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转战?

以色列,大转战?
2024年06月26日 00:10 上海证券报

以色列大转战?中东新战争一触即发,还是悬崖勒马?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6月25日报道,以色列国家安全顾问察希·哈内格比25日称,以色列未来几周将努力平息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并倾向通过外交解决方案平息冲突。

此前,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黎以冲突正在不断升级。6月18日,以军称已经批准一项在黎巴嫩开展军事行动的计划。此后,黎巴嫩真主党与以军互相多有交火,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加沙战事的外溢,巴以冲突的重心正往北转移。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的矛盾,将逐渐让位于以色列与伊朗领导的整个“抵抗联盟”的矛盾。

对于可能即将到来的战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忧心忡忡。他于21日警告说,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的战斗决不能把黎巴嫩变成“另一个加沙”。

古特雷斯提及,在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几乎每天发生交火的同时,双方的“好战言论”也愈演愈烈。他说,这些言论有可能引发“超乎想象”的灾难。

黎以局势紧张只是中东乱局正呈现不断扩大化的一个缩影。巴以冲突迟迟不能平息,胡塞武装在红海对来往船只的袭击以及与美军的对峙也不断升级,明显扰动全球航运市场乃至物流供应链。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对本就十分脆弱的全球经济而言,中东局势已成一个影响重大的不确定因素。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称,以军“接近”瓦解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军事力量。此外,以色列国家安全顾问察希·哈内格表示,关于“后哈马斯时代”的治理计划将于未来几天在加沙北部开始实施。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在加沙地带与哈马斯的“激战阶段”已“非常接近结束”。但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以方将结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军将继续打击哈马斯目标。

向北,再开一局?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6月25日报道,以色列国家安全顾问察希·哈内格比25日称,以色列未来几周将努力平息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并倾向通过外交解决方案平息冲突。

据报道,哈内格比说,以色列一直在与美国官员讨论一种可能性,即以色列在加沙的激烈作战阶段如期结束可能使以方能够与真主党达成一项“协议”。  

报道称,在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南部从而引发加沙战争后不久,真主党开始对以色列发动袭击。

报道指出,对以色列北部边境的炮击导致数以万计的平民撤离黎以边境地区。炮击最近几周有所加剧,导致外界担心会爆发一场全面冲突。

哈内格比25日在出席一场会议时说:“我们现在将投入数周时间,力图达成一项协议。”

他说:“如果通过外交手段无法达成协议,那么每个人都明白,必须通过其他手段达成协议。目前,我们倾向于把重点放在外交行动上。”

哈内格比还说,以色列正与华盛顿讨论由美国、欧洲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共同寻找哈马斯统治加沙地带的替代安排的可能性。

此前,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黎以冲突正在不断升级。据新华社报道,以军方1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为应对以黎边境紧张局势,以国防军北方司令部司令戈尔丁和行动局局长巴西乌克批准了在黎巴嫩开展军事行动的计划,并在北方司令部进行了局势评估。以军将继续提高前线部队的战备水平。声明未提及作战计划的具体细节。

18日,以北部地区多次遭到来自黎巴嫩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无人机则空袭黎巴嫩南部村庄,造成平民1人死亡、9人受伤。

以色列国防军当地时间19日上午发布消息称,以军战机前一天夜间对黎巴嫩南部亚龙地区一座建筑发动了空袭。以军称在空袭前曾发现部分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进入该建筑,并表示有证据显示这一建筑被黎巴嫩真主党用作军事仓库。

19日早间,以色列北部谢莫纳镇等地在一小时内响起两轮防空警报。以色列国防军发布的消息显示,防空警报响起的原因是“疑似遭到无人机袭击”。同日,黎巴嫩真主党宣布对谢莫纳以北的梅图拉以军阵地发动多架无人机袭击,造成以色列士兵伤亡。

21日,以色列国防军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在黎以临时边界一带交火持续。

以军称袭击了黎南部多个隶属于真主党武装的军事目标,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称袭击了以军炮兵阵地和军事基地。

以色列国防军21日称,当天以军监测到数枚火箭弹从黎巴嫩射向以色列北部多地,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作为回应,以军炮击了黎巴嫩南部多个地区。

21日晚,以军又发布声明称,当天出动战机和无人机袭击了黎巴嫩南部多个地区隶属于真主党武装的军事目标,其中包括位于希亚姆地区的一栋军事建筑、位于迈斯杰贝勒地区的一个军事哨所,以及位于泰贝和塔卢萨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

同日,据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6月21日报道,黎巴嫩真主党称,它向以色列的一个海上基地发射了一个攻击无人机中队。

同时,黎以双方互相喊话文斗也激战正酣。真主党领导人赛义德·哈桑·纳斯鲁拉19日在首都一场活动中表示,真主党不惧怕以色列的威胁,已经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如果以色列与真主党爆发全面冲突,真主党将进行“无规则”“无限制”的战斗,以色列没有任何地方可免受袭击。

据路透社报道,纳斯鲁拉19日说,如果真主党和以色列这两个敌手间爆发全面战争,以色列境内任何地方都不会安全。他还首次威胁了欧盟成员国塞浦路斯以及地中海其他地区。

纳斯鲁拉说:“必须警告塞浦路斯政府,开放塞浦路斯的机场和基地、供以色列敌人打击黎巴嫩意味着,塞浦路斯政府已成为战争的一部分,抵抗运动(真主党)将把它作为战争的一部分来处理。”

旗鼓相当的对手?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接壤。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支持哈马斯的黎巴嫩真主党几乎每天都在边境地区与以色列交火。黎巴嫩真主党多次使用火箭弹等武器自黎南部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此声援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军还以空袭和炮击。

截至2024年5月中旬,这些冲突共导致黎巴嫩约350人死亡,其中包括50多名平民,其余为真主党战士,以色列方面则有约20人死亡。此外,冲突还导致15万两国居民从边境撤离。双方的冲突已经直逼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的规模。

今年5月以军对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发起地面进攻后,真主党袭击升级,以色列则加大向黎南部发动空袭的力度。6月11日,真主党因一名高级指挥官遭以军空袭遇难向以色列发动近9个月来最大规模的火箭弹和无人机袭击。18日,真主党发布时长逾9分钟的侦察无人机航拍视频,曝光了以色列北部多地的军事和民用目标,包括“铁穹”防空阵地、雷达、军工厂、第三大城市海法港口的军舰、机场等。有评论称,此举让以色列颜面尽失。

以色列方面,近日,以军在边境地区用投石机投掷燃烧弹,被外界解读为旨在烧毁灌木丛、为大规模地面进攻做准备。18日,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已批准在黎巴嫩开展军事行动的计划,以军将加快前线战备工作;以色列外长卡茨称,“我们已非常接近‘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刻。全面战争将摧毁真主党并重创黎巴嫩。”

对以色列来说,真主党久经沙场,装备较为精良,与哈马斯相比是更加强大的对手。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曾表示,以色列若不曾入侵黎巴嫩,则不会有真主党这一组织出现。1982年,为清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长久驻扎在该国南部地区,激发了当地什叶派民众的反以、仇以情绪。此时恰逢伊朗完成1979年伊斯兰革命,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鼓励黎巴嫩什叶派民众拿起武器,抗击敌人,并派出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前往黎南部,帮助训练当地什叶派青年。在此背景下,真主党于1982年正式成立。

成立初期,真主党一直保持着低调状态,以抵抗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占领为主要活动。这其间,真主党对以军发起一系列包括在路边设置炸弹、发动自杀式袭击等在内的游击活动。在士兵伤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以军在联合国的主持下于2000年正式撤出黎巴嫩。联合国为黎巴嫩与以色列划定临时停火线,即“蓝线”,之后它被视为两国的临时边界。这是以色列第一次在对方没有让步的情况下,单方面撤出阿拉伯国家领土。真主党由此名声大噪,被认为是最有实力的反以先锋。

黎巴嫩真主党以反以为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打击以色列。2006年7月,由于反对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真主党突袭以色列北部,打死八名以军士兵,并绑架两名以兵,引发以军再次地面入侵黎南部。此后双方激战34天,造成1200余名黎巴嫩人、160余名以色列人死亡,100万黎巴嫩人、30万以色列人被迫离开家园,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停火后,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大多认为真主党在这场冲突中占据上风。因为尽管真主党实力受到削弱,但以色列并未完成其摧毁真主党的既定目标,也没能救回两名被绑架士兵,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军事信誉和国际形象,还使真主党的声望进一步扩大。

有美国学者形象地表示,在不少阿拉伯人看来,这就像“真主党用手指戳进以色列之眼,并活着讲述了这一故事”。由于以军在此次冲突中伤亡颇高,以总理奥尔默特遭到广泛批评,以国防部长、国防军总参谋长也引咎辞职。

此后,真主党经常在边境地带与以军发生摩擦。2008年以国防部长巴拉克曾称,2006年的黎以冲突不仅未能解除真主党武装,反而让其在黎南部地区根深蒂固,并且拥有比当时更多的火箭弹。

事态如何发展?

尽管事态看似一触即发,但拨开双方有意散布的硝烟迷雾,仍然可以看到缓和的曙光。

分析人士指出,在加沙冲突延宕的背景下,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目前更多是在相互威慑、互探底线。但不能排除黎以边境紧张局势滑向全面战争的可能,这不仅会让双方两败俱伤,也将给加沙地带停火止战带来更多变数。

多名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和真主党相互示强加剧了紧张局势,但并非真想大规模动武。美国拉恩网络公司中东和北非问题分析师瑞安·博尔表示,目前黎以局势处于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的“最危险阶段”,但双方尚未到达“全面战争”的地步。美国《纽约时报》援引以色列退休准将阿萨夫·奥赖恩的话说,双方都在不断试探对方底线,但目前看来都不希望爆发全面战争。

关于黎巴嫩真主党升级对以色列的袭击,以色列军事情报部门前研究主管约西·库佩尔瓦塞尔认为,其部分目的是迫使以色列同意在加沙地带停火,从而保住哈马斯在当地的力量。

对黎以两方来说,要扩大冲突在内部都存在不小的掣肘。

首先,真主党所掌握的军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以方起到威慑作用。黎真主党拥有十多万枚火箭弹,近期更通过展示无人机画面,显示其充分掌握以色列境内大量重要军事设施的信息。

美国媒体就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如果爆发全面冲突,他们非常担心,包括铁穹系统在内的以色列防空系统很可能会不堪重负。以色列国有电力公司负责人在20日也表示,以色列的电力基础设施处于非常糟糕的状况,根本没有为同黎巴嫩的大规模冲突做好准备。

关于以色列为何不断释放将大规模进攻黎巴嫩的信号,黎战略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伊马德·里兹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国际上要求在加沙停火止战的呼声高涨,对黎巴嫩发动战争将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带来政治压力,他并没有做好扩大战事的准备,只是想制造政治声势。美联社分析认为,鉴于任何作战计划最终须经以色列政府领导层拍板,以军方批准作战计划并不意味着即刻发动进攻,更多是在警告真主党以方已做好准备。

从真主党方面看,虽然其在军事上有一定底气,但黎巴嫩国家经济或难以承受全面战争的冲击。黎巴嫩经济学家安托万·法拉赫指出,该国目前经济低迷,如果同以色列冲突加剧,除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还将面临外国投资撤出、旅游业受损等间接经济影响。黎巴嫩美国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伊马德·萨拉米也表示,全面战争可能会使这个本已陷入困境的国家受到毁灭性打击。

也有专家认为,黎以冲突实质性升级的可能也不可忽视。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认为,目前来看,以色列不仅仅是发布口头威胁,而是已经做好了准备,接下来很有可能会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究其背后,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

内部,以色列政治极化现象严重。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为代表的右翼力量在以色列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主张对哈马斯、真主党等采取强硬措施。内塔尼亚胡要想延续政治生命,就需要坚持强硬立场,延续军事行动,以得到右翼力量的支持、稳住基本盘。

外部,过去近9个月里,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冲突已外溢和扩散,逐渐变成以色列和伊朗领导的“抵抗联盟”的矛盾冲突。以色列希望利用这一机会,把周边受到伊朗支持的“钉子户”一一拔除,斩断伊朗的“触角”。哈马斯是第一站,虽未完全剿灭,但成建制的哈马斯力量已被打散;哈马斯的策应者是第二站,包括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鉴于胡塞武装离得较远,以色列更倾向于在黎巴嫩开辟“第二战场”。

作为该地区最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美国,面对这场可能的新战争,其态度耐人寻味。

“美国不希望看到中东发生更广泛的区域战争。”五角大楼发言人赖德18日称。当天,美国总统特使霍希斯坦访问黎巴嫩,会见黎巴嫩高层。此前一天,霍希斯坦访问以色列,警告其不要升级与真主党的冲突,避免两线作战。

由于担心黎以爆发冲突使中东地区局势失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加大了斡旋力度。自2023年11月以来,美国多次劝说以色列战时内阁不要主动对真主党全面开战,并降低北部战线的交火烈度。拜登政府还派出总统特别协调员阿莫斯·霍克斯坦前往黎巴嫩、以色列进行穿梭外交,并计划推动黎以签订协议解决陆上边界问题。

颇为矛盾的是,“斡旋”之余,美国仍在向以色列运送武器弹药。在内塔尼亚胡18日批评美国政府“扣留”运往以色列的武器后,白宫新闻秘书回应称,除一批特定炸弹外,美国数十亿美元的武器仍畅通无阻。“我们真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据美国官员透露,拜登团队私下里对内塔尼亚胡的公开批评感到震惊。

孙德刚指出,美国对以色列继续推行“双轨”政策。一方面,美国不希望中东局势失控,使得美国卷入其中,进而影响美国在整个中东的战略收缩态势;另一方面,美国支持以色列有自卫权,支持后者实现消灭哈马斯、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绞杀黎巴嫩真主党等多线目标。

(来源:综合本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参考消息报道)

作者:浦泓毅、展雪、邱紫慧(实习)

责编:蒋烨欢   校对:孙洁华图编:周   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