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城的古桥

滁州城的古桥
2024年11月10日 07:49 王诗根

桥,是路的延伸。它跨涧越河,连通城乡,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凌空而起,如道道彩虹,是靓丽的风景。

古代的滁州城,背靠大山,依偎在清流河、小沙河的怀抱里。身边还有许多细小的水流从山上蜿蜒而下,汇入这两条河里,于是城内外就有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桥梁。那些古桥,不管是依然存在,还是已经消失,都陪伴了滁州人几百上千年。

也许现代人很难理解,丰乐桥、太平桥那里明明是大路,为什么叫桥?原来,早年那里就有流水,所以有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明光路两侧还有水沟,路南的水沟更宽些,水沟里还生长茭瓜。滁州二中的南边也是水沟,当年,滁州二中发动学生从附近厂矿拉来炉灰渣,填平了水沟,把围墙向南移动了十多米。上世纪八十年代,明光路重修以后,这两条沟就消失了,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过。

一、古城内的古桥

1、沧桑变迁关与桥

清澈的小沙河水钻出群山以后,从城西的上水关流进滁州城中,在城内转了几个大弯,又从城东的下水关出城,投入清流河的怀抱。这个上水关、下水关是古代城墙的一部分,保卫着滁城。耸立在陆地上护城的是城墙,横跨在河上护城的是水关。水关本来不是桥。1954年,下水关被拆除改为路面,才变成通车走人的桥。六十多年以后,2019年下水关重修,恢复了明代的面貌,下水关做了六十多年的桥,又成为关。

2、千年岁月广惠桥

滁州城内保存下来的古桥,由西向东看,第一座为广惠桥,俗称西桥,原为木桥,东西向。它始建于唐代初年,一千多年了。明代正德末年,江西朱宸濠叛乱,朝廷大军就是经过这座桥前去征讨的。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改建为三孔的石拱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历经几百年,桥上的青石板早已被踩得滑溜溜。2016年,依据原样重修,三个桥孔上方的避水兽头仍然坚守在桥的两侧,注视着清澈的河水,观察着微风下的涟漪。

想当年,我去滁州中学上学,六年里一共要走多少次西桥啊。记得1954年1月的一天,正好是我们初二期末几何考试,天降暴雪。我踏上西桥的拱形桥面,积雪深到小腿肚,只好踩着别人的足迹慢慢挪动。那天老师监考,端来一盆炭火坐在我们的前面。听说,那天零下20度。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3、城区咽喉通济桥

西桥下的河水是南北向的。不多远,小沙河绕了一个九十度弯,向东流去,穿过通济桥,俗称南桥,南北向。[光绪]《滁州志》说:“唐永徽间始拓东北,东跨广惠桥,历龙兴寺、皇华驿,南至大圣塔、通济桥沿。”就是说永徽年间就有通济桥了。它是唐宋时期的南门,城门叫“济江”。1337年,元代州守刘琪拓重建,改名为通济桥。它和广惠桥一样,都是三孔石拱桥,但比广惠桥略短一点。广惠桥长35.5米,通济桥长35米。通济桥是南北交通要道,1949年后重修了两次,2016年重修为双曲拱桥,成为新老城区的咽喉。

三元桥

4、明清遗风三元桥

再向东走,就是三元桥,又叫文德桥。明代《滁阳志》说:“万历壬申(1592)知州丁士奇建”。乾隆十三年重建,为三孔石台木板桥。1921年重建,改木板为钢筋水泥结构。桥仍为三孔,三个桥墩及基础部分仍保留着明清时的风格,桥面矩形,长27米,桥两头各有一座牌坊。它的北面是学宫,即夫子庙,南面有文峰塔,起凤阁。桥、塔、阁,组成了“凤阁朝曦”,为康熙《滁州志》说的十二景之一。民国时期,塔下是公共体育场,上世纪五十年代,那里还是群众集会的场所,后来改建成人民公园。那是滁城第一座公园,供应的茶水是从紫薇泉用加水箱的板车拉来的。

孟公桥

5、风格独特孟公桥

小沙河再向东,在孟公坝下游还有一座孟公桥,为行人通行桥梁,它北头连接遵阳街的团结巷,南头连接烟厂。该桥始建年代有待继续考察。2020年底,随着遵阳街改造,孟公桥重建完工。新桥是华美的廊桥,从南到北,上有屋顶覆盖,旁有木柱林立,走廊两头是展翅欲飞的亭角。走在上面,感觉像是身在过年时玩的旱船里,好享受。它是桥,也是景点,风格独特,是滁州的唯一。

二、古城外的古桥

古代滁州城外的桥,我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说。

1、大东门外五孔桥

大东门外,在清流河上,有一座五孔桥。《滁阳志》说,它又名清流桥,永济桥,旧名东河桥,宋代刘得恕有记。就是说,宋代已经有这座桥了,它是通往来安、六合的要道。每年夏秋暴雨过后,清流河猛涨,滁城许多人都会跑到五孔桥去看汹涌激荡的洪水。看那浩浩汤汤打着旋涡奔腾而下的雄浑气势,胸膛内也激起澎湃的豪情。桥下是滁州的码头,从长江船运来的木材、瓷器,运往南京、上海的药材、粮食等等,都是在这里装卸的,桥头就有几家瓷器店。如今,在旧的五孔桥下游不远处,建了一座新五孔桥,夜晚,桥两侧彩灯闪亮,桥面上的四座亭子俏立,吸引许多城里人来散步欣赏。

新老五孔桥

2、南门月城外保生桥

南门月城外,跨南湖的是保生桥。这是从南门进出城的唯一通道。民国时期,大桥处垫上土,桥变成了路,两侧还有人盖房居住。2010年,挖去道路,重建保生桥,打通南湖东西湖水,恢复了明清时期的模样。不过,当年的城外如今已是城市中心了。它不仅交通繁忙,还是滁城人游乐的场所,过年特别热闹,几十年来,每年元宵节的灯会,都会在这里举行。

保生桥西,城外有滁阳驿,那是朝廷接待来往官员的地方。在保生桥同滁阳驿之间,有一座小桥,明代叫迎恩桥。到清代,改名为马神庙左桥。再向西,太仆寺西,有一座龙阳桥,《滁阳志》说,它是成化年间南太仆寺卿方汉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去探访龙池路过那里。当时那里有座水泥厂,厂西边有一条清澈的溪水哗哗流淌,大约有两三米宽。对岸有两位妇女在洗衣服,棒槌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敲打衣服。溪水里有几块露出水面的青石,我是踏着那些青石过去的。这里的溪水,大约是从明光路两侧的溪水上游,一直向东流入清流河的。

3、西门外古桥留痕

转到滁城西门。据《滁阳志》记载,西门外幽谷那里有座众乐桥,宋代僧人德遇建。那大约是在丰乐亭那里吧,现在没有了。

光绪《滁州志》说,西门外有一座野渡桥。这是清代人命名的桥,康熙《滁州志》还没有这个名字的桥,明代《滁阳志》也没有,但说那里有桥。“广济桥,在城西,距城一百三十五步,沙河上。”这个广济桥是不是后来的野渡桥呢?看地理位置是。西门外还有一座广利桥,又叫司徒桥,再远有乌土桥,现在都淹没在西涧湖里了。

4、城北三里落马涧桥

转到城北,离城三里有一座大名鼎鼎的落马涧桥。《滁阳志》引用《挥尘录》的记载,说宋太祖追皇甫晖到此,挥舞利剑,皇甫晖人马一起坠落,因此命名。查看城北三里,清流河上别无它桥,只有一座陈湾桥,也许就是当年的落马涧桥,它离城三里。皇甫晖是北方人,一员狠将,赵匡胤在此活捉了他,一战成名,为他建立大宋朝奠定了根基。如今陈湾那里新建了一座长长的现代化大桥——清琅大桥,跨越清流河以,连接城北琅琊新区和老城区,长虹贯日,美轮美奂。

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大、交通的发展,驿道已经被铁路、公路取代,这些古桥也变化了。有的还在,得到重修或重建,继续发挥它的通行功能,如广济桥、珠龙桥、大柳桥。这些桥今非昔比,都比古代的石桥高大,又长又宽,适应车辆往来。有的桥虽然还在,但那里已经不是交通要道了,如赤湖桥,冷清寂寞,不过它还保持古代风貌,难得。

有的古桥虽然不在了,但地名还在。如小东门内原有一座东阳桥。《滁阳志》说,它是明代天顺二年(1458)钱永造的。清末还在,[光绪]《滁州志》里还有它的名字。2012年南湖改造,在小东门外把陆路改为大桥,采用了东阳桥的旧名。这是一座不在河流上修建的大桥。还有大东门内的丰乐桥、中心街中部的中心桥、大西门内的太平桥,这几座小桥如今桥不见了,但丰乐桥北巷、丰乐桥南巷、太平桥北巷、太平桥南巷、中心桥巷等这些地名还在提醒我们——这里有过桥。有的桥彻底消失了,留在志书上,留在老人的记忆里。

历史在发展,桥梁在变化。现在的滁州,城内外新建了许多大桥。这些大桥,不仅便利了交通,还像绽放在河流湖水上的绚烂花朵,美化了滁州城;像五彩缤纷的项链,搭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它们是滁州人民劳动的成果,也是历史变化的见证。

(作者:周惟熙,原载:滁州日报2024110706)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