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的悲欢不相通,只不过是时间先来后到耳。身边的朋友、后台的读者、市场的消息、流行的观点,都令我觉得在此时时刻一个普通家庭所面临的挑战何其之大。
以我观察,直到今年,直到近来,人们才真正意识到系统性W机对个人家庭日常生活的冲击和杀伤力。
于是市场就更加流行“躺平论”,我依然可以看到有不少文章在谈通S期生存术,比如降低欲望、减少消费、多读书、多锻炼身体、保持平和心态等等。
这样的观点我在疫情期间就写过了,对不对呢?非常正确,俗称“正确的废话”,废话不废话另说,但是“正确不正确”其实蛮重要。但今天回头看,我观察到的,我自己切身经历的,都要我非常认真的说一句:不够,很不够,靠那些,你不但不会穿越周期,相反,你一定会死在周期里。
不是说这些思维、这些做法不对,而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说:你发现你没工作了,没收入了,家庭开支立马陷入困顿,那个时候,生活都成问题了,哪还有什么劳什子的心情去读书,去锻炼身体呢?必须每天都是满脑门子官司去思索怎么找到一个收入来源。
所以,要我今天说,我认为可以强调几个看法:1)穿越周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千万不要觉得很简单;2)大多数人过周期并不存在穿越,而是熬过去的;3)躺平是穿越不了周期的,必须要行动起来寻找新机会。
首先,穿越周期很难,我是说,我们都低估了穿越周期的困难程度。诚然,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的周期循环,然而,就如地震频发一样,时长不同、烈度不同,表现出的杀伤力也不同。周期也各有不同,1998年是周期、2008年是周期,1991也是周期,1929也是周期。家庭、企业乃至国家,在周期中,也各有不同。穿越它,并不存在一个一招鲜,事实上,很难,这提醒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足更充分的预防。
比方,从小处说,家庭在萧条周期中很可能破产。我自己在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庭破产,如今回想那是1992-1993紧缩周期——现在看那个周期不算什么了,我的家庭没有扛过去,但益处在于它让我很早就学懂了这一课。在我参加工作时,恰好是1998紧缩周期的后遗症,那时候你在广东打的士会高频率遇到“怨气冲天刚从国企下岗”的哥——当年从国企分流走了数千万职工,他们去开的士,和今天的美团骑手、滴滴司机并没什么不同。
从中处说,企业在萧条周期中会困顿及倒掉。这一点不需要多说什么,这几年我们已经亲眼见证了许多,尤其是房地产上下游、教培行业、以及不可计数的小微企业……。我们从事实中可以学到:企业倒掉与否和大小真的没有关系,和经营策略有关系。在08年之前,雷曼是堪比庞贝古城一样的牛逼存在,但火山爆发力大你也是个死。即便是任何外因都无,仅仅是竞争因素,诺基亚也穿越失败了。此其一,其二是,企业面临困顿或者是债务太高了,但也有原有业务不被需要了的原因,那时候你要穿越可能就要转行,踏入陌生的、不具备能力圈的领域,常常还是免不了倒掉。
而往大处说,国家也是有国家的周期的,俗称“国运”。回溯一战以来百多年,这个世界上没有掉入“各类陷阱”里打转转、成功迈入发达阵营的经济体,就亚洲那几个,很少。而像拉美、东南亚,都不甚成功,更如阿根廷、委内瑞拉者,就更是令人唏嘘。国家的周期一旦掉落,往往都是几代人搭进去,温饱求生。
回头看看那些历史,对于家庭和企业而言,他们在萧条中能做什么?这是近两年来许多人关切的话题,大家都想通过日本的成功案例找到几个大招。但我的观察是:没有什么可以直接复制来的东西,对绝大多数个体/企业来说,过萧条从来都不是靠“一苇渡江”,就是靠家底子撑过去的,撑到“时来运转”。
所以,站在微观角度,一定要有敬畏,千万不要觉得“穿越周期”很轻松,看到媒体言必称企业“穿越周期”时,自己心里也要有杆秤,真的是九死一生事。
如果真的是经济身处显著的萧条中,那么,大部分家庭、企业挺过去,首先的法则就是八个字:“变卖家产节衣缩食”,像动物为冬眠积攒足够的能量一样。我们有些时候会看到一些官媒文章会刻意把“穿越周期”四个字挂在嘴边,但事实上,不分巨头走卒,成功穿越何其难也?我们这几年看到的已经足够写一本MBA商业案例了,比方腾讯是非常厉害的企业了,但我们看它最新的财报,是能够感受到管理层为保证数据好看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的,想靠先前一样轻轻松松的增长不可能了。房企的说明力更是鲜明,几乎没有房企再有现金流的能力,能够过去只能是不断的变卖家产——看最近他们的股价走势,如果8月份没有支持政策,那么股价很大概率会普遍性再创新低。
我意思是说,萧条既然是萧条,意味着绝大部分行业赚钱都非常难,不加区分的难,不是说你是茅台你就不难,我是百果园我就难,不是说你智商高你不难,我笨一点我就难……大家都差不多的。因为这样的市场,除了大家都要忙着勒紧裤腰带还债之外,还有一个特征是,市场上的商业机会在迅猛减少,需求一夜之间都看不见了,就是政府的大单你也可能收不到款。
所以,我们讲一句大实话,如果未来某一天,有人问起你是如何扛过萧条的,你要如实讲:首先是我有点家底子哈哈哈,其次balabalabala……你的债务少,你的储蓄多,那你过得就会相对容易一点,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它。
最后才是扯到认知与行动的话题,仅仅靠变卖家产、躺平紧缩,你是熬不过(长)周期的,因为它不具备持续性——就像开发商一旦失去了造血能力,家产总有卖完的一天,或者说,即便是你熬过了,家庭/企业可能也失去了再次崛起的能力。
这是我之所以不认同“躺平论”的地方。我没有兴趣和官媒一个腔调去教化人,我只是相信一个常识,长久躺平会令人丧失竞争力。我们不能做到像青蛙一样,冬眠一结束立马又能活蹦乱跳。即便是未来繁荣重新来了,你要琢磨的是和你有没有关系?
我依然强调主动寻找机会的重要性。行动上的乐观与坚定是永远要坚持的,一定要去寻找机会,寻找新的机会,人的潜能、企业的潜能,乃至国家的潜能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你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潮期,看不到什么希望,但是持续的、哪怕是缓慢的行动最终都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市场回馈。
这不但是一个信仰,而且可以成为一种可能。在我看来,许多观点在分析一国的JJ危机时,框架上是存在明显错误的——错误不在于一国经济是否陷入萧条的事实,而在于他们假设了个人的机会只(应)存于一国之内。日本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案例,虽然他们陷入了长期萧条,但是许多文章大书特书“日本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那么,对于一个日本家庭而言,如果他选择跟随企业的动作,难道不构成新的机会吗?如此明显的事实,被视而不见。
这也是我几个月前和伦敦房产的朋友在做直播时强调的一个看法:举目世界天地宽。人不要自己困住自己,市场上的机会虽然减少,但你依然可以保持主动能力,增进自己的见识。并不是说,躺平冬眠过周期,未来繁荣回来了你只需要爬起来就又能活得不错了。这里没有机会,别处也许会有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