外,

品牌也一样经历了时代、环境的变迁。   

但泸州老窖的匠人精神,却从未改变。

如今走进泸州老窖的酿酒车间,

会看到新一代酿酒师正潜心学习。

老师傅们会告诉他们,

如何拌糠、上甑;如何蒸馏、拌曲…

他们是新一代的技艺传承者,

更肩负起下一个700年传承的使命。

这不仅是白酒酿造技艺的延续,

更是中国千年酒文化的具象体现。

 08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因为我们的历史,

我们珍贵的文化,

正因各种各样的传承,

而变得“活”起来。

更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后,    

有无数个像泸州老窖一样的“中国世家”。

他们可能是手工艺人,

可能是农民,也可能是商人……

但在这个浮躁的世界,

他们仍在默默坚守,

他们仍把传承当作一种使命,

才有了今天积淀千百年的非遗文化。

但文化的传承,

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更需要每一个人去看见。

不要只知道巴黎世家,

我们中国多的是世家。

不必盲目向外看,多向内看,

我们有五千年壮阔的历史,

我们自己的非遗文化已经足够灿烂。

冲在前面的人,

他们在做这个时代的“手艺人”,

而我们要做好他们背后的“守艺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