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张文卉
城市行道树不仅是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都市名片,还是人们的感情寄托、记忆载体。有人说,它们不仅长出了枝叶,还“长”出了许多故事。
园艺师:留住“有故事的老树”
2014年,园艺师邓诗成到区外参加园艺论坛,初次接触到古树保护,意识到区内相关研究尚存空白。于是,他开始四处取经,学习古树的知识,实现了从园艺师向古树保护专家的转型。
2021年,在自治区林业局古树名木“过度硬化”专项整治行动中,邓诗成的团队为全区1200株古树名木“松绑”。
“仅南宁市兴宁区,就有40株古树名木遭遇过度硬化。”邓诗成说,在兴宁区一个城中村的水泥路边,有一棵120岁的垂叶榕,保护等级为三级。它的树干紧挨着砖墙,水泥树池窄小,长势衰弱,树高仅15米。开始整改时,周边的居民和商户不理解,认为不能乱动祖辈流传下来的“镇宅树”。他告诉居民,人为过度硬化会让树木无法呼吸。一番劝解,施工队赢得了居民的认可,水泥地改成了植草砖。
邓诗成团队保护移植的古树中,最大一棵胸径达2.5米,重量达到108吨,位移距离40米,移植工作获得了项目单位的大力支持,目前长势良好。但他也看到,一些建设项目没有把古树名木的保护纳入计划当中,也有人因为缺乏园林知识,好心帮了倒忙。
正因为如此,邓诗成的内心多了一份紧迫感、使命感,他担任南宁市园林行业协会副会长,常年奔波在古树名木保护和宣传一线,眼下正忙着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编写《南方古树名木保护技术》一书。他说,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需要我们用敬畏之心、科学之力,帮助它们永伫大地。
大树“医生”:一眼认出十几米高的病枝
4年前,物理老师梁国仲决定放下教鞭,到象牙塔外看看。机缘巧合下,他成为广西深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昆仑标段的项目主管,负责南宁市区老城区行道树的养护、修剪。在师傅的带领下,他已拥有园艺技术专利,还练出一副“火眼金睛”,能一眼认出十几米高的病枝,能从虫子的“牙印”识别病害。
“去年春季,我们在建政路香樟树上发现了袋蛾。”梁国仲说,袋蛾是灾害性害虫,大发生时可将树叶吃光。团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香樟树的“秃顶之灾”。
今年5月4日晚,南宁市区遭受大风大雨,民主路一棵大树倒伏,阻塞了机动车道。梁国仲应声而动,带领团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清障工作。4个小时后,在裕宾路,又有一棵直径约20厘米的绿化树被大风连根拔起,倒在机动车道上,梁国仲团队马不停蹄地将伤树安置在郊区苗圃内。
“台风天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梁国仲说,按监管部门要求,他们需在接到报警后半小时内赶到现场清障。
“每次看到网友晒出的林荫道美照,便觉得付出都有了意义。”梁国仲说。
“85后”作家:用诗歌赋予行道树灵魂
“85后”作家卢悦宁在南宁长大,行道树是她记忆的锚点:“记得小学放学后,我都在校门口的一棵柠檬桉下,一边和小伙伴玩耍,一边等待父亲;我家附近有一片水蒲桃树林,大人总会去捡拾水蒲桃,洗干净后分给我们这些孩子。那都是幸福的味道。”
而今,卢悦宁从西晋文学家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一书汲取灵感,以南宁常见的行道树为题材,创作了总标题为《南方草木状》的组诗。
有一次,卢悦宁看到街边的棕榈树被风吹拂,挥舞着宽大的叶片,脑海中蹦出了这样的诗句:“这一个个绿色的大手掌/将怎样以虚拟的姿态/轻轻抚摩我的面庞……又一次从棕榈树荫底下经过/我迅速认出了它的茂盛与蓬勃/认出了它体内的可爱与健康。”
还有一次,正是南宁的盛夏时节,卢悦宁看到好几个熟扁桃从枝头掉落到地面,几名北方游客兴奋地拍照并说:“快看,芒果掉下来了”,于是写下:“盛夏,扁桃们纷纷变身为/绿色的小灯泡。外来客/兴高采烈,指指点点/将它们错认作芒果——我们被贴上不相干的标签时/亦是这般无可奈何……”
卢悦宁的《南方草木状》组诗已有近三十首,陆续发表于国家级、省市级报刊,获得了2022年“广西生态文学”征文活动一等奖、“草木芳华”全国短诗文征文大赛优秀奖和第11届白天鹅诗歌奖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卢悦宁说,《南方草木状》组诗还在持续创作中,她与南宁行道树的情缘还将继续。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